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专家名片】

吴正宪,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委员。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多项荣誉称号。现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督学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著有多部教育著作和教育丛书,如《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等,并主持多项教育部教师培训项目,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不少教师在初入职时都满怀着教育理想,豪情万丈,憧憬着要做最好的老师。然而,教师职业生涯的长度并不能自动给予教师对教育理解的深度,大多数教师都是默默无闻,只有极少数脱颖而出成为名师,个中原因不尽相同,但最基本的往往是缺乏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坚守,而坚守需要的是毅力和恒心。吴正宪老师用事实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善于学习、重视积累、贵在坚持,在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上绝无捷径可走。本刊编辑部特就专业成长之路的话题专访了吴老师,相信一定能给广大教师以启迪。

“我是教师——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快乐智慧的课堂生活是我的追求。”

从教几十年,吴正宪老师始终没有离开课堂,“一切为了孩子”是她教育思想的核心,“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是她多年来努力的目标,凡是听过吴老师课的孩子或教师都会被她那真诚的情感、友善的态度、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坚实的教学基本功而深深感染。

问:吴老师,您从教40余年,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知名的特级教师,一直孜孜不倦于小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什么能够让您在教学的道路上坚定、执着并快乐前行?

吴正宪(以下简称吴):回首自己40年的教育生涯,对教育的倾心投入和对孩子的挚爱,伴着自己40年的教育人生,让我享受其中,坚守前行。在这4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曾经彷徨过、犹豫过、迷茫过,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没有淡化过对学生真挚的眷恋。我爱事业、爱学生、爱数学,正是这条爱的纽带始终牵动着我的情思,她让我努力、催我奋进;正是这份从未动摇过的信念,使我一步一步逐渐走向进步和成熟。

小学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而普通。然而,当我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整个心灵去拥抱她的时候,才领悟到教师工作博深而丰富的内涵,才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幸福与快乐。40年中,我从未间断过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品尝学生带给我生命的涌动。我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享受着不断自我突破的欣喜和幸福。40年中我感受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幸福,体验着做教师工作的快乐。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获取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这是我坚定前行的最大动力。我坚信,一个人只要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那么事业的青春将会永驻。

问:大家都知道您一直着力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探寻和追求着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听说早在80年代您就踏上了教学改革之路,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吴:你的提问让我的思绪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片面追求升学率形成了“大潮”,为了应付考试,大搞“题海战术”,作业堆积如山,学生痛苦不堪。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开始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之路的艰辛探索。

在领导的指导下及同志们的支持下,我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博采众长,刻苦钻研教材,开始了“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实验(即用归纳的方法讲授重新组合的教材)。它是涉及教材、教法、学法、考法及教书育人诸方面进行的全方位改革实验。该项教改实验,从教材改革入手,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编排教材,组合成“六条龙”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十几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课堂上常常出现一派乐学、爱学、善学、会学的生动活泼局面。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学生不仅学文化,而且学做人。1987年该项实验通过了中央教科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师大教育系、北京市教育局小教处等十个单位有关专家的鉴定,被多家刊物予以报道。此项实验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教育科研项目,引起了教育界较大的关注。

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实验是一项全方位的改革实验,是一项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践。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我以学生主动学习、潜力开发和多方发展需求的满足为目标,使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得到发展。1988年我撰写的《深入教学改革,坚持全面育人》一文入选《北京市崇文区教育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这篇近2万字的学术论文是对我当时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的真实写照。

这段教学改革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敢于面对教学中真实的问题,坚定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系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研究、坚守信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

问: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您能否谈一谈在您的成长中,您是怎样向名师学习的,向名师学习又该注意什么?

