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初中物理教和学中的“设疑”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初中物理教和学中的“设疑”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而物理知识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和学中可采取对知识的引入、探究方法、知识结构及内在联系等当作一个个问题,对同学原有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地设置疑问,让他们通过释疑来激发诱导积极主动地学习。

1 在学生阅读教材前设疑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学生自学教材前,以思考题的形式设疑导学,从形象的事实到抽象的结论,层层设疑,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例如:在讲《变阻器》一节时,我首先提出一些问题。

①变阻器的构造如何?

②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③常用变阻器有几种?各有什么伟缺点?

④滑动变阻器如何连入电路中?

2 运用数学物理方法设疑

在讲电功率概念时,我设计了如下思考题:

①1kW・h电可使100W的电灯工作10h,可使40W的电灯工作25h,用数学物理方法比较它们的用电的快慢,并说明物理意义。

②在1h内甲用电器用了1kW・h电,乙用电器用了1.2kW・h电,用数学物理方法比较它们的用电的快慢,并说明物理意义。

③甲用电器在1h内用了0.5kW・h电,乙用电器在2h用了0.8kW・h电,用数学物理方法比较它们的用电的快慢,并说明物理意义。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自然会水到渠成。

3 在实验过程中设疑

有些物理问题,学生没听见过或熟视无睹,因而就谈不上心理水平。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某些事物(或知识)的感知愈多,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是愈清晰深刻,这个知识在住处系统中就容易唤起,从而增强应用上的灵活性,为此加强实验教学,并为此着为学生的现有的感性认识。针对实验的装置、步骤、现象、原理、结论以及从现象到结论的方法进行设疑。例如:在讲八年级物理《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的过程中,提出如下问题:

①实验目的是什么?

②实验用到哪些器材?

③如何设计实验?

④分别把电压表接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的不同位置,从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看到什么现象?

⑤通过实验操作、分析和论证最后得到什么结论?

4 针对抽象对程设疑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难以理解,我针对成像原理的有关要素,设计了如下思考题:

①人在物体和镜子之间背朝镜子,能看到物体而看不到像,若从入眼接收光线来分析是什么原因?

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出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范围,在此范围以外能否看到物体的像?

③根据上述两个现象分析,像是由什么光线形成的?

④保持物体和镜子的位置不动,在不同的位置上所看到的像的位置动不动?

5 在习题教学中针对习题设疑

例如针对这样一道习题:“把烧瓶内的水烧开后,塞紧瓶塞倒竖过来,待水停止沸腾后向烧瓶底部浇凉水,你会看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一道实验习题,我做了演示实验后,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我紧接着提出了如下思考题:

①把凉水浇到烧瓶底部上后,底部温度如何变化?

②水面上的水蒸汽遇到底壁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③水蒸汽的密度和压强会发生什么变化?

④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变化如何变化?

6 根据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设疑

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一些物理现象,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这些事例的“然”字出发,通过设疑激发其追究其“所以然”。学生既感到亲切,又容易产持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讲过《光的折射》后,我针对学生常见的筷子的折射现象设疑。

①看到了什么现象?实际如何?

②人是根据什么经验来判断物置的?结合前面所学的光在两种物质界面上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说明光是如何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

当然恰当的设疑要在吃透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