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创新谋出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创新谋出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宏观背景下,广西中职教育却面临着招生难、就业质量低、学校专业设置落后、教师专业技能匮乏、校企合作不畅等困境。造成这种后果的根本原因是学校缺乏创新意识,管理低效。要改变现状,学校必须摒弃固有的管理模式,引进企业经营战略,开拓思路,突破招生瓶颈,改变教师的引进体制,组建职教集团,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同时打造学校品牌,使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中职教育;生源;就业;品牌

自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该文件对中职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思路给予了宏观指导:同时,在职业学校管理自方面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如:为了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目前已有90%的中职学生一、二年级享受每年1500元国家助学金。在此基础上,国家又推出逐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此外,为了解决中职院校生源和就业问题。教育部和国务院还分别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看到广西中职学校近年来招生却越来越困难。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各个学校使出了浑身的招数,发动全体师生,乃至委托“招生掮客”。可以说动用了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不惜血本,甚至给付高额的招生回扣、佣金等,但仍无法改变招生人数锐减的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传统观念的因素,也有普高在逐年扩招的原因,但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们还需要成万上亿普通技能型劳动者的时候,在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美好背景下,广西中职教育的招生、教育却出现了滑坡的现象,其主要原因还是中职院校本身缺乏创新意识,教育教学及管理理念跟不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本文将对造成这种后果的内部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要改变现状,广西中职教育必须进行的战略抉择。

一、广西中职教育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导致广西中职教育陷入当前困境的内部原因,又区分为浅层面的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浅层面的原因主要是人们从表面就能看到的,即“人口”和“出口”问题,也就是招生和就业;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一些导致“入口”不旺,“出口”不畅的本质性问题。下面对这两个层面的原因逐一作简要分析。

(一)广西中职学校招生对象过于单一。生源不足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资料,广西中职学校98%以上的招生数来自初中应届毕业生和初三下学期的分流生。

通过分析我国新生劳动力的构成,我们发现主要有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和进城的农民工,而我们的招生对象几乎都是初中应届毕业生。而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或外出打工的人员占很大的比例,如果中职学校放弃了这一块大蛋糕,当然会造成生源的严重不足。

(二)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虽高。但就业质量偏低

通过广西各中职学校公布的数据,中职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几乎都在95%以上,有的学校甚至达到98%。但通过调查发现,中职生就业质量却是偏低的。

首先,是工资薪酬普遍比较低。广西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工资仅约750元。这个工资和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外出打工的初中毕业生相差不多。比起建筑工人类型的农民工少一半以上。

其次,跳槽频繁,稳定性极差。从职业指导角度来说,中职毕业生应先就业,后择业;先培训,后上岗:先生存,后发展。毕业生也基本上按照这个原则寻找就业机会。但很多中职毕业生在初次就业后,很快就更换了工作。据广西某一国家重点中职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统计,2007年已经实现初次就业的毕业生中,截至2009年,已经有超过60%的人更换了工作单位,其中有超过30%的毕业生在初次工作6个月以内就更换了工作单位,许多毕业生尚未满试用期就换了单位,一年以后留下的可谓寥寥无几。

最后,中职生的升迁空间有限。由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要得到提升和晋级也十分困难。不少更换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就是因为受待遇低和对个人发展不利等因素影响而选择跳槽的。应该看到,目前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重视高学历文凭、轻视技术劳动的现象仍比较严重。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在晋升通道上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障。

生源不足,就业质量低,是我们最能直接感受到的中职教育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造成广西中职教育目前这种状况的,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三)学校的专业设置。跟不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中职生跳槽频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专业不对口。目前广西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各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却少有改变。哪怕是同样的专业,根据市场的发展,已经赋予了其更多的内涵,但学校并没有对此进行调整,以至于学生毕业后无所适从。比如金融专业,以前主要集中在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银行柜面业务等的处理方面,极少涉及其他。但是。现代金融的内涵却是非常广泛的。首先,银行中介业务目前已经是银行最具潜力和盈利能力的业务;其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基金管理等已是金融业非常重要的内容了。但很多学校的金融专业还仅限于银行业务的办理,这显然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四)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技能匮乏

