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看我国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看我国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领域最重要的假说之一。输入假说认为,要习得语言,必须进行大量的目标语的可理解语言输入。在我国现阶段的英语课堂中,教师会经常使用汉语来辅助英语教学,语码转换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结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来进一步分析我国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关键词:输入假说 语码转换可理解输入 情感过滤

一、引言

克拉申是一位长期从事母语和二语习得研究的美国应用语言学家,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了五条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假说,即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习得/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Hypothesis)。其中他认为输入假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输入主要有书面和口头两个形式。在课堂中,学生可通过教师的授课,从“读、听、看”等方面获得语言的输入。目前,我国的英语课堂主要有三种授课方式,纯汉语授课(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纯英语授课(高校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和汉英双语授课(高中及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只采用汉语或英语一种语言授课的情况还是极少数的,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会使用两种语言交替授课,因此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现象在我国的英语课堂中十分常见。

二、第二语习得假说

(一)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是克拉申整个理论的核心。克拉申把语言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状态当作“i”,为了语言水平的发展,达到下一个“i+1”的水平,学习者必须要接受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就是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Krashen:1982)。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所接触(听到或读到)的语言信息要稍稍高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如果所接触的语言材料太过简单,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会停留在自身原有的语言阶段,没有达到提高语言水平的效果;如果所接触的语言材料过高地超过语言学习者当前的水平,那么这种听起来像“天书”似的材料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也无任何有效的帮助。

(二)习得/学习假说

克拉申认为,“学习”和“习得”是学习语言时两种独立的语言方式。习得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耳濡目染掌握的一种可以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获得语言的主要途径;而学习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只有通过习得才能获得能运用于交流的语言。然而,克拉申的这种理论是在本族语学习者中提出来的,中国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并没有一个独立和完整的语言输入环境,课堂学习仍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二语水平提升的主要场所。

(三)监控假说

学习者语言输出的过程是有意识的。学习者可以根据已掌握的语言规则来监控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并有意识地将错误的输出加以修正。这充分说明了监控,尤其是自我监控在学习者的学习和提升过程中发挥了有效作用。虽然习得在获取语言能力时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但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大多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才能提高学习者语言使用的准确度。

(四)自然顺序假说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外语学习者在外语语法规则的习得过程中,是遵循着一套规律的,并且学习者习得的语法规则、结构的顺序都是可以预测的。例如,一些实验证实,儿童习得母语时,先掌握进行时、名词复数和主动句,再掌握过去式和第三人称单数。

(五)情感过滤假说

情感因素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等。情感的变化会阻碍或促进语言习得机制。积极的情感因素(如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自信心和轻度的焦虑)会促进语言习得机制的形成,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可理解输入”和“情感过滤”是二语习得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指的是双语使用者在交谈中从一种语言转变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这种转变可能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的,也可能是以某个单词的形式出现的。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现象十分常见,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缺乏表达关于某专业的词汇,或者是难以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出授课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接受全英文授课时可能会存在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困难。有些语言研究者认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汉语输入会干扰或中断学习者的英语输入过程,然而适当的语码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学生英语的习得。

语码转换通常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句内转换(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即一句话中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语码,例如,在课堂中,教师说“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孔子?”第二类是句外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即说完一句话之后用另一种语言补充或解释后面的一句话,例如,“Good morning, everyone. First, let’s talk about attributive clause. 这节课我们学习定语从句。”第三类是附加转换(tag switching),是将一种语言的附加短语插入另一个句子中。例如,教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有内容,understand?”

那么,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语码转换是否符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语码转换对学生英语习得起到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呢?

