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影响,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9名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心理状况;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49-02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中会出现恶心、呕吐及脱发等现象导致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1],常见的有焦虑、恐惧、紧张怕疼等[2]。我们及时掌握我院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现将本研究的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入住我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年龄7-32(11.8±17.6)岁,其中女性患者56例,男性患者33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46人,对照组患者43人,两组患者的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对干预组患者采取以下干预措施,①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眼神与患者保持联系,对患者的顾虑给予科学的解答,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鼓励和引导病人情感的疏泄,缓解患者压抑的情绪;②着力激起病人的求生欲望,了解病人的想法,通过交谈启发和引导病人学会认识自身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明白白血病并非是不治之症,逐渐树立他们对抗疾病的信心;③向患者介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虽然无法完全避免这些反应,但是可以通过心理、行为的调整,辅助药物的使用而减轻,消除病人的疑虑;④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嘱咐家属轮流进行看护,增强家庭支持,从内心深处让病人得到家庭的温暖,可以让病人安心养病;⑤护士应给予患者关心、体贴和理解,用精湛的技术和敏税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并能做出及时处理,同时能给其作出正确的指导,如预防感染,定期复查,高营养饮食,勿过度劳累等;⑥向病人介绍清楚病人所处的病程阶段,讲明急性白血病的病理特点,叮嘱病人听从医生的治疗安排,按时化疗,早日康复。

1.3 研究方法:采用王征宇译稿的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包括九个因子,共90个条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由1至5逐渐加重。量表中各症状效度系数为0.77-0.99(p<0.001)表明该量表是行之有效的。

1.4 统计学方法:将原始资料数据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急性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比较:干预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白血病的患者,比其它疾病患者有更大程度的不安、恐惧和焦虑,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心悸、头昏和急剧进展的贫血,继而出现高热、出血等症状。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保持患者的心理平衡,通过关心、体贴、安慰和耐心解释,帮助患者澄清对病情反应的认识,使其从一定程度上解除思想顾虑,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3]。据观察,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是焦虑时交感神经被激活所致。本研究根据对患者心理问题的调查,并通过实施护理干预,缓解或消除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和保持身心健康,避免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性意义[4]。护理人员应该做,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主动介绍相关人员的职责;消除患者顾虑,取得合作;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要耐心给予解释,让其有思想准备等。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但要进一步提高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在改变护理模式的实践上可视为一个值得提倡的护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段小芳,陈丽冰,龙雪银.5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观察与心理护理.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2):339

[2] 周华,庞永坚,谢惠清.心理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9):1123-1124

[3] Bumet t AK.Acute myeloid leukemia treatment of adults under 60 years[J].Clin Exp Hematol,2002,6(1):26-45

[4] 陈德凤,朱以芳,杨洁凌.癌症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和抑郁心理反应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417-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