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徐工集团以和谐关爱走向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徐工集团以和谐关爱走向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7月,成立23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五位。徐工集团注重技术创新,近年来企业诞生了一批代表中国乃至全球先进水平的产品,比如800吨级、1000吨级、12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2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12吨级中国最大的大型装载机,88米亚洲最高的高空消防车,第四代智能路面施工设备等,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了颠覆式影响,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全球垄断。

与此同时,徐工集团除了搭建起全国营销网络外,还通过在全球建立100多个徐工海外商实现全球化服务,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47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实现出口10.86亿美元,连续23年保持行业出口额首位。目前徐工集团9类主机、3类关键基础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一位,汽车起重机、大吨位压路机销量全球第—位。

徐工集团致力于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顶级企业。其近期的战略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到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跻身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

那么面对这样的企业愿景和目标,徐工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该如何通过人才管理举措来促成其实现呢?为此,《HR经理人》采访了徐工集团人力资源部长蒋磊女士和她的HR团队。

放眼国际化,HR推进三步曲

随着全球化的布局,徐工集团的人才布局也开始了放眼国际化的历程。蒋磊部长这样说:“徐工集团放眼国际化进程的主导思想就是两个字——包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最大限度地包容职业经理人,在长期的磨合中,放弃短期的利益,最终获得的是长期的共赢。特别是在徐工集团进行海外并购的时候,不仅仅是掌握并购方的收入、设备状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对方的文化和思想。而人力资源部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敏锐的嗅觉和触觉,不断提高对公司战略的解码和领悟能力,为企业真正的投资决策能够提供一些人为的支撑。”为此,人力资源部也专门研讨并明确了HR推进的三步曲,即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

顺利起步,平稳过渡大于一切

徐工集团在面临工程机械行业全球竞争中国化的同时,还同时面临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和人才走进来这三个挑战,例如在以德国施维英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化并购进程中,平稳过渡,留住核心员工,就是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首要课题。因此,短期内,人力资源部需关注四个重点:一是要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思路,增强人才信心;二是要有一个有经验的跨文化管理团队,提升企业的开放性;三是要清晰地了解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识别核心人才;四是要有效借助外力,由专业的机构研究当地的政策、法律、人文环境,借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之力实现平稳起步,例如在以巴西公司为代表的海外企业组建过程中,HR积极了解当地政策法律环境,实现顺利起步。

国际化就是本土化

从中期来看,在国际化的路上,要把握人才本土化的策略,换句话说,国际化就是本土化。

在人才方面,既要“送出去”也要“引进来”。一方面,在以市场化的眼光配好管理团队的同时,要注重二、三梯队的中长期培养,大胆批量化选送高潜力人才到海外企业定期培养锻炼;另一方面,在高层管理者队伍配备时,要以开阔的胸怀大胆启用社会成熟人才,特别关注长期在当地从事相关工作、了解当地政策的中国人,或长期在跨国企业的中国分支机构从业的外国人,他们的丰富实战经验可以避免公司走弯路,也有助于丰富人才的国际化元素,提升和当地政府及雇员的对话能力。

在文化方面,要从“求包容”到“大融合”转变。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横亘在中资企业国际化道路上一条难以逾越,又必须逾越的鸿沟。据调查资料显示,约82%的跨国公司的失败是因为跨文化管理失败而导致的。要减少文化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最首要的是有包容的心态,要融入当地文化,以当地人的思维来理解和行事,务必要摒弃对抗,提升自信心,以平等取胜,以更高水平的管理取胜。

海外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及稳定

海外人员派驻期结束后的工作规划已成为当今摆在众多跨国企业面前的新难题。在国外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人员,因文化和工作思路的差异,一般很难适应原岗位的工作。若想让海外人员在异国他乡为企业长时间服务,一是要提供海外人员完成阶段任务后的职业路径规划;二是要出台更多的关心关爱政策,解除海外人员对国内妻儿及父母的后顾之忧,必要时要适时出台家属随行政策,这也已被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所接受。海外派驻人员长期生活在国外,随着工作阅历的增长,自身价值的提升,面临的诱惑也会增多,离职率会上升。因此,要根据海外人才的物质、精神和文化需求,建立健全对内有吸引力、对外有竞争力的海外人才留用机制。

所以,人力资源部正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化历程中不断关注和摸索,并通过一些做法和建议来促进整个企业的战略落实。

