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紧扣教材 优化教学情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紧扣教材 优化教学情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紧扣教材优化教学情境,把学生带进课文,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仔细体会文章情境,进而与之创设的课堂氛围融为一体,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就课堂教学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情境:

一、美读课文 感知情境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方法,其标志就是书声琅琅,叶圣陶先生把朗读称之为“美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美读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结合起来,实现言文合一,并能提高教学效果。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一味地分析讲解,把学生读书的时光全部占用了,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失误。

那么怎么指导学生朗读呢?

首先,朗读必须使用普通话。普通话越标准,越纯正,朗读效果越好。其次,朗读时要感情充沛,以声传情,要表达出文章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情。第三,运用形象思维,唤起自己内心视像,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第四,在朗读中准确的运用停顿,把文章内容读清楚,把意思和作者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为了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还可运用范读、领读、轮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切实把语文教学的朗读抓好。

二、探究思路 进入情境

要进入文章的情境,必须遵循作者的思路。

思路是作者撰写文章的思维轨迹,行文的先后次序,感情流淌的线索,事物发展的进程,语言连缀的脉络,一言以敝之,古人称之为“意脉”。

怎样探究文章的思路进入情境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于本文,不宜舍本文而他求。”因此,要反复阅读课文,由句而段,由段而篇,“缘文寻路”。如果文章的思路是一条康庄大道,读者可以驰骋其上,看到光明的前途;如果是羊肠小道,曲径通幽,读者可以沿路而进,领略险峻风光;如果作者的思路另辟蹊径,读者举步探胜,可以得到崎崛的愉悦;如果作者匠心独运,乍看“山重水复疑无路”,但读者努力探索,与作者心心相印,峰回路转,将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条条道路通北京”,只要我们潜心“求之于本文”,一定会和作者的心灵相“感通”的。

三、品味语言 体会情境

汉语言具有特殊的美。因此,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细细品尝课文言语的味道,从中体会出情境的美。常言道: “言为心声”,从不同个性风格的作者笔下生出来的文字,也一定会使读者品出不同的味儿:情味儿、意味儿、韵味儿。学生品出了个中滋味,就实现了言语美的再现。从而体会出课文的美。而美的语言韵酿着美的情境。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美文中的绝唱,且看他笔下的荷叶、荷花 :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将荷叶比作的裙,不仅形似,而且极具神韵和情致,犹如飘然于池塘月色中的一群美丽的仙女。叶烘托着花,‘袅娜’让人想象到他们的绰约多姿,也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温柔秀美 ;‘羞涩’使人窥探到他们的含蓄,似乎也能让你触摸到他们温热的脸颊。至于‘明珠’、‘星星’、‘缕缕清香’、‘渺茫的歌声’,更是让人从视觉、听觉上产生许多的联想和想象,领约到无比美妙与奇异的意境。” (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7―78页)欣赏着如此美丽的语言,自然会体会出美的情境。

四、设置疑问 深化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文本信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一旦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那么学生就会深深的融入到课堂情境中去,从而使教学丰富多彩。

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可以从各个角度创设问题情境:

1、在文中看似矛盾处创设问题情境。如:《孔乙己》一文的文末写到:“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与“的确”看似矛盾,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发问“文中没有交待孔乙已的死,那么孔乙已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学生各抒已见。最后,教师再次启发:“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学生便可水到渠成地认识到根源在于当时的科举制度。这样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台阶,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2、在看似“情理之外”处创设问题情境。如《范进中举》一文中,教师让学生质疑:“胡屠户对范进由居傲到敬畏恭维,除了范进中举后地位变了,还说明了什么?”启迪学生思索。胡屠户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完全是被功名利禄所扭曲。科举制度扭曲的不仅是读书人,还有那些邻居及市侩。创设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对比手法所起到的讽刺效果,思维更深入一步,比单纯地问对比手法的作用更能启发学生的想象,更能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深入地探索教学情境的奥妙,紧扣教材,努力创设各种动人的教学情境,定能导演出一幕幕令学生神思飞扬回味无穷的教学话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