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语言学中的超音位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语言学中的超音位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言学中的音位特征(suprasegmental features )对语言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超音位特征包含的几个方面入手,试图探讨超音位特征在英汉语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侧重层面。

关键词:音系学 超音位特征 音长 重音 音高 音渡

我们知道,语言学中的音系学包含的范围很广,音系学的定义为“对语言声音系统的研究”,其目的是对语言中的音如何区别作出科学而准确的描述。在我们的发声表意过程中,有的特征可以以书面文字形式保存下来,说话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记录在案,如口译记录和会议记录。但书面文字的缺点是不能完全反映说话者说话时的态度、语气、声调和语调等,虽然标点符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弥补。音系学的研究除了对单个音段进行分析研究(如描述元音和辅音,研究音系规则)之外,还要对比音段大的音系结构单位(如音长、音高、重音、音渡等)进行研究,这种研究称为超音段音系学(suprasegmental phonology), 或韵律学(prosody),因为这些结构单位在实际的话语中对语言的理解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分别从音长、重音、音高和音渡四个方面对英汉语中的超音位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1.音长(length)

所谓音长,无非指的就是声音的长短。但是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并不是像字典里注明的英语音的长短,比如:[a]和[a:],英文注音里的长短音已不是长短(发音时间)的问题,根本是元音的性质不同了(赵元任,1980)。在实际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们会把某个音故意拉长,以取得特殊的效果。从语用角度看,这样就违反了数量原则“不要超过所需要的信息量”,就会产生言外之意。

在汉语中,说“今天好冷啊”,如果我们把“好”字故意拖长,意思就比说话者陈述一个事实多了,他对天气的感觉更多地显现了出来。(孙丙堂,2004)指出,在汉语中,不存在韵母的长短之说,韵母读音的长短既不能用来区分词意,也不具有改变词性的语法功能。但可以借助于韵母音长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口吻和感彩。

英语中也是如此,“It’s hot!”如果把hot中的元音拖长,言外之意就是说天气太热,难以忍受。同样,若将“Your dress is so beautiful!”一句中的beautiful的[ju]音拉长,由衷的赞美就溢于言表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达不同语气或感情的时候,音长的变化只限于不会产生歧义现象的句子中。如果把短元音发成了长元音,或者因急促把长元音发成短元音,就有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含义。如:fillfeel; fullfool等。这时候,音长的变化就涉及到语义层面上了。由于汉语是单音节语言,没有长短元音之分,发音的长短不会改变词义。对于学习有长短元音的语言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音长的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2.重音(stress)

重音有两种,一种是词重音(word stress),另一种是句重音(sentence stress)。词重音是指在一个词中会有一个音节比其他的音节发得响亮。

先谈谈词重音。这在英语中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出,因为对于拼写相同的单词,重音落在不同的位置意义也会不同。如content, produce, perfect, desert等等,重音落在这些单词的第一个音节和第二个音节上其词性是不同的,因此重音改变了词的语法范畴。在汉语中,由于单个汉字是通过声调来区别意义的,所以不存在词(字)重音。然而,当汉字组合在一起形成短语时,轻重音却能起区分意义的功能。例如:“买卖”、“废物”、“地道”等后面一个字(卖,物,道)读四声和清声时,其意义是不同的。轻重音还有区别词性的特点,上面“地道”一词,当读四声时是名词,当“道”读轻音时是形容词,类似的还有“下场”、“大意”等等。

另外就是句重音了。句重音又叫语调重音,是超切分音位所关注的重点。语调重音一般不会是词重音的基本读音规则,它注重的是话语信息结构的读音情况(Lyons, 1987: 82)。而语调重音又可以分为句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所谓的句法重音指在一般状况下按照句法的要求需要将句子中的某些成分进行重读,比如句中的实词和副词应该重读,虚词则不重读。而逻辑重音指的是为了强调某种句子中的成分而重读的重音。请看下面的例子:

a. I ?told him you were sick.

b. I told ?him you were sick.

c. I told him ?you were sick.

d. I told him you were ?sick.

