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乡村现代化”是卢作孚“国家现代化”思想的延伸,是卢作孚推行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核心。本文主要从“乡村现代化”的提出、“乡村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乡村现代化”的内涵、对“乡村现代化”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 卢作孚 乡村现代化 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一、“乡村现代化”的提出
1934年10月,卢作孚撰写了《四川嘉陵江的乡村建设运动》一文,其文首段就开宗明义指出,他在“北碚、厦溪口以至于矿山北川铁路沿线——试作一种乡村运动。目的不只是乡村教育方面,如何去改善或推进这乡村里的教育事业;也不只是在救济方面,如何去救济这乡村里的穷困或灾变。中华民国的根本要求是要赶快将这一国家现代化起来。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要赶快将这一乡村现代化起来。”在这里,卢作孚不仅明确提出了”乡村现代化“的口号,而且明确指出“乡村现代化”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因此,他要把他在嘉陵江三峡地区的乡村现代化的实践,作为“小至于乡村,大至于国家的经营参考”。这正是卢作孚在乡村建设上独树一帜、远见卓识之处。
二、“乡村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
应该说,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是他“国家现代化”的思想的延伸,都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卢作孚一生都在追求祖国的现代化,不论他创办民生公司,还是在嘉陵江三峡地区推行乡村建设运动,都贯穿了他的“国家现代化”思想。他甚至把“国家现代化”作为解决国家内忧外患的根本办法。他说:“内忧外患是两个问题,却只需一个方法去解决它。这一个方法就是整个中国现代化。换句话说:就是使中国完成现代的物质建设和现代的社会组织。此在中国应成为一种极其鲜明的运动。”“中国的根本办法是建国不是救亡。是需要建设成功一个现代的国家,使自己有不亡的保障。”必须说明的是,卢作孚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他反对救亡,而是他认为应从根本上去解决救亡的问题。“我们的责任绝不是救亡,而是将一个国家经营到像一个国家——像一个现代的国家,还不够,应该经营到比现代好的国家还要好……如果真能够把这样一个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营的比别的国家更好的时候,谁还能亡这一个最大而又最好的国家呢?如果我们长时间不能将国家经营好,总有人会亡我们的,纵没有甲,也会有已。”所以,只有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只有国富民强,才能真正使自己有“不亡的保障”。
三、“乡村现代化”的内涵
应该指出的是,卢作孚对整个国家的“乡村现代化”内涵没有具体论述,但通过他对嘉陵江三峡地区“乡村现代化”的论述,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其大致内容了。
卢作孚在嘉陵江三峡地区的乡村建设实验中提出了“乡村现代化”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巴县的北碚乡为中心,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功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旅游的区域,布置经营成一现代乡镇的模型。这正是卢作孚提出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造起产业运动、文化运动在乡村建设上的体现。特别是他在嘉陵江三峡进行乡村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地区的“乡村现代化”,他的目的是从这一乡村里为中华民国做小小的试验,供中华民国里小至于乡村,大至于国家的经营参考。他要在这穷僻的山水间点缀几桩现代的文化事业和经济事业,描摹出一幅现代物质建设和社会组织的轮廓画,进而布置成功一个生产的、科学的、美丽的社会理想,让人们勾起一个现代中国的憧憬来,以推进国家现代化的经营。卢作孚的乡村建设实验,起点高,看的远,目标明确,它是为了整个“国家现代化的经营”。
四、对“乡村现代化”的评价
坦率的说,卢作孚的“国家现代化”和“乡村现代化”理想,在解放前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实际上,包括卢作孚在内的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都是不可能达到其预期目的的。
但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运动,特别是“乡村现代化”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了他推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建设为带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的有效建设模式外,也确实有着几个特殊因素:一是当时北碚处于抗日大后方,为遭日本帝国主义侵占蹂躏;二是卢作孚作为这一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可以凭借着权力把他的规划付诸实践;三是靠他的人格力量,得到了包括军政各界人士的支持;四是他领导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地方政府,齐心协力,促进了乡村建设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北碚的经验,不可能作为当时“小至于乡村,大至于国家的经营的参考”,更不可能按北碚的模式推而广之。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乡村建设人士到北碚参观之后都赞叹不已,但实际上并未发现有仿效之例的原因。而且即使是北碚地区,在解放前那样的社会里,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乡村现代化”。
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进程,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卢作孚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国家现代化”、“乡村现代化”的主张,竟和今天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主张有着基本的共识,可见他的远见卓识和超前意识是多么令人感佩。
参考文献:
[1]卢作孚.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卢作孚文集.
[2]卢作孚.我们对于国家的责任.卢作孚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