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众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北京市特级教师马芯兰、刘梦湘、缪玉田,北师大教授周玉仁,上海特级教师顾汝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张梅玲等都是我的老师,他(她)们都给过我真诚的帮助和热情的指导,令我难以忘怀。其实,我的师傅还很多,身边的同志都是我的老师,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得到了这么多专家、导师及同志们的指导和帮助,我的教学改革能有一些进步是他们高尚的师德、锐意改革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的结果。我时时都可以感受到他们优秀人格的魅力。导师们热爱教育事业、淡漠功名、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那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实际、自己的风格特色、自己走向成功之路的实践经验。学习名师的经验,如果就认为是生搬硬套,踩着前人的脚印,不越雷池一步,这样的思想和态度其实是学不好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别人的方法和经验,有所取舍、有所发挥、有所创新。就像蜜蜂采百花酿蜜一样,要善于汲取百家之长。名师要拜,同时要以同样谦和的态度向身边的教师学习。特别是年轻教师,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许多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好的教学经验,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所谓汲取百家之长,自然也包括广大教师的经验,甚至还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这样,才能不拒细流,海纳百川。

问:对于一名教师来说,静心积累、勤于反思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自己的经验吗?

吴:记得1986年那个除夕,伴着阵阵爆竹声,我撰写的《注重知识联系,重新组合教材》一文呱呱落地了。那时我不知道自己的这篇拙作算不算论文,十分不好意思地把它交给了我的导师刘梦湘,请他过目修改。大概是我的真诚与执着感动了他,当时年过半百的刘老师正忍受着糖尿病的煎熬,他一字一句地精心修改,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到段落的布局,从学术观点的把握到文字的润色都一一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此篇文章居然在当年《小学数学》刊物上发表了!看到龙飞凤舞的手写体变成了规规矩矩的铅字文,心中充满激动与兴奋的同时也多了几分冷静的思考,做教师可不能仅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勇敢地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努力。

从那以后,我更加自觉地学习教育科研理论,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我把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课后有感、教学心得等毫无保留地倾吐在笔记本上。现在书柜中已微微发黄的笔记本仍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挡不住的诱惑,使我又一次走进了它,翻开扉页,一行醒目的大字跃然眼前:心求通而自奋也!这句话伴随了我40年的教学生涯。大多数与我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都说我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是的,为了钟爱的事业我乐此不疲。不知多少次听着子夜的钟声敲响,不知感受过多少次宁静夜幕中学习思考的兴奋与激动,不知多少次数以万计的笔记从手尖流过。那小小写字台记下了我的情和爱,记下了我的苦与乐。《教学有感》《小学数学系统整理》《值得回味的课》《业务学习笔记》《信息交流》《教学小题库》《趣味数学趣谈》《教海拾贝》……这些写满密密麻麻字的笔记本不知要保留到多久,看着眼前这一本本留下了我成长足迹的笔记本,怎能不令我回味、令我兴奋呢?作为小学教师的我,没有在高等学府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但是我知道,一切才学和本领都不是天生的,于是我不懈地努力,不敢怠慢每一天,抓紧时间,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周围的教师们学习。可能是天生的固执和执着,我竟开始拿起手中的笔,一发而不可收。十几年过去了,凭着几分热情、几分自信、几分执着、几分刻苦,写出了一篇篇可以登大雅之堂的小文章,我的教改文章、实验报告、学术论文散见在全国多家教学刊物上,《北京教育》《福建教育》《江西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等刊物分别刊登了我的文章。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有一个十分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拿起手中的笔,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做教学的有心人。

“我是教研员——带起一支优秀的教师、教研员队伍是我的责任。”

1994年初秋,吴正宪老师告别了25年的小学教师生活,开始了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新的专业尝试——教研员,从此成为老师的老师。如何做好教师教育?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吴老师开始了教育生涯中新的探索和追问。

问:大家都知道,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非常成功的,课上得好,学生喜欢您,教师们也都争相模仿您。那么,身为一名教研员,您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是怎么理解的?

