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事求是谋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事求是谋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4月24日,自治区副主席李康率区教育厅、卫生厅、发改委等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到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就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李康深入隆林德峨乡初中、龙洞村小学、隆林特殊教育学校、隆林中学等学校,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控辍保学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对该县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康指出,隆林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完善,营养计划实施初见成效,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隆林紧紧围绕“科教兴县”战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扎实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我们家长不用花一分钱,孩子每天就吃到花样翻新的营养餐,不但身体长高了很多,学习也进步了许多,感谢政府对农村学生的关爱啊。”隆林猪场乡学生家长杨济升笑逐颜开地对笔者说。

自2012年3月份国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隆林认真贯彻实施,做到安排部署早、贯彻落实早和工作谋划早“三个早”,切实为孩子们准备好了“营养礼包”,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

为了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该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教育的四家班子副职领导为副组长,教育、卫生、财政、药监、审计、质监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与指导,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实行全程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各相关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供餐方式和流程,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保证在计划实施的各环节中都有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012年4月初,隆林教育局联合县药监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召开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培训会,对全县农村各中小学校长(含村完小校长、教学点负责人)、会计进行培训,培训人数250余人。5月初,开展学校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确保每项工作有序开展,规范进行。

猪场乡平安小学是猪场乡较为边远的村校,全校只有3名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因山高路远,学生平时的午饭都是打包一份干冷饭带到学校吃,缺少营养。自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3位老师克服后勤人员不足的问题,轮流为学生煮营养餐,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看到学生能吃上营养餐,老师们心里都感到踏实和高兴。

针对像平安小学一样后勤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隆林各学校发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或自聘学校工人,或由教师兼任学生营养供餐人员,以此暂时解决学校后勤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为了彻底解决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勤人员紧缺的问题,隆林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招聘计划工作正在筹划进行中。

目前,隆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校共223所,受益学生42891人。

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

“在隆林,漂亮的房子大多是学校。”隆林人或来到隆林的人都这么认为。这话不假。近年来,隆林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全县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自2007年以来,隆林共撤并了33个教学点,整合新州镇中学和教师进修学校资源,创建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扩建新州镇中心校,使全县学校布局更为合理,优化了教育资源,逐步缩小了学校间的差距,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隆林德峨乡大水井小学、田坝小学原来只有七八名学生,生源虽少却也要占用一定的教育资源,于是该县把这两个学校分别撤并到龙洞小学、岩头小学。德峨乡坡脚小学原来有学生60多人,办学班级为一至三年级,由于教师缺乏,一名教师要上两个年级的课程,教学质量不高,校舍老旧已成危房。为了不重复投资,浪费教育资源,德峨乡根据实际情况,把该校撤并到距离不远、设置有寄宿制的德峨乡常么小学,较好地优化了教育资源。在优化学校布局的同时,隆林还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全县建立有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125个,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179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模式三)27个,多媒体教室22个,使适龄儿童用上现代化教学工具,共享现代化教育成果。

近年来,隆林还先后组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工程”、“世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项目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等,以项目带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猪场乡中心小学是近几年校舍面貌变化最大的乡镇学校之一。实施校舍改善工程后,学校校舍由原来年久失修的瓦房变为牢固漂亮的新楼房。校长熊正荣笑呵呵地说:“以前还没有改善办学条件时,教室不够用,学生多、班额大,400多名内宿生挤在瓦房里住宿。现在我们这里的硬件不比县城差了,许多优秀学生都愿意就近就读,住宿生人数上升到700多人。”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有效遏制了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优化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隆林的许多村完小、教学点老教师感慨:“我们当了这么多年的教师,终于结束‘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教书生涯,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了。”

近几年来,隆林已累计投入6560.91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11年,全县生均校舍面积达到5.54平方米,与生均图书册数一起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标准,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需求。

此外,隆林还把每年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不含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专项转移支付)的65%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其中专项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部分不低于35%,并籍此建立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长效投入机制,保证了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近些年来隆林县还争取到海内外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捐款共计1155.74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教育发展进程。

做好山区少数民族“控辍保学”工作

隆林县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革命老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在40.5万的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了81.2%,山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一直是个难题。

近年来,隆林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作为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注重学校布局调整,使全县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民族教育发展新路子。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隆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结构不甚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教师和学生分散在边远山区,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隆林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以优化教育资源为突破口,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整合,兴办了隆林民族实验小学和隆林民族中学,并在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的学校中开办民族班,实行集中办学,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从2001年起,隆林先后在德峨乡中心校、民族中学开办民族班。德峨乡中心校民族班每年开设6个班,招收300名少数民族学生;民族中学民族班每年开设9个班,有450名少数民族学生就读。此外,该县还先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镇学校如沙梨乡中心校、蛇场乡中心校等开办女童班,加大对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投入。

现读沙梨乡初中的罗兰英原是沙梨中心校女童班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差点失学。2007年,罗兰英入读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爱心人士筹措资金助建的女童班,每学期得到200元的资助,在顺利读完小学升上初中后,每学期又得到350元资助,这样的资助会一直到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在执行国家相关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时,隆林还加大经费投入,给予少数民族学生一定的帮扶和倾斜。早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及免费使用教科书之前,隆林从2001年起就通过各种渠道为家庭困难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筹集或免除了学杂费和课本费。自2007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两免一补”后,该县还每月给予贫困少数民族学生50-6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学生吃上了可口的营养餐,学校拥有了资源优化的新校园,“控辍保学”工作有了新进展。目前,隆林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1%,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5.12%,“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73.26%,全县教育秩序井然,教学成绩稳步提升,隆林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责编 阮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