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谭木匠:一把木梳也能上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谭木匠:一把木梳也能上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12月29日,谭木匠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公司创始人谭传华夫妇持股数量1.697亿股,按当日收盘价4.04港元计算,市值达到6.85亿港元。

谭传华,一位出身农村失去右手的残障人士,做过民办教师,也曾梦想成为诗人画家,从开花店到转行做梳子,谢顶后自嘲用不着梳子,如今做成了梳子大王。在公司上市一周后,谭传华在京接受媒体专访,讲述梳子背后的故事。

文艺青年流浪寻梦

谭传华的创业史,要从他18岁初中毕业那年意外失去右手说起。他曾在自传里描述,当时帮大哥到河里捉鱼,因不满足双手捉鱼的效率,他改用自制雷管炸鱼,不小心把右手炸没了。

这让重庆万州农村出生的谭传华丧失农活劳动力,成为村人眼中的无用之人。谭传华说,失去右手后,母亲说“不怕,眼睛还在,就能活”。

他开始练习左手写字和画画,很快就赶上了右手的水平。随后,他经过努力成为了当地一名民办教师。

他在自传中说,凭借优异的教学成绩,他很快成为全县有名的教师尖子。但这并没有赢得校长和同事们的尊重,也未换回相恋女友父母的青睐。1980年的春天,23岁的他告别父母兄弟,要去实现自己诗人和画家的梦想,开始了一段长达两年的“盲流”生活。

流浪生活并未让谭传华圆梦,窘迫的他一度靠卖画为生,他曾想在峨眉山选个好地方自尽,是大雪封山阻止了他轻生的脚步。

在几近饿死街头、一场大病之后,文艺青年谭传华结束颠沛流离的寻梦之旅,回到老家娶妻生子,并于1984年开始下海经商。

据其接受某杂志采访时的说法,他曾尝试过开水泥板厂、卖红薯、当贩子卖魔芋块儿、卖中药材等各路活计,自传里记录的第一桶金是在县城开花店赚的数万元钱,并在城里置下了房产。

花匠改行做梳子

当县城同类花店逐渐增多,利润日渐微薄之时,谭传华开始考虑转行去做祖传木匠的活计――木雕。不过这次转行亏掉了他的全部积蓄――6万元钱。

1992年,带着凝聚全部身家和工人心血的木雕去深圳参展时,谭传华深受同行精湛水平和低廉价格打击。

他后来在自传里回忆说,闭门造车做生意是可怕的。不过,擅于分析思考的谭传华,在深圳逛锦绣中华的时候,从商场售货员处打听到几千种产品中唯独木头梳子最畅销时,大吃一惊开始琢磨梳子这个“巨大的缝隙市场”。

“实实在在说,当时我看到第一把梳子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东西可能有市场,而且是每个人都可能会用,所以就开始下决心做梳子。”谭传华说,当时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也坚定了其信心。

谭传华说,他当时并不知道梳子如何生产,在请教老一辈梳子匠后得知得用锯子锯,用饱子铯,相当于传统手工,他决定通过研发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几个月后,他的机器生产出第一批梳子,第一把梳子卖了2元钱。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把这2元钱装进信封珍藏起来,他认为这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创业两遇“贵人”

曾有记者问谭木匠的成功是否有秘诀,谭传华的回答简单利落:“没有什么秘诀”,不过他也没否认“有幸运的因素”。谭木匠的幸运,就是在几个关键的坎儿都遇到了“贵人”。

资金,永远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紧箍咒,谭木匠在草创伊始也未能幸免。

“当时应该是1993年、1994年,我很感恩的事情是,我们当时有一个家乡的农行营业所主任,他借了我29万,而且我是凭一张白条贷的款,这个事儿(现在)肯定是违规的,我真的是凭一张白条用一个密码箱装了29万现金过来创业,就这样用了两年时间。”