改革以前,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中职学校培养的都是“国家干部”,毕业后,国家包分配,那时的中专还属于精英教育,教育也是以理论教育为主,极少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因此,教师多数也是擅长于理论教学的学术型教师。然而,改革后,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调整教师知识结构,专业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授课技巧,而且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取得相关的职业资质认证。但很明显。学校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原有教师进行培训和调整,对不具备专业技能的教师也没有相应的退出机制。

此外,全国范围内,只有几所职教师范院校,中国职教师资队伍严格说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因此,对新进的老师,大多也是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中招聘,其专业操作技能也相当匮乏,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教师存在严重不足现象。

(五)学校管理低效,缺乏战略意识

公办中职院校大多建立于计划经济盛行年代,长期以来,学校已经习惯于依赖政策,向国家“等、靠、要”。当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学校往往无所适从。针对如何扭转招生不利局面、毕业生就业质量低下的问题,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以及学校品牌的打造、校园文化的建立等等问题,多数

中职院校都缺乏长远的战略性规划,以至于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日益萎缩。没有规划,就没有未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述所有的不足都可归因于学校的管理出了问题。学校失去了吸引力,就很容易导致恶性循环,公众会把中职教育视为最末等的教育。是一种无可奈何或是可有可无的选择,一旦公众坚定了这种认识,中职教育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是所有中职院校所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二、以创新谋出路,广西中职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突破招生瓶颈,新增生源种类,实现中职一初中联合办学

针对目前广西中职学校招生来源相对单一的局面。学校应该创新思路,突破招生瓶颈,打响招生市场上的第一场战略战。

1.学校应新增生源种类。扩大招生规模

正如本文前面分析,广西中职生的来源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而实际上,除了这部分学生外还有许多类似群体也亟需接受职业教育。如需要尽快就业、有志工学交替的学生群体,基础教育缺失的学生群体,大批的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具备一定文化的农民等。在广西。贫困地区还很多,不少学生初中毕业后,虽然还想读书,但因家庭困难,不得不先工作,可这些人有着强烈的学习意愿,学校应为这类有志于工学交替的学生群体打开方便之门。其次,那些基础教育缺失的学生群体,多是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看管,读了初一、二就辍学在家。如果不对这些群体加以引导和教育,其极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中职教育招收这部分群体不但能解决自身生源的问题,而且能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很大的贡献,对受教育者本身及其家庭也是受益无穷的。

如果以上这四类生源能够进入中职学校,广西中职学校的生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国家在政策上,也希望中职学校能将这些生源纳入中职教育体系中来。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职业院校要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2.推进中职―初中联合办学,实行“1+1+1”办学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全区普通中学的流失率平均高达25%以上,在农村中学,甚至超过40%,特别是在初三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学生知识欠缺,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升普高无望,加上家庭经济困难或重视不够,纷纷离开学校。虽然文化基础差,但这部分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他们渴望掌握不同的技能。

由于中职教育的高度灵活性,可以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予不同的教育和培训,高者可以继续升学深造,低者可获一技之长,得以安身立命。因此,如果中职学校和中学联合办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操作方式是,中学在学生初二的时候,对那些升普高无望或有志于读中专的学生,让其选择中专课程,初三时,就开始在本校分班学习,由联合办学的中专老师到指定学校给学生上中专基础课程。学生初三毕业后,到中职学校上专业技能课和实训课,1年后到企业顶岗实习。所谓“1+1+1”。即学生在原来的中学读1年,在中专读1年,然后到企业实习1年。

这种办学模式的好处:一是由于中职学校提早介入,获得了稳定的生源:二是避免了部分学生因为辍学进入社会而沦为“无所事事”一族;三是减轻了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首先中职的第一年是在初中完成,因为初中实行的是免费的义务教育,学生可以减少一年的学费负担;其次,国家对经济困难中职生的补助是2年,因此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都可以获得国家一定的经济补助。学生的负担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减免;最后,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技能型劳动人才。

