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和信息交流过程,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通过反复的读,才能深入到文章中去,品味它的精美,体会它的内涵。我把读书分为阅读和朗读,在这篇文章中,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阅读和朗读两部分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 朗读 品读

人们常说语文教学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是具有灵性和声音的科目,它收纳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极富美感,是人类文化的精髓,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情感的聚集,只有融入我们的情感,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背出来,也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了文章的调子。”可见广泛的阅读、熟读、诵读书籍储备语言材料,是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和信息交流过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通过反复的读,才能深入到文章中去,品味它的精美,体会它的内涵。

我把读分为阅读和朗读,在这篇文章中本人把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从阅读和朗读的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目标,引导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突破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的领域,不能“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的优势与语言表达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阅读的方法

(一)鉴赏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读书教学呈现“圈养式”的保守特点,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报刊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阅读教学要组织学生想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制定与课程学习有关的《课外阅读计划》,并且记录每天的阅读情况。在《课外阅读计划》中,确定阅读与范围,选择适合自己读的健康有益的书,阅读书目涉及名家名篇,古典、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刊、天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书目阅读,也可以自行寻找与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等。对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做定期检查。通过多年的实践,效果明显,收效很大,学生的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拓展阅读的具体实施

在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让学生交流阅读经验,互相评价阅读情况,以各种形式表现个人阅读的成果及感受。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的发表机会,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师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运用精读、泛读、阅读、速读等多种方式阅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读后叙述课、评价课,指导学生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多种方式写好读书笔记。文学的魅力是无穷的,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才是语文教学意义的真正体现。

朗读。很多同学认为,只要把课文读几遍熟悉课文的内容就够了,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语文知识点千头万绪,如同迷宫一般,如何尽快找到突破口,提高效率对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中心思想,仅仅把课文读几遍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反复朗读,分阶段完成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础知识

在朗读过程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把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词用笔圈出来,用查字典词典来解决,在初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出处,作者及其生平,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二)再读课文,明确文体,了解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文体,叙事文章要能快速找出文章的叙事线索,看看文章写了几个人物,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对人物的刻画用了哪些方法,哪些是景物描写,在探究景物描写对于文章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知道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合上书本能复述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作者又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助于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课后练习也要多读一读,课后练习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启迪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完成课后练习,无异于找到了一条通往知识海洋的黄金航道。对整个单元的文章通读一遍,进行比较阅读,寻找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激发同学们探究知识的欲望。

(三)三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取向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取向,每一篇文章都包含作者的情感态度,这需要我们细心体会。

(四)四读课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做好摘录,品味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并模仿造句,摘录文章中引用的诗词歌赋,名人名言,积累素材,为我们的写作打下基础,书山有路勤为径,勤于动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

二.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

老师在促进学生的朗读时应做些什么?

作为老师,平时应做好“牵路搭桥”的工作,就是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为学生准备一定的背景材料或配以合适的音乐,或插入适当的影片,或创设特定的情形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打下一个情感平台,然后让学生再通过朗读来进行情感链接。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会随着文章的跌宕起伏时而激荡,时而低沉。

多媒体的光、声、电为我们展示了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山色如娥的西湖,悬泉瀑布的三峡……

我们在利用多媒体的同时,可以让学生驰骋想象,再现文章的意境美,学生想象的美,比老师强加的美,更要丰实许多。

如我在讲述《天山景物记》一文时,就引导学生驰骋想象并把这份美通过自己的手,口以及联想表现出来,具体分为四步:

第一步:朗读

要求学生把优美的写景句子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合读,也可以单读,可以大声阅读,也可以小声低吟。

第二部:背读

这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我让学生把描写天山雪峰、溪流、森林、野花、高山飞瀑等美景的优美段落背诵下来,引导学生想象,边在脑中勾画出美景,边读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

第三部:写读

要求把想象到的美景写成短小的美文。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我们的学生来自全疆各地,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值得骄傲的美景。我让学生结合家乡的美景用仿写的方式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要求将学过的写作方法和优美语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之后并把优秀作品在班上朗读,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

第四步:品读

根据自己的独特创造写作,再重新认识课文,再一次朗读,读出文章的意境美,所以当他们再读的时候,有的认为应该带着新奇的情感去读,有的认为应该带着赞叹的感情去读,有的则认为,二者兼而有之。

三.拓展朗读内容,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好的作品是读出来的,朗读的好,那些寂寞的文字就会跳出灵动的节奏,变得绚丽多姿起来,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灵敏感知能力,这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直接迅速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感知能力,能够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它是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个能力达到一定水品,在实际运用中一接触到语言文字,就会立刻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实的直感,在朗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的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扑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言感知能力差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的一鳞半爪,甚至曲解其意。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实的语言,鼓励学生多朗读多背诵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背诵,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去思考,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相同的文章留有比较、感悟、体验的空间,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优美的经典作品去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深化、美化,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所以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对学生学习语文很重要。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文与读息息相关,所以语文老师有义务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好好朗读,有责任把读放在教学首位,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文章的美感,感悟文章的内涵。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理解了语文教学与“读”息息相关。青少年正处在学习的黄金阶段,只要勤奋努力,用心积累,用科学的方法求知,定会事半功倍。让读书声奏响新时代语文课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李卓,中国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 180页。

[2]《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张艳丽,中国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 203页。

王志刚,新疆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