谭传华自传里说,这位主任是他开花店时期“一人一瓶老白干”结识的好朋友,不仅没有在他经营最为困难的时候抽回资金,反而再度放款雪中送炭,才使得企业渡过难关。

第二位“贵人”是《重庆商报》。1997年,“谭木匠”正式走向全国市场后的第二年。当时在市场上小有名气的谭木匠,却因没有固定资产做抵押,遭遇银行贷款瓶颈。

“招聘银行这件事情是逼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我这个人喜欢挑战,这个事情越是不好,我越想去挑战它。”谭传华回忆道,当时跟信用社吵架了,因为信用社的想法就是梳子做不大,如果给你贷款100万的话,款子不好收回来。

谭传华决定直接登报纸招一家银行,“我信用很好,收入也很好,你不给我贷款,我直接登报纸招一家银行!”结果第二天就登出广告的,是《重庆商报》。

1997年8月19日的一纸招聘银行广告,成为一件轰动国内外的稀奇事,吸引了日本《读卖新闻》、美国《财富》等媒体的目光,同时也真的吸引到银行前来洽谈贷款事宜,让谭木匠渡过又一个难关。

对于此次在香港上市,有人认为谭传华二哥、三峡燃气集团(香港上市公司)董事长谭传荣起了很大作用。谭木匠投资关系经理苏建平说,是有些关系,但并不主要,由于规模较小,上中小板比较难,当时就没准备在A股上市。同时谭木匠国际化的新定位,也更加钟情香港资本市场。

改名“谭木匠”

很多消费者都曾表示,第一次听到“谭木匠”,还以为是百年老店。其实,“谭木匠”1995年才正式注册成商标。也很少有人知道,“谭木匠”之前,谭传华最初给他的梳子起的名字是“先生”牌和“小姐”牌。

谭传华说,“先生”牌和“小姐”牌由于识别力不强,“牌子打出去后,没有人记得住。打了很多广告,但是没有什么收效。我的竞争对手还说,谭老板那边打广告,而我在这边坐收渔利。这话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就是因为这句话,我才决定改名字,改叫‘谭木匠’”。

木匠世家出身的谭传华称,“谭木匠”灵感来自于赵丽蓉1995年春晚小品《如此包装》,典型的中国乡土特色,会有更好的辨识度。

回忆这十五年的历程,谭传华说母亲那句“不怕,眼睛还在,就能活”一直激励着他永不放弃,他认为“诚实、劳动、快乐”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的眼睛。

谭传华自称,虽然常常会有人给他很好的商业建议,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松下幸之助。松下的那本书对我很有影响,他当时讲诚实才会走得更远。”

与松下幸之助相似的是,谭传华也信仰宗教。

“其实信仰是人生的归宿,每个人最后总有一天都要面对。其实无论你是从商还是做任何事情,你最终要面对人生归宿的问题,也就是到底我们往哪里去的问题。”谭传华曾经撰文写道。

“多元化”失败

当过民办教师,曾有艺术梦想的谭传华,常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诗文甚至画作。不过此次来京接受采访前两天,他把写了多年的博客关闭了。

谭传华对此解释称,觉得自己以前的博文写得不够成熟,不够冷静。他觉得,就做商业而言,可能安静一点比浮躁还要做得好,如此可能会长久一点,好一些。

公司账上经常有几千万现金放在那里不动,当谭传华看到国内股市红火的时候,也曾有过心动。要不要拿一点钱去炒股呢?

“我跟我们的财务商量,我们拿两千万三千万做一下,赚几千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赚回来怎么办?那一年的财务会很好看,但是以后怎么办?你以后就会不断地炒股票,当你发现炒股票比做梳子赚钱赚得更多的时候,你是不是就越做越大?”谭传华对此心里没底。

“专心梳子”这个谭木匠数年来坚守的规矩,也是花钱买来的教训。和大多数企业家一样,谭传华也曾有“多元化发展”的雄心。1998年的时候,他在几个朋友怂恿下,将目光转向电视剧市场。他投资250万拍摄方言电视剧《爬坡上坎》,最后沦落到勉强以150万元的价格将这部电视剧卖出去。

在交了100万元学费后,谭传华坚定了信念,“我们不想做大公司,我们只想做好公司,只想把谭木匠办成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