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新闻专业双语教学创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新闻专业双语教学创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在全球化新传播语境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传媒产业迅速发展,各家媒体单位对可参与国际新闻运作的传媒人才需求增加。与此相应的,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也需要进行改革。

开设新闻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其目的是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双语人才。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新闻学理论原著、国外优秀记者的报道原文,帮助他们提升阅听、写作外语新闻的能力;通过对一些国外知名媒体新闻节目的赏析来加强学生在其他专业技能方面的外语应用能力,并拓宽眼界。通过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希望能探索出一套既适合新闻学科特点,同时又能有效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高校新闻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原先全国只有几家新闻学院设有一到两门新闻专业英语、原著选读课程。如今,随着全球化传播趋势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内新闻院校开始加入双语教学的实践队伍中,积极探索双语教学的本土化路径。

综观当下各高校在新闻专业双语教学方面的实践,主要呈现出了以下不足:一是课程建设过多借鉴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专业性”体现不够,这一状况容易使新闻双语课程陷入到讲解英语知识的误区中去,而丧失其“专业”性,难以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二是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便是有课堂互动,效果也有限。由于受到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限制,本专业在母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的实施较为困难。学生开口之前存在畏难情绪,琢磨语法,将语句组织再三才敢开口,往往延误了问题的互动讨论。

可见,基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母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既有的教学方法很难在这个领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了目前双语课程教学模式陈旧、单一且难以突破的局面,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已成为新闻专业双语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新闻专业双语教学创新的路径

1.贯彻理论与实践“两翼齐飞”的教学宗旨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导向的应用型学科。新闻专业双语课程的建设也要尽量增强与实践的联系。其教学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掌握美、英等主要英语国家在新闻业务中的前沿话题;二是比较、分析美、英等国家新近或经典的英语新闻作品,在此基础之上解析各国媒体在采、写、编、评、摄等新闻业务范畴的实践框架;三是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新闻思维模式下特定的英语语言和英语思维模式下的新闻学知识。

比如在讲解西方新闻自由与新闻管理专题的时候,可以将最近的舆论热点——美国的“棱镜门”事件作为案例来探讨。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知媒体何时发表。按照设定的计划,6月5日,英国《卫报》率先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国际舆论随之哗然。斯诺登避走香港。围绕这一事件,国际各大媒体展开了集中报道。教师可在双语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与该事件相关的国内外知名媒体报道进行搜集,结合西方新闻理论的框架对报道展开比较、讨论,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撰写英语新闻评论等,进行更深度的课堂交流。

2.构建“英语+专业”“双轨并举”的复合式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双语人才,课堂教学应以掌握专业知识为主, 以学习外语为辅, 要让掌握的外语知识为专业应用服务。课程的重点可放在“英语+专业”“双轨并举”的复合式教学组合模式的构建中。对较为浅显的内容以及专业术语, 可多用外语教授;对于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 则可用外语PPT,以中文详细讲解的方法来加以传授, 不可盲目追求外语使用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也可通过课后阅读原版教材和使用外语完成作业等环节来加以实现。

如在“棱镜门”事件的案例解析中,首先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这一热点事件做一两句话的点评与讨论,即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促使他们“开金口”;然后布置他们分组搜集各国媒体的相关报道,并做PPT汇报;之后,由老师结合中外新闻理论以及中外新闻体制的内容,对学生的汇报做汇总分析与点评,并在此基础上做理论上的深度讲解;最后再组织学生各撰写一篇有关的新闻评论来阐发对该事件的总体认识。

3.建立“线上+ 线下”一体化的课程沟通体系

新媒体通过“技术化的人际传播结构”实现了异质化信息的广泛传播,与传统教育传播中“面对面”的交流形成互补,教育者和学生由此获得对媒介信息的自由选择权和对媒介传播的自主参与权。新闻专业双语教学内容广、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可采纳新媒体“线上+ 线下”一体化的授课方式。

课程具体实践包括:可在学校网站上建设并完善相关双语课程的页面, 将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上传,供学生课后下载复习以及对外交流所用。新媒体拥有巨大的教育价值,不仅为教育传播提供了多种信息形态,与传统单一的信息形态形成互补,更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多种渠道。与此同时,可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社交媒体构建立体、即时的课程沟通体系,克服课堂教学内容繁杂、记和听难以兼顾的缺点,将课堂学习延至课外,给予学生更多互动讨论的空间。这一做法亦有利于在双语交流障碍的情境下发挥教师的“自己人”效应,即在情感上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进而打破交流的顾虑与屏障。

4.强化教材的本土化建设

当下,国内部分高校在开展新闻专业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了英文原版教材。英文原版教材有利于学生学到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实践发展动态, 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偏离国情,缺乏教学的针对性;知识点分类过于分散,不符合中国人的接受模式,影响教学效果等。因此,新闻双语教学本土化教材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土化教材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篇幅和结构的合理安排,注重吸收创新,突破原版教材体系,结合国内高校教学特点和培养方向,汲取中文教材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来建立双语教材架构;二是对于课内讲解、课外学习的内容做合理的衔接与安排;三是将中西文化的融合纳入考量,在教材的写作过程中注意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注解;四是教材内容应体现多媒体化,并为读者提供衍生的多元交流平台。

综上所述,新闻学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 对于国外理论与业界的发展非常敏感,故新闻专业双语课程的建设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实践价值。但鉴于当下国内双语课程开展的现状不够理想,课程体系的创新与重构势在必行。通过新闻专业双语课程的建设,在互动的语境下兼顾双语与专业,理论与实践,方能培养起一支既懂新闻,又有良好外文素养的媒介从业者队伍,进而促进我国传媒业与国际的合作与接轨。

参考文献:

①张艳红 石义彬:《新闻学专业英语教学多维探究》,《当代传播》,2007年第4期

②张洪浩:《新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功能性分析》,《红河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

③汪杰锋:《高校本土化双语教材的选题策划探讨》,《科技与出版》,2013年第3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