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特征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特征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茶产业是涉及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特色产业,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良好。文章论述了武夷山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推进武夷山市茶产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茶产业 发展特征 武夷山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25-02

茶叶是中国的国饮,更是与咖啡、可可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成为“自然、健康、绿色”消费时尚的21世纪健康饮品。如今茶产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朝阳型产业,市场前景无法估量。我国是茶叶的起源地,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茶的种类也很丰富。著名的茶叶有: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紫阳毛尖、信阳毛尖、霍山黄大茶等。各个产茶大省都在积极发展当地有特色的茶产业。但近年来由于欧美国家执行更为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技术壁垒,使我国茶叶在国际上的销量下降。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享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武夷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红茶的发源地,中国著名的茶乡。武夷山作为福建省的产茶大市,茶叶种植的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武夷岩茶随着武夷山风景区知名度的提高也声名远播。通过对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进行分析,提出政策、措施、建议,有助于对改善武夷山市茶产业目前的现状产生借鉴作用。另外,研究结果也有利于政府及时、合理的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使武夷山市的茶产业健康发展。

一、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特征

1.发展总体规模较大,增速明显。2010年武夷山市茶园总面积8740hm2,茶业总产值13.06亿元,农民茶叶人均纯收入1883.25元。截止2011年,武夷山市现有的具有现代茶产业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总面积8910亩,茶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0.95亿元增长到14.06亿元,茶叶税收从2006年不足300万元,增长到3300万元。茶产业在武夷山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且增长速度较快,成为武夷山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2.茶叶种类较多,基本实现多元化发展。近几年,引进推广金观音、黄观音、茗科一号、丹桂等10余个茶叶新品种,改善了南平市过去以菜茶、水仙、福云6号为主的品种单一老化的状况。目前,国家级品种有武夷水仙、黄旦、毛蟹、梅占、铁观音、本山、大叶乌龙。福建省级品种有:肉桂、佛手、黄奇、悦茗香、白牙若兰、丹桂、黄观音、九龙袍、春兰、金观音。其中大红袍有84种,水仙有24种,肉桂有24种、茗枞7种、武夷红茶2种、正山小种6种等等。每种茶的价格相差比较大,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价格上不等,可以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选择不同的产品。产品的多样性进一步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同时产品的多样性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3.茶产业集聚明显。到2010年,全市茶叶生产加工企业592家,家庭作坊958个,全市注册商标企业395家,全市现有1个驰名商标(武夷山大红袍),1个中国名牌产品(武夷星),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13个著名商标,66个知名商标,2个证明商标,756件注册商标,新申请正在办理商,963件,通过QS认证的有127家。

其中武夷星为当地的龙头企业之一,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主要经营乌龙茶、绿茶、花茶、白茶、红茶等茶类,是武夷岩茶的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茶园基地7500余亩,通过了瑞士IMO国际有机茶认证及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认证。现有厂房面积5.6万平方米,设有茶叶初制加工厂及相配套的精制加工,拥有茶叶科学研究所、新产品研发中心、农残安全卫生及理化指标检测检验中心。由茶叶栽培经验丰富的茶叶老专家、审评技术精湛的高级茶师、茶学理论知识渊博的茶学教授、加工技能熟练的业务骨干组成企业团队。与相关科研部门级大型企业进行业务合作。改进提升传统手工与炭焙岩茶制作工艺。注册的商标“武夷星”成为福建省入选的首批“中国驰名商标”;同时被国务院三绿工程办公室授予“中国三绿工程十大放心畅销茶品牌”的称号;2006年,武夷山星大红袍还进驻钓鱼台国宾馆成为国宾馆指定用茶。又如正山茶业,正山茶业有限公司是生产出口产品“正山小种”红茶的唯一生产企业,是2002年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的12家工业企业之一。公司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德国BSC,日本JONA有机茶认证,2002年3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志注册企业。拥有茶叶基地5000多亩,年生产加工成品精致茶能力达500吨。再如,福建武夷山古岩农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武夷岩茶种植、加工、销售的公司。现有资产300余万,茶叶生产基地160亩,具备年产茶青9万多斤、毛茶2万多斤、精制茶叶约1万多斤的能力。从列举的三个比较有代表性规模的武夷山茶企业和一些数据,可以看出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现在武夷山的茶企业形成以“武夷星”当地龙头企业为核心,其他较小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彼此竞争激烈,使茶的价格维持在比较合理的价位上,不会由某个企业抬高。茶的质量也有保障。茶企业必须考虑到自身的销量,努力提高茶质量。

4.政府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近年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茶产业列为武夷山的农业主导产业。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了加强对茶产业的管理,2007年成立了茶业局。2011年武夷山人民政府为了规范“武夷山大红袍”这一中国驰名商标,进一步规范证明商标、驰名商标,有效提升“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效益。印发了ㄍ“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武夷山市加快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及《加强武夷山大红袍茶叶品牌推广实施意见》出台后,使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红茶品牌建设得到有力推动。《武夷市现代茶产业生产发展项目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切实抓好现代茶产业生产发展项目工作,进一步提高茶叶单产、品质和效益,围绕“四促进、两带动”的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和经营创新,推进现代茶园建设,实现茶产业升级、茶叶增值和茶农增收。