四、语码转换与输入假说

(一)教师的语码转化能增加学生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虽然克拉申认为语言并不是可以“学习”的,而是“习得”的,这种习得是指在本民族语言环境中的习得。对中国的外语学习者而言,他们没有特定的外语环境,大部分学习者都是通过课堂和材料来学习英语。然而,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用本族语讲解外语词汇、语法规则等,将语言习得与学习割裂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学习了语法规则,很难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逐渐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采用英语和汉语相结合的双语授课方式,语码转换因而在英语课堂中得以广泛的运用,且效果明显。至于教师授课时使用双语的比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难易度、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若只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教师不顾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全盘用英语托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尽人意的。

理想的输入应具有四个特征:可理解性(comprehensible)、既有趣又关联性(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n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足够的输入量(enough input)。可理解性正如上文所说,语言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材料应稍稍高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即“i+1”模式。既有趣又关联性指的是输入的语言材料要有趣,并且有关联性,这样学习者能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更多。非语法程序安排指的是语言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对照语法程序学习外语是不必要的,也是不足够的。足够的输入量是指语言的输入不仅有质的要求,还有量的要求。要输入有质有量、有内容、有趣味的材料。

由于学生词汇量的限制,全英教学可能会使学生难以理解专业的术语、词汇,及一些抽象的概念,最佳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来向学生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例如:在课堂上遇到专业名词Polyvinylchloride(PVC),教师如果用英语解释,学生会更加难以理解,不如直接用本族语告诉学生“它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有很好的耐热性、韧性和延展性,简称PVC”。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语境猜出一些词汇的大概含义,教师则不用进行语码转换。例如:Although apparently rigid, bones exhibit a degree of elasticity that enables the skeleton to withstand considerable impact. 学生可能不太明白“elasticity”的词义,但在这个语境中,该词并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此时则不必进行语码转换。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输入应稍高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当遇到难以理解的词汇或句子时,则可以进行适当的语码转换,从而增加英语学习者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二)教师的语码转换对情感过滤的影响

在同样的语言输入环境中,为什么有些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有些效果却不明显?情感因素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它像一个过滤器一样吸收或阻挡学习者语言的输入。这里的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等。如果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高,自信心强,焦虑程度低,语言输入就会较少受到阻碍,语言习得机制就强;反之,情感过滤就强,大部分语言输入受到过滤,从而导致可理解性输入的减少。

适当的语码转换能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者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朱智贤,1989)。“语言焦虑是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时产生的负面情绪”(范琳,2007),这种情绪出现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影响。主观上由于学习者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担心负面评价和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客观上由于接触的知识太难,产生抵触和焦虑的情绪。课堂上,教师在遇到语言障碍或授课重点时,适当的语言转码会降低语言输入的难度,缓解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的焦虑。

适当的语码转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交谈,当英语交谈出现障碍时可以用母语补缺。这样做不仅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还能减少学生的挫败感,增强语言使用的自信心。

适当的语码转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英语课堂中,用全英文授课的老师带给学生一种正式、冷漠和有距离的感觉,恰当地使用母语,则会带给学生亲切随和的感觉。这样不仅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和教师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五、局限性

由于语码转换对两种语言使用比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有些教师在进行课堂语言输入时,过度依赖母语,这样做虽然学生更容易听懂语法规则,但却没有达到适量的语言输入,没有遵循i+1的原则。这样的语码转化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其次,有些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惰性,他们在接收英语信息时,由于存在一些困难,便从大脑自动忽略,只对汉语信息进行简单加工,目标语的输入对他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这样也没有达到真正的语言输入功效。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按照目标语优先使用原则、母语适时适使用量的原则进行语码转换,以起到补充教学的作用,确保学生有大量的目标语材料输入。同时,应鼓励学生增加课外的语言输入,如听英文广播、新闻,看英文电影以及安排课外英语活动:英语角、英语小品等,激发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六、结语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使用语码转换,能够降低语言输入的难度,有助于传递准确信息,实现教学功能与目的。语码转换不仅没有造成学习者语言输入的中断,而且增加了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在保证输入量的同时又提高了输入的质。语码转换也有利于减轻学习者的语言焦虑,提升语言自信心,增强学习语言的动机。可以说,语码转换是有益于提高外语教学和学习者二语习得效果的。

参考文献:

[1]Krash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Pergamon, 1982.

[2]范琳.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秦颖 宫丽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