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对急诊科培养基本要求(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对急诊科培养基本要求(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立即停止进入并祛除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结扎注射或虫咬部位以上的肢体以减缓吸收,也可在注射或受螫的局部以0.005%肾上腺素2~5 ml封闭注射。平卧、吸氧并保持呼吸道畅通。

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先皮下注射0.3~0.5 ml,紧接着作静脉穿刺注入0.1~0.2 ml,继以5%葡萄糖液静滴,维持静脉给药畅通。肾上腺素能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它还能对抗部分I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在病程中可重复应用数次。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素注射,多数患者的休克症状在半小时内均可逐渐恢复。反之,若休克持续不见好转,则属严重病例,应及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 mg,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400 mg。也可酌情选用一批药效较持久,不良反应较小的抗休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间羟胺等。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补充血容量,首剂补液500ml可快速滴入,成人首日补液量一般可达4000 ml。

抗过敏及其对症处理常用的是扑尔敏10mg或异丙嗪25~50 mg。由于处于过敏休克疾患时,患者的过敏阈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来不过敏的药物转为过敏原。故治疗本症用药切忌过多过滥。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急救技术处理

补充血容量,积极处理原发病。

补充血容量一般可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虽然在失血性休克中,丧失的主要是血液,但在补充血容量时,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在抽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后,即可自静脉内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在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 ml,如果检查患者的红细胞比容>30%,则仍可继续输上述溶液,不必输血;如果失血量大或继续有失血,应接着输入已配好的血液,全血有携氧能力,可改善贫血和组织缺氧,但仍应补充一部分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这种晶体液和血液同用的补充血容量的方法,可补充因钠和水进入细胞内引起的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降低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减少毛细血管内血液的黏度和改善微循环的血液灌流;输血最好为新鲜血,在补充血容量的过程中,也可采用血浆代替部分血液,血浆可以维持胶体渗透压,防止水分从毛细血管渗出,对以丧失血浆为主的烧伤、腹膜炎等所致的休克有重要作用。在心肌功能较好的情况下,成人循环血量变化1000 ml时,中心静脉压可能随之变化0.68 kPa。当动脉压较低,中心静脉压也低,提示循环血量不足,补液是安全的,旦可增加心排出量;如动脉压较低,而中心静脉压偏高,则提示补液量过多或有心功能不全情况,应考虑注射西地兰0.2~0.4 mg,以加强心肌或减慢补液速度;应用强心剂后,中心静脉压多可逐渐下降到正常,如下降明显,则表示血容量仍有不足,可在密切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下,继续补充血容量。

止血一般可采用暂时止血措施,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但在难以用暂时止血措施控制出血时(如肝、脾破裂),即应一面补充血容量,一面进行手术止血。

感染性休克的急救技术处理

补充血容量只有当血容量得到适当补充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一般先输给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液以维持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管内凝血。有明显酸中毒者,可加用5%碳酸氢钠。中心静脉压降低时,11.97 kPa(90 mmH曲、脉压差>3.99 kPa(30 mm Hg)、脉率30 ml/小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恢复至基础水平。

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输液中加入适量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使收缩压维持在12~13.33 kPa(90~100mm Hg)左右,然后逐渐减量。但感染性休克时,往往小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下降,致使组织血液灌流减少。故在补充血容量的情况下,血管扩张药(α-受体阻滞剂苄胺唑啉,β-受体兴奋剂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能改善微循环,使皮肤变暖,肤色变红,脉压差增大。当休克并发肾功能衰竭时可用利尿药,合并心衰时可酌用强心剂。

控制感染加大青霉素剂量,每日400万~1000万u静滴;亦可用头孢唑啉,或2~3种广谱抗生素联用。对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胸膜炎)可单用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待确定病原菌后再作适当调整。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病情严重,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仍不能控制时,可静滴氢化可的松100~200 mg或地塞米松5~10 mg。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中毒 输液不宜太快,以免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随时监测和纠正钾、钠和氯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中毒。若血容量已补足24小时而尿量仍

发病过程分期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也可以称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休克代偿期I期(休克早期)休克刚开始时,由于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皮肤、内脏血管收缩明显,对整体有一定代偿作用,可减轻血压下降(但严重大出血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血流量能维持正常。患者开始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如果在休克早期能够及时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休克会进一步发展,进入休克期。

休克进展期Ⅱ期(休克期)休克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微循环瘀血,回心血量减少,就会进入可逆性失代偿期。这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少尿甚至无尿,心脑血管失去自身调节或血液重新分布中的优先保证,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功能障碍,心搏无力,患者神志淡漠甚至转入昏迷;肾血流量长时间严重不足,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皮肤发凉加重、发绀,可出现瘀斑。失代偿初期经积极救治仍属可逆,但若持续时间较长则进入休克难治期。

休克难治期Ⅲ期(休克晚期)休克发展的晚期阶段,不可逆性失代偿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给升压药仍难以恢复。脉搏细速中心静脉压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塌陷,出现循环衰竭,可致患者死亡;毛细血管无复流;由于微循环瘀血不断加重和DIC的发生,全身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细胞受损乃至死亡,心脑肺。肾等脏器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诊断 无论由低血压或是由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的休克症状都相似。初始症状可能有疲乏、嗜睡和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并且常常发绀和苍白;按压皮肤,皮色恢复较正常慢得多,皮下可见青蓝色的网状条纹;脉搏细弱而快速,除非休克由心跳过缓所致;呼吸急促。但临近死亡时呼吸和脉搏都可能减慢;血压下降明显,以至用袖带血压计不能测出。最终患者死亡。

当休克是由血管的过度扩张引起时,症状可能有某些不同。例如,患者皮肤可以温暖和潮红,特别是在起病之初。

在休克的最早阶段,尤其是在败血性休克时,许多症状常不出现或不易发现,除非特别仔细地观察。

防治 对有可能发生休克的患者,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活动性大出血者,要确切止血;骨折者骨折部位要稳妥固定;软组织损伤应予包扎,防止污染;呼吸道梗阻者需行气管切开;需运送者,应争取发生休克前运送,并选用快速而舒适的运输工具。运输时患者头部向车尾或飞机尾,防行进中脑贫血。后送途中要持续输液,并做好急救准备。

严重感染患者,采用敏感抗生素静滴,积极清除原发病灶(如引流排脓等)。对某些可能并发休克的外科疾病,抓紧术前准备,2小时内行手术治疗,如坏死肠段切除。

必须充分做好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补足血容量;全面了解内脏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还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休克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低血容量休克的措施。

轻度的头晕,可搀扶着走一段时间,不适的感觉就会消失。稍重的没有走动能力的患者,可让其平躺,衣领松开,头部略放低,然后抬高下肢作轻微的抖动,患者症状马上得到缓解。必须注意的是,不论患者休克程度轻重如何,在急救时不要给患者喝任何饮料或服药,要待其清醒后才让其喝些温开水,并特别提醒患者注意保暖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