“333工程”选拔培养优秀梯队

为了大胆提拔中青年优秀人才,打造卓越的事业平台,徐工集团把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内部竞聘进一步扩大为实施“333工程”——内部优秀人才选拔和培养计划。第一个“3”是一轮三批次,目前已经完成了三批次的选拔。第二个“3”是指选拔和培养分为三个梯队。第一个是成熟的梯队,第二个高潜人才梯队,第三个是管理培训生梯队。每一个阶梯后备的人员选完之后会根据岗位的实践确定课题,确定两年的培养周期,集团高管亲自授课,在过程中给予后备人员配置导师带领帮扶,还会安排至相关岗位进行挂职锻炼。第三个“3”是指每个梯队100人,共计300人的后备人才。蒋磊部长欣喜地谈到,“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使用了333工程储备人才中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才在进行着动态的管理和培养。333工程为徐工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有效建设了人才蓄水池。我自己也是在内部竞聘中历经分、子公司质量部门岗位、团委岗位,最后走上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

“333工程”中对于管理培训生的培养主要是实施“雏鹰计划”。为了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雏鹰计划”设定了三项培养目标:一是全面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二是精通英语,能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三是精通某一业务模块相关技能,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徐工集团立足培养管理培训生在事业心、战略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领导力、学习能力、英语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素质。

“雏鹰计划”的实施包括以下三种通道

1 金色通道:对一些两年内已具备关键岗位任职能力的管理培训生,可直接进入总部副部长、部长助理等高级管理岗位工作,并持续关注其发展。

2 绿色通道:通过两年的高压培训I和岗位锻炼,对一些具备潜质,还需要增加基层阅历的管理培训生,给予机会到分子公司任中层干部锻炼,并持续关注其发展。

3 蓝色通道:通过两年的高压培训l和岗位锻炼,对一些具备专业技能、愿意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学生,可以在总部相关职能部门关键管理岗位担当要职。

蒋磊部长向《HR经理人》重点介绍了“雏鹰计划”的高压锻炼。作为管理培训生的导师,蒋磊部长经常和管培生们谈心,并告诉他们高压锻炼所经历的不是1个月,而是30天,不是1天,而是24小时,要尽最大的努力,在可以接触的范围内,竭尽所能地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和消化学习笔记,并针对企业最薄弱的环节结合自身专业提出有效的见解。正是在这样一种高强度的严格要求下,一些管培生能够在基层挂职锻炼的短短三个星期中脱颖而出。开始领导可能试探着给一些不太重要的任务,而他们快速学习并迅速消化后向领导汇报的结果却大大超出了预期,从而获得信任并接手更重要的工作。这一系列不拘一格广泛纳贤的措施,为徐工集团营造了有竞争、有活力的用人环境,从而形成了秉承能力、业绩至上的人才管理平台。

关爱工程。让企业成为“家”

徐工集团以构建和谐共赢为主题,大力实施由王民董事长提出的员工关爱工程。关爱工程的重点对象是:驻外营销、服务一线的职工,技术研发人员,一线生产工人。通过关爱员工身心健康,关注员工职业发展,关怀员工家庭需求,开展全方位、广角度、多形式的工作,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落到实处,从感情上、生活上、思想上切实为员工排忧解难,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工作的幸福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爱工程重点包括“行动”:驻外员工关爱行动、员工健康关心行动、困难员工帮扶行动、单身员工鹊桥行动、劳模先进关怀行动、人才引进安居行动、员工心声倾听行动、员工生日祝福行动。

蒋磊部长向《HR经理人》介绍了关爱工程的一件生动事例。徐工重型公司驻南京代表处刘丽祥的妻子宣志遭遇车祸身受重伤之时,是徐工集团派出的女工们包揽了全部的陪护工作。此前,宣志对丈夫忙于工作顾不上家庭颇有微词,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她却每每对守在身边的丈夫说:“快去上班吧,耽误了工作连照顾我的姐妹都对不起。”感激之余,刘丽祥握着徐工重型机械公司党委书记徐筱慧的手说,“企业不但给了她生命,而且使她更加懂得如何善待和理解他人。”

徐工集团正是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了“爱在徐工”职工关爱工程,打造了“党员职工五助”、“幸福快递”、“巾帼暖童心”、“青春暖夕阳”、“快乐5+2温馨伴我行”等极具特色的团队关爱活动品牌,还千方百计改、善职工供暖、除尘、降噪等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作业环境,定期健康体检、举办健康讲座、建立职工心理疏导平台,为职工投入关爱资金累计超亿元,形成了有事必到、有难必帮、有求必应、有忧必解的服务理念,职工综合满意率达到98.5%以上,职工的工作责任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大幅提升。

在2万多名员工的心中,徐工是一个“家”,一个寄托着希望、梦想、创造和激情的“家”。每年,徐工都有近10亿美元的起重机、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等出口国外。每当有新产品出厂时,员工们总是为其披红挂彩,精心打扮。他们把这一天叫做“出嫁日”,就像自己家里“嫁姑娘”一样隆重而热烈。这种热烈氛围的背后,饱含着员工对企业的深情。而员工们则说,这种深情,源自企业对他们的殷殷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