吴:1994年9月,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调入崇文教研室担任教研室主任一职,从那时起,我知道我又肩负着为同行教师提供教学示范、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的责任和任务。我努力迎接从学生教育到教师教育这一新的挑战。我记得张铁道博士在研究优秀教师的专业价值时指出:“优秀教师不仅能带给学生以高质量的美好学习体验,他们的实践经验还可以成为促进其他教师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专业资源。”所以我更加努力完善自己,并探索适合教师教育的有效研修路径。

我认为做好一名教研员要备好课,讲好话,亮好相,设计好活动,不辜负教研员的称号,不辜负基层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做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者。教研员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与指导者,教学课程的设计者,提升教学质量的促进者,教学政策的执行者,团队共同体中的学习者、实践者;进而成为有思想、负责任的教研员。

在帮助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上,首先,我倡导同伴研修,主张建立人人平等、民主和谐、资源互补、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的研修文化。我鼓励教师以同伴研修的方式进行资源建构,使个体的教学经验升华为群体的专业资源,我们要通过平等、民主的研修过程,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的个体经验升华为有益于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资源,从而有效地增强教师团队的教学专业能力。其次,满足教师的需求,要基于真实的教学问题,设计参与者有话可说的问题链,让一线教师在深刻的专业思考中获得难忘的研修经历,解决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研修活动的主题要来源于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来自基层教师真实的问题,并将经历总结成经验,努力走向经典。再次,要进行行为干预,开展连续性、跟进性的研修。通过有后劲的、连续性的行为干预,提升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形成良性循环。我还特别关注农村教师的发展,因为我知道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使农村的孩子接受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就要从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开始,所以我多次走进农村,走进山区,走进贫困地区作专业服务,为提高边远山区的教学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问:现在说到您一定会说到您的团队,您的团队不仅活跃在北京小学数学界,就是在全国小学数学界也小有名气,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团队吗?

吴:2008年北京教科院决定成立“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成立“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意义在于:一是探索北京市小学数学学科优秀教师的成长机制,提供丰富的基层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与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专业化服务,为北京优秀数学教师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二是开发科学可行的小学数学教师研修课程,积累、提升、传播有推广价值的数学教学资源。帮助一线教师分享有益的教学实践知识经验,真正提高北京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打造具有高敬业品格、高专业技能、高合作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

在几年的研修中,我们的团队把学习作为基础,把研究作为路径,把成长作为目标,在创建学习型团队和研究型团队上下功夫。团员们在服务、历练、成长中享受着职业的幸福与快乐。我用几个关键词来说说我们团队的研修。学习:几年来工作站举办了13期名师大课堂。团队还向队员们推荐了国内外的几十本书籍,其中有数学专业书籍,也有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分享的机会,团队还举办了读书交流会,畅谈读书心得;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在课题的引领下大家搜集文献、确立研究专题、交流研究成果……用研究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实践,努力在经历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做成经典;实践:“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深入基层学校,深入远郊区县,走进山村的课堂,走到山村师生的身边。我带领团队开展菜单式服务:主题式服务、诊断、连续跟进式服务,通过“双师同堂”“同课异构”“一课三上”等多种策略,引导教师在课例研修中获得深刻的体验,促使基层(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吴老师带领团队在实践中创造的“1+5+N”辐射带动机制,通过由她和她的工作站的72名教师共同组成的“1”,带动通州、昌平、大兴、燕山、延庆等远郊区县的5个分站,影响了成千上万的教师);成长:工作站不仅服务着北京也辐射着全国,努力把自己的研修经验与他人分享。于萍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观摩课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一等奖,李兰瑛老师在首届教育部课例评比中获一等奖;并代表全国获奖教师发言;张秋爽、丁雁玲等老师撰写的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刘劲苓、王春秀、陈玉宏老师编写的个人专著相继出版;马希明、王佩霞等8名队员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2套系列研究成果、9本丛书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春华秋实,“吴正宪工作站”的成员在不断地成长着,体验着教师职业的幸福。

“我是研究者——为探索教育科学规律做出不懈努力是我的使命。”

作为一名研究者,吴正宪老师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努力探索教育科学规律,并一直以自觉学习、研究、反思、实践作为工作的根基。回忆走过的40年历程,无论是做教师还是教研员,吴老师一直在品尝着研究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问:40年的研究历程,您的儿童观、教学观等渐渐清晰、完善,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学理念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并被广大教师所认同接受并运用,您能谈谈具体的内容吗?

