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氧水、高渗糖换药联合神灯照射伤口对腹部切口感染处理的临床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氧水、高渗糖换药联合神灯照射伤口对腹部切口感染处理的临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索腹部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按随机性原则将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48例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常规消毒皆采用0.5%碘伏,观察组采用双氧水高渗换药联合神灯照伤口的方式进行处理;对照组施行生理盐水换药。 结果:切口愈合有效率,观察组为96.5%,对照组为7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切口感染;双氧水;高渗糖;换药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93-01

切口感染是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对术后患者的恢复影响较大。经过术中双氧水、灭滴灵、生理盐水等冲洗切口等方法处理后,化脓性阑尾炎,胆囊炎,剖腹探查,胃肠手术,肝胆手术等手术后切口裂开仍有一定比例。术后48小时发现敷料渗湿,挤压切口有渗液可明确为切口感染。常规处理方法多为 , 但感染常难控制, 恢复缓慢。因此,探讨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非常必要。我院对2007年5月-2012年5月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28例实施双氧水,高渗糖换药联合神灯照伤口的治疗方式,效果理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48例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中,观察组28例,女性18例,男10例,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34.3±9.5)岁;对照组20例,女性12例,男8例,年龄13~69岁,平均年龄(32.6±10.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感染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用酒精进行常规消毒,再清除线结和坏死物。对照组切口的清洁选用生理盐水,若切口内分泌物多可用生理盐水纱条引流,最后进行包扎,分泌物多时,每日可换药1―2次,分泌物减少时,换药次数可相应减少为2日1次;观察组立即拆除缝线(皮肤皮下)敞开切口,每日双氧水清洗并湿敷换药1―2次。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待创面无脓性分泌物时,10%GS湿敷并用神灯照射一日一次每次分钟,创可贴拉拢切口。

1.3疗效标准 (1)显效:切口换药1次后,肉芽组织呈颗粒状,颜色鲜红,无脓性分必物,切口处细菌培养及分泌物涂片显示无细菌存在;(2)有效:换药2次后,切口无脓性分泌物,切口处细菌培养及分泌物涂片显示无细菌存在;(3)无效:换药3次后,切口处分泌物仍为脓性,闻之有臭味。切口处分泌物经细菌培养显示有细菌生存。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若处理方式不当,可形成较难愈合的窦道,增加患者的住院天数,使患者负担加重。有资料显示,7%~11%的普外科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主要原因有机体免疫力下降、血供障碍、感染、引流不当及手术[1],切口裂开、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是影响腹部切口愈合的重要原因[2]。人体的细胞免疫在术后第二天受到严重抑制,可延长切口的愈合时间,且易诱发感染。成纤维细胞在正常切口愈合过程中的活性与T细胞功能的关系密切。组织在高渗环境中易发生脱水,能够减轻切口处水肿[3]。高渗糖因粘稠能力好,可促使组织细胞聚集,消除肉芽组织;白细胞因创面受刺激大量渗出,脱水死亡后白细胞逸出胞内各种酶类,促使细胞生长,故病变组织在高渗糖的环境下可快速再生[4];此外糖类可直接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使机体代谢和局部血供得到改善,加速切口的愈合。神灯运用光子辐射技术,辐射指定的波谱,使人体内微粒发生谐振,切口感染处发生生物反应和内热效应,改善局部病变的情况,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供的作用。此外,神灯可减轻水肿,减少分泌物,对切口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笔者在临床上为了预防切口感染,手术时尤其注重以下几点:切开皮肤后少用电刀缩短手术时间,创面彻底止血,术中切口冲洗后用干纱垫沾净,皮肤皮下全层缝合,可疑切口减张缝合。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由此造成的感染仍有一定比例,给患者及医务人员带来很多苦恼。我院自2009年起采用双氧水、高渗糖换药联合神灯照伤口的方式处理感染切口,切口愈合有效率为96.5%明显较对照组为79.1%高,切口感染愈合有效率显著提高,且该法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静波.普通外科中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相关处理[J].中外医疗,2011(6).

[2] 黄秋林,龚连生.早期清创缝合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2):100-102.

[3] 秦环龙,杨建军.换药与切口感染[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6-37.

[4] 朱兆恩,郭凯霞,高华.高渗葡萄糖注射液临床新用途[J].人民军医,2004,47(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