其中a表明说话者态度的坚决,强调“告诉”这个事实;b表明告诉的是“他”,而不是别人;c表明告诉他病的是“你”,不是别人;d表明告诉他的是你“病”了这个情况,不是别的事情。我们从汉语中也可以挑选句子,然后把重音落在不同的词句上,也一定会得到不同的释义。当然,我们讲语调重音的时候,并不是说只能强调某一个成分,可以强调多个成分。例如:You should never touch my things! 其中never和my均可以重读,表明说话者坚决的态度或事后愤慨之情。这就是在语调的讨论范围之列了。

3.音高(pitch)

音高可以作声调(tone)和语调(intonation)的区分。声调指的是一个音节或单词发音时音高的高低升降的形式(赵忠德,2006:224)。有六种声调模式(tone patterns):高调,低调,降调,升调,降升调和升降调。显然,英语不是声调语言,因为英语单词本身有重音(重音具体到某个音节,而声调则是整个词的音高低)。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分为四声,既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汉语在音节范围内表现为音高的走向发生变化,我们称之为曲折声调(contour tone),如降调,升调,降升调,升降调。与之相对应的是平调(register tone),由音节上不变的水平音高所实现,没有向上或向下的移动,如高调和低调。西非的很多语言就是平调语言。以下是几个例子(赵忠德,2006:226):

高平调:kuru酸痛处 sisi狗熊papa好

低平调:kuru用茅草盖(屋顶) sisi欺骗papa芭蕉扇

如果音高在整个短语或句子范围内作变化,不同的音高曲线称为语调(intonation)。语调表达了说话人的态度或感情。简单的一个yes用不同的语调讲出来,其意义就会千差万别。正如把语调重音分为句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一样,我们也可以把语调分为句法语调和逻辑语调。句法语调为按句法要求必须遵守的语调,比如英语殊疑问句用降调,反意疑问句用降升调。汉语中疑问句通常都用升调。而逻辑语调则有着比语义和句法语调更深的蕴涵意义。说话者的愤怒、讽刺、质疑等都可以通过它表现出来。语调具有区别方言功能,语法功能,重音功能,态度功能和语篇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某外国人说的英语判断其语音属于美国英语还是英国英语,美国英语语调变化较小,听起来比较柔和。而汉语中,北方人说话比南方人语调重,南方人说话较北方人平缓。在语法功能和重音功能方面,对句子中的某几个成分的调变可以起到改变词义的作用。说话者的态度最容易通过语调体现出来。比如,降调表示肯定和意思终结;升调表示一般疑问句,表示列举,还有话要说或鼓励;降升调表示不肯定,犹豫或请求;升降调表示惊讶或感叹等。语篇功能在诗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英语诗歌讲究节奏,有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格。而汉语则采用平仄形式表现诗歌的节奏美。因为汉语不是词重音语言,不能有抑扬格;正如英语不是声调语言,不能有平仄一样(熊佳娟,2006)。所以在英汉语诗歌的翻译过程中,无法保留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4.音渡(juncture)

所谓音渡,指说话过程中的停顿。这种停顿可以发生在语音层和语义层上。不当的停顿可以产生歧义。分音节在什么地方分,有时候就会发生意义上的不同。如:an ice cream 和a nice cream, 由于n和i的连读, 稍不留心就会产生意义上的理解偏差。同样的例子还有night rate和 nitrate 等。在书面语转化为口语时会产生语义层上的歧义,英语和汉语的句子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断句不当会有不同的理解。汉语中的“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也可以读成“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两句意思大相径庭。英语句子的停顿位置常常影响着句中副词的归属,副词归属的意群不同,句义就不同(陈莹,2006)。如:

1.“He speaks English fluently.”

2.“He speaks English // fluently.”

第一句中的副词fluently修饰动词speak,只有一个意群;第二句中的副词fluently修饰整个句子,有两个意群。

汉语同样也会因为停顿的位置的不同而造成意群的不同。如:

1.“对张三,|李四的态度如何?”

2.“对张三、李四的态度如何?”

第一句两个意群,第二句一个意群。这两句充分表明了停顿对语义起的作用。

从以上超音位的几个方面(音长,重音,音高和音渡)来看,超音位在意义的理解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超音位主要是从口语方面进行研究,注重音长、重音、音高和音渡的动态变化。语言教学特别是语音教学不能够只教发音技巧而忽视超音位特征,学生要掌握的不仅是如何正确地发出某些音,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意识地模仿英语的某些超音位特征及了解超音位特征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这样他们才能够说出地道的、适宜场合的英语句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Lyons, J. New Horizon in Linguistics 1. England: Penguin Book Ltd. 1987.

[2]陈莹.超音段特征在英汉歧义句中的辨义功能[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7-73.

[3]孙丙堂.英汉语言中超切分特征对词意和词性的影响比较分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3):37-39.

[4]熊佳娟.从声调语调的分析入手讨论语言的超音段特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65-169.

[5]赵忠德.音系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24,226.

[6]赵元任.语言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