二、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创新不足,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武夷山市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虽然有着悠久的茶历史,制茶的工艺也很久远。但目前武夷茶部分制作工艺仍采用落后的小农生产工艺,跟不上其他一些茶生产地。许多茶叶加工厂房设计不合理,加工设备落后、数量少、不配套,造成加工能力有限、规模偏小、影响了加工数量。

2.劳动力素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市茶叶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一方面,据调查武夷山的茶叶大部分由个体户种植,这些种植户大都是一些没怎么受过教育的农民,在种茶方面基本上只是沿袭了父辈祖辈的传统方法,导致茶叶产量低,种茶效益得不到提高,茶园管理粗放。茶园管理应根据茶树不同年龄的生育特点,采用现代化的茶叶科学技术,为茶树生长发良创造优越的条件,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但传统的种植方法达不到这种目的。一些优良的茶品种、科学的茶园管理方法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农民,有时甚至给农民造成损失。另一方面茶叶加工企业缺乏加工技术培训,加工茶叶的先进技术推广、普及遇到障碍。大多数茶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出色的科研人员。茶企业的经济的效益得不到提高,在茶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还可能面临着破产。

3.缺乏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随着武夷山市茶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几个骨干型企业,但与茶农之间的关系,仍是一种仅以茶叶购销为主的松散型的买卖关系,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这些企业的规模在当地虽然发展得比较好,但与其他一些国家知名甚至国际知名的企业差距还很大。武夷茶要走向海内外,必须有更多的企业做强做大。当地的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产业发展能力有限、有待进一步做强做大。

4.茶叶生产管理不完善,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有些茶农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没有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质量要求生产和加工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施用了国家有关部门禁用的农药和化肥,加工茶产品时也没有注意卫生状况,一些茶企业没有把握好茶质量关。据2010年质检部门抽查,全市有21家茶企业产品发现稀土等项目超标,这些超标茶样有的是在加工茶青生产中造成超标,有的是当地茶农在生产管理时喷施禁用农药造成的超标。这些质量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武夷茶在消费者心中一贯安全、绿色的良好印象。

三、发展茶产业的对策及研究

1.加大茶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形成集聚效应。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要充分认识到武夷茶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武夷山市经济的发展,在发展武夷山市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级领导应把现代茶产业生产发展项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借助武夷山世界双遗产,以大红袍为品牌加大对武夷山茶产业的开发力度。加大资金投入研究新品种、引用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对于茶农在贷款种植茶叶或企业购买先进的加工茶叶工具等其他与茶产业有关的活动,经申请由政府相关部门同意可无息贷款。设立新品种基地以鼓励茶农种植新品种,对于茶农种植新品种给予相应的补贴。政府积极鼓励外地茶业领域的生产商, 将产品汇集到武夷山来,在这里设立产品批发中心,向义乌学习,借鉴义乌市培育小商品集散地过程中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信息建设工作,及时、准确地公布相应信息为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企业产品外销。

2.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政府加大力度,一方面请一些制作茶叶经验丰富的员工对在生产线上加工茶叶的工人进行定期、有计划面对面免费的培训,到企业的茶叶生产加工车间指导工人如何选择精制茶叶。另一方面,鼓励企业高薪聘请高素质的管理、科研人员。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利用当地的高校武夷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

3.规范生产,严把质量关,加大茶产品品牌化建设。武夷山执法人员应深入茶园基地查看茶园标准化建设情况,从源头把关,抓好茶叶产品质量。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样进行生产。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强茶叶经营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销不合格产品、掺杂掺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每年定期开展1—2次茶叶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不定期对经营销售企业进行抽检,建立企业不合格产品曝光制度,由质监、茶业、工商等部门定期对经抽检评审不合格产品的茶企业在电视台予以曝光公告。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利用每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茶节平台,多方位、多角度宣传“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品牌,扩大其影响力。重点做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武夷岩茶主销区的茶品牌宣传推广。加强防伪商标和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在中央、省级核心媒体大力宣传武夷山大红袍(武夷岩茶)证明、驰名商标防伪措施,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武夷山大红袍(武夷岩茶)。规范“武夷山大红袍”推广中心和会员店管理,制定“武夷山大红袍”推广中心和会员店管理规则,明确责任义务,严格考评管理,进一步提高推广中心和会员店的品质。着力打造更多知名品牌。提高产业化程度,推动茶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重视茶文化建设,多渠道促进茶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每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茶节平台,继续开展好茶旅营销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举办的相关茶业活动,在做大展会规模的同时,茶博会组委继续推广与弘扬茶文化,开拓展会专业采购商组织工作,与全国茶业经销商、商、集团采购商等茶业组织机构合作,筹办茶艺大赛、茶王赛、全国茶业经销商大会、茶席设计大赛、高端品鉴会等茶文化活动,延伸产业服务链,丰富参展企业的品牌推广方式,寻找优质的专业买家,推动产业交流与合作。用好“海峡两岸茶博会”这个平台进行营销,积极争取将武夷山作为海峡茶博会的永久性会址,建设一流的展馆,提供一流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曹贤忠.芜湖市生产业发展特征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6)

2.蓝增全,沈晓进,吕才有等.昆明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思路[J].云南农业科技,2007(3)

3.范静,刘奉昌,余步云等.连云港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9(2)

4.张俊锋.福建武夷星大红袍品牌市场推广研究[D].河南大学,2012

5.张锡友.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经济管理系 安徽芜湖 241003)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