(二)改变教师聘用、引进体制。鼓励支持“双师型”教师

解决了生源问题后,如何确保生源不流失,就业有保障,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学质量。而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核心。没有一批高素质的、符合职教要求的教师队伍,学校将难以为继。“培养双师型教师”几乎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但根据广西教育厅统计的数据,广西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10%。一方面,中职教育亟需“双师型”的综合教师;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在短期内还没有办法满足中职教育市场的需要。

就学校而言。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改变教师的聘用和引进体制,扩大教师选用范围,优先补充学校最缺乏的技能型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当前并不缺乏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学校可以改变固有思维,尝试到企业、到工厂一线去挑选合适的技能型教师。对于这些兼职的专业技能指导教师,如符合教师资格证申请条件。学校应鼓励其考取教师资格证,取得教师和其他多种职业资格证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把这些兼职教师转为常聘教师,以提高学校双师型队伍的比例。因为专业人员考教师资格证比教师考其他专业技能证书更容易。

其次,对现有不具备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技能的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对取得“双师型”或“多师型”资格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应该从企业中来,经常到企业中去。根据国家规定,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经历。目前我们的中职教师远未达到这个最低标准。学校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让其掌握一线动态和了解行业发展前景,同时把参加社会实践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时,学校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娴熟的“双师型”或是“多面手”型的教师应给予奖励。如规定“双师型”教师每学期可享受课酬津贴;专业老师如考取对口专业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即一次性奖励1000元,并按照每个学期的实际授课量,给以300~500元的课酬津贴等。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大大促进在职教师积极报考各类职业技能证书,也能有效吸引企业的优秀人才在获得教师资格后到中职学校兼课或直接做专任教师。

(三)组建职教集团,实现工、学、研一体化

目前,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都把校企合作、订单办学等作为本校办学的创新点和卖点,但实际上,更多时候校企合作只是学校一厢情愿的事情,有的还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希望解决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但企业对此并不是很有热情,呈现出了学校“一头热”的尴尬局面。从理论上讲,校企合作应该是双赢的,企业也可以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劳动者,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招工成本。可企业为什么不热情呢?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校企合作多数只停留在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就业的岗位和场所,而企业如果在学校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参与权,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企业所需要的。在这种情形下,企业一般不愿意与学校合作。

职教集团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中职学校可以和企业联合组建职教集团,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通过和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企业和学校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通过职教集团的运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的利益。如职教集团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要求其成员学校调整课程或专业,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对口人才。这样。学校可以第一时间调整不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同时,集团还可以要求其成员企业在适当的时候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并指派企业技术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

集团成员学校的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到企业调研,充实其专业技能。企业的员工也可以依据一定的程序,到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充电”。

职教集团还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后勤服务体系、融资体系、中介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开发引进体系、舆论宣传策划体系等,以不断完善其功能,为其成员提供更多的服务。如投资或与他人合作成立培训机构、设立企业,为学生的培训和就业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

(四)打造学校品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职学校品牌经营,就是通过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创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风格,构建较高的学科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知名度,来为学校的建设服务,使学校赢得更多的社会资金、资源,以及社会美誉度的支持,吸引更多的教育消费者(包括学生与用人单位)成为学校的追随者,以达成学校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要打造学校品牌,首先。学校需要打造一个或几个富有特色的专业品牌。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搜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专业需求信息和其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信息,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设置一些社会急需而又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拳头专业。打造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专业品牌。其次,中职学校要打造出综合素质优良的学生品牌。最后,中职学校还要打造出一流的教师和管理品牌。上述品牌架构的每一个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校要努力促成各因素品牌的良性互动发展,从而使学校的整体品牌形象得以形成并扩大其影响力,让品牌成为学校的一块磁石,不断吸引着教育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