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相关问题及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相关问题及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就应用YL-1型一次性碎吸针及钻孔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ICH)手术相关问题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问题及处理

局部头皮组织烧伤:高速旋转金属钻头产生热效应,是局部皮肤组织烧灼伤原因。严重可致大块组织坏死引起头皮感染。因此术前检查电钻电池电量,缩短钻颅骨时间,间断操作,用生理盐水注入穿刺针周围降温均可减轻局部组织烧灼伤。对已烧伤局部,拔针后应充分清除坏死组织,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大片头皮组织坏死感染者,可请外科协助处理。

硬膜下及脑组织内新生血肿:粗暴操作损伤脑组织表面及深部血管是形成新生血肿原因。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脑疝形成死亡。因此,选择穿刺点应避开翼点、星点、外侧裂、横窦、矢状窦等颅内大血管走行部位。手术中应用限位装置将碎吸针限制于钻透骨板,再用塑料针芯缓慢刺入血肿。术后发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复查头颅CT。若发现硬膜下及表浅血肿可退回穿刺针抽吸。大血肿可开颅手术清除。

术中术后再出血:患者烦躁,血压过高,手术时机选择不佳,手术操作粗暴,初次抽吸血肿量过多,畸形血管,血管瘤,肿瘤,血液病及凝血异常等是引起术中术后再出血因素。大量出血可沿引流管涌出。若形成大血肿,会引起患者短时间内脑疝形成死亡。因此,术前需仔细询问病史,常规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查头颅CT、MRI明确病因等。严格筛选患者,排除血管畸形、动脉瘤、肿瘤及血液病等出血因素。若病情允许,手术时机一般选择发病后6小时。患者病情危重,脑疝形成者需及时手术。术前、术中、术后均应充分镇静。用冰枕、冰帽降温。初次抽吸血肿量<60%。术中若有新鲜出血及脑组织抽出,应停止抽吸。置入激光针正压冲洗血肿。有活动性出血可用肾上腺素针1mg加冰生理盐水冲洗。术后抬高引流管观察颅内压。必要时用肾上腺素针1mg或蛇毒血凝酶针1kU加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血肿破入脑室或脑室出血不可用上述药物)。据病情常规应用蛇毒血凝酶针及止血药物。

血肿清除困难、不彻底:正确定位,准确放置引流管,是顺利清除血肿关键。因此,术前常规核对患者姓名与CT读片,血肿左右侧位置。反复认真确定穿刺部位,方向及深度。必要时头皮贴一金属标记行CT定位。有条件者可用立体定向技术。较大不规则血肿,可选择多点穿刺。继发脑室出血,可配合侧脑室引流术。术后及时复查CT,据残存血肿量调整穿刺针深度,旋转穿刺针方向进行抽吸。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残存血肿后用尿激酶针4~8万U/日,注入血肿。对清除难度较大血肿,血块黏稠,大块纤维蛋白框架抽吸困难者,可重新置入较粗无菌硅胶管(或硅塑管)抽吸。残存血肿较大,反复出血,血肿清除确实困难者,可行开颅血肿清除。

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外部侵入性细菌感染,是合并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因素。可致患者发热,意识水平下降,甚至影响患者整体预后。术中、术后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脑内侵入性细菌感染关键。因此,术前应充分修剪头发,清除头皮污物及碎屑。局部常规应用4%碘酊,75%乙醇消毒,扩大消毒范围。检查手术手套是否有孔洞,必要时戴双层手套。避免穿刺针、手术器械污染等。术后常规应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针稀释液血肿冲洗。正压冲洗避免空气吸入,穿刺部位定期消毒,定期更换无菌敷料及外引流管。缩短穿刺管放置时间(一般应<1周),均可减少侵入性感染机会。可常规应用头孢曲松针,头孢噻肟针预防性治疗。合并重症脑炎、脑室炎可用万古霉素针加头孢吡肟针、头孢他啶针治疗。也可腰椎穿刺,鞘内注入庆大霉素针及头孢类药物。

低颅压、颅内积气:低颅压可使颅内积气,颅内感染。可致患者发热,头痛,意识水平下降。血肿抽吸后负压,血肿破入脑室行侧脑室引流术后大量脑脊液引流,是低颅压原因,易颅内积气。因此,抽吸血肿后可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入。抬高引流管观察颅内压,正压冲洗血肿,及时更换引流手套(引流袋)。侧脑室引流需连接脑室引流装置,抬高引流管高度距头颅中点约10~20cm。颅内积气可改变头位抽吸。常规应用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

穿刺针松动、脱落:钻孔时穿刺针摇摆扩大针孔,局部骨质疏松,骨板薄层,术后护理不当,是引起穿刺针松动、脱落因素。穿刺针松动、脱落易合并局部出血及颅内感染。因此,术中卡紧针钻,细心操作,尽可能减少穿刺针摇摆及反复抽动,可减少穿刺针松动。若置入硅胶管(硅塑管)时,应缝合伤口,使引流管与头皮固定牢固。术后束缚患者活动肢体。护理翻身拍背时避免牵拉挤压引流管(引流袋)。穿刺针(管)脱落后,应抛弃原引流针(管),局部充分消毒后重新置入无菌引流针(管)。

讨 论

脑出血占脑血管病20.5%左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CH 30天内死亡率为40%~80%[1]。在过去的20年之中,现代医学治疗措施一直没有取得明显突破[2]。由于现代外科血肿清除实验结果,并没有显示出远期的有效性,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治疗仍是保守治疗姑息疗法[3]。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ICH,可以提高基底节区ICH患者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实用的ICH治疗手段[4]。推广发展潜力很大。然而如何探索优化治疗和规范操作(如加强穿刺立体导向,提高穿刺成功率;规范穿刺手法及开放引流时间;并发症处理;止血药物,尿激酶应用剂量等),如何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发掘ICH后的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信息,减少再出血发生率。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ICH预防治疗之路并在国际上认同,仍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继宗.微创神经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7-375.

2 Adeoye 0,Woo D,Haverbusch M,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and case- fatality rate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1988 and 2005[J].Neurosurgery,2008,63:1113-1118.

3 Andrew W,Samuel MK,Christopher RC,et al.Does early intensive lowering of blood pressure reduce hematoma volume and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 after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J].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09,5:2.

4 Wang WZ,Jiang B,Liu HM,et al.Minimally invasive craniopuncture therapy vs.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result fro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 China[J].Int J Stroke,2009,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