吴:2001年,我对北京市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收集到有关近千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惑和面临的难题的资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为解决这一现状,我确立了“创造让儿童喜欢的数学课堂”的课题研究。多年来我在致力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儿童喜爱的数学教育”的理想激励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教学体系:

找到了创造儿童喜爱的教学教育的途径——“读懂儿童,读懂数学,读懂教材”

创造儿童喜爱的数学学习是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实现这种价值追求的途径要回归到儿童、数学和教材中来。我在实践探索中深刻领悟到儿童是具有学习潜力的,但儿童是未成年人,其知识储备、自我意识和行为自觉性都不完备,需要教师恰当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具备成人所有的被尊重、被关爱、求知、审美和自我价值追求的合理需求,数学教学中应给予满足,为完善儿童喜爱数学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读懂数学和教材,利用一组组环环相扣又逐步提升的“问题串”将学生主体探究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达到儿童喜爱数学教育的美妙效果。

确立了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传递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

站在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高度,确立了数学教育要培养儿童知识、智慧和人格的三维目标,做到传递知识是基础,启迪智慧是保障,完善人格是目标。让儿童从小学会做人,在三维目标的引导下造就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问、设疑、辩论等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通过一次次意味深长的数学应用、一次次相互的欣赏、完善和发展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儿童数学教育

“有营养”的数学教育就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有营养”就是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好吃”的数学教育就是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学生口味的数学,就是学生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好吃”指的是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快乐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堂,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创造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八种特色课堂和多种教学策略

成年人有责任创设儿童学习的生态环境,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在童年学习中充满好奇与求知欲,让他们拥有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受和丰富难忘的数学活动体验,经历刻骨铭心的数学学习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滋有味地学数学、做数学,并运用逐步养成的数学思维来认识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创建了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借鉴。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了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和体现儿童数学教育本质要求的课堂形式和教学组织策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我创造了八种特色课堂(见下图)。

这八种课堂是紧紧围绕“创造儿童喜爱的数学教育”这个核心开发出来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多种数学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快乐有趣”中学习,在密切联系生活中学习。例如,创设学习数学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直观的“形”,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形象具体地表示出来。学习动手做的数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及推理概括能力。学习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将学生积累下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辅助数学学习。学习互动交流的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互为资源,互相激发,共同成长。

问:在访谈的最后,您能根据您成长的经历,给青年教师提一些建议吗?

吴:特别高兴与年轻教师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我给老师们提以下几点建议:一要挚爱儿童教育,要用满腔的热情守护着自己的教育人生追求,把个人的生命价值与教师的职业生命价值做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因为有对教育的挚爱,有美好教育理想的感召,有为教育奉献所有热情的境界,我们才会快乐地行走在专业成长的快车道上。二是追求高尚师德。“做人、做学问、做老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业务精良,还要师德高尚。在学校,我们要做一名孩子喜欢、给孩子们带来智慧和力量的好教师。在家庭中,我们要做一个给他人带来幸福、富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在社会中,我们要做一个充满人情味、有爱心、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才能更好地教化他人。三是提高教学业务能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准确理解数学的本质,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准确解读学生的需求。做一名数学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精通、教学基本功娴熟、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师。四是要读懂儿童。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给学生独立体验的机会,给学生恰当的评价,给学生建立自信的勇气,给学生适当的空间,给学生跃起的机会。要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教育智慧、高尚的道德、积极的人文关怀影响和教育学生,做一名真正能读懂儿童的好教师。五要勤于研究。把学到的理论和经验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善于积累、勤于笔耕……六要辐射引领。我们要在成就他人中成就自我,积极发挥资源的传递作用,带动周边教师共同成长。

最后,祝愿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享受到高品质的职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