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人为本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表现出的主动积极的行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做到以人为本,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教学中各有所得。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生;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117-0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表现出的主动积极的行为。它不仅指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指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活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以人为本,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教学中各有所得。
一、 转换教师角色,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努力调整自己的角色,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而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课堂的主体 ――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我常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希望你们都能勇于做我的老师。”学生听了自然很高兴。“不过,做我的老师不容易,我经历的事情毕竟比你们多一些,知识也相对丰富一些。也就是说,你要能提出我不能解答的问题,你要能想出我没有想到的问题,那么,你就是我的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将传统意义上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置于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把老师当作“自己人”了,或者说已经把老师当成竞争对象了。在这样的新型关系中,学生消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在讲《三顾茅庐》一课时,一改过去教学的常规方法,先了解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熟悉情况,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对三国故事了如指掌。其此,让学生当先生,按照他们的意愿组织课堂教学,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再次,老师由“讲者”变为点评者,紧紧充当引路人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相发散性、活动参与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古人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学生所提的问题往往直接表达了他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学有得法,则会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强。
(一)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
在教每篇课文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不懂,并把问题写在预习本上。经过整理,将学生提出的较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师生共同探究解决。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在学生提问题的基础上,整理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在探究感悟这些问题时,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们自己提出的,所以学生的兴趣格外浓。
(二)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负荆请罪》一课时,我问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质疑。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谁向谁负荆请罪?在哪里负荆请罪?为什么负荆请罪?结果怎样?引导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告诉他们,遇到一篇新的文章,可以从几个方面对课题进行提问,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成他们对问题的质疑意识。
(三)引导学生在讲读课文中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引导学生提出“溪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这个有难度的问题,通过释疑来搞清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搞清溪流和双龙洞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四)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
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对课文内容提出不同的看法。如在《跳水》一课教学结束后,可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一个学生问:“船长这样救孩子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别的方法行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其他方法固然可以,但在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刻,惟有跳水才是最合适的办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质疑的方法,才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也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形式活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组织课堂讨论,充分发掘学生潜能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要教师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有学生问:“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地借到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说:“我也没仔细研究,你们中有没有同学可以做他的老师,同时也可以做我的老师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几个学生说了一些理由,但都不全面,于是我抓住时机,立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再读课文自读自悟,从中悟出答案。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的过程。
(二)组织表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为了进一步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张扬的个性,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鸟的天堂”模拟旅游,一位学生当导游,其余学生做游客。导游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向游客讲解“鸟的天堂”的景色特点,游客可以针对导游的讲解随意发问。有几个外语学得好的学生甚至把自己扮成了外国游客用英语发问,导游也不甘示弱,用流利的英语作答,一时间,课堂上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我则适时点评,引导学生向理解课文的轨道发展,课堂呈现出平等、合作、探究、自由的气氛。
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兴趣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冲破了常规思维方式,不落俗套,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会被激发出来,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精心设计求异思维的情景,创造求异思维的气氛。课堂上,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有不同的理解,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中部凿井法”就是从山顶向下打一口竖井,再由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有的学生马上反驳,他紧扣“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这句话,认为詹天佑应该是通过四个面同时施工的,即竖井处两个面从里往外挖,隧道两侧两个面各从外往里凿,这样工期才会缩短,而另有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既然中部凿井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不就越缩短了吗?可其他学生不同意他的这一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所以并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那究竟打几口竖井才合适呢?课堂上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经过讨论和测算,学生认为应该打两口,因为八达岭的隧道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打两口竖井把工作面增加到六个,而每段隧道的长度就相当于居庸关的长度。学生又补充说,这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但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否则就打不准打不通,所以文章中詹天佑要对工作人员说“定点、测绘、计算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正是在这一个个思维火化的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这类课程教学体现是,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步骤递进,要以课堂中学生思维发展、求异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课堂教学的宗旨,通过师生有指向、有内容的课后互动,养成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求异的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一切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给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变“叫我学”为“我要学”,使小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