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庭规则与4岁儿童自主性发展的市相关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庭规则与4岁儿童自主性发展的市相关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规则4岁儿童自主性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规则水平与4岁儿童自主性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由父母亲自照看孩子的家庭其家庭规则水平显著高于由其他人照看孩子的家庭。因此,为了促进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家庭应建立稳定、一致的规则,且尽量由父母亲自照看孩子。

【关键词】4岁儿童;家庭规则;自主性;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12-0046-05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性(autonomy)或称独立性(independence),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的目标的愿望和能力。自主性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受到众多心理学家的关注。自主性包括自我依靠、自我主张和自我控制三个维度,自我依靠(self-reliance)与依赖相对,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寻求他人的帮助;自我控制(self--contr01)与任性相对,是指能够克制自己的不合理愿望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自我主张fself--assertion)与从众相对,是指能够自已做主而不受他人支配。家庭规则是指家庭生活中的一种正常秩序或行为规范,它的存在为家庭成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家庭认同感和价值感。国外已有研究发现,家庭规则与儿童的自主性尤其是其中的自我控制相关,有研究者认为,家庭规则的建立有助于儿童管理情感和控制冲动能力的发展。我国有些学者虽然也已意识到家庭规则的重要性。但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经验性探讨,而关于家庭规则与儿童自主性发展的相关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

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编制一份符合我国国情的家庭规则调查问卷,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家庭中有关规则建立方面的情况;二是探讨家庭规则与4岁儿童自主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家庭教育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由编制问卷并实施问卷调查和儿童自主性测查实验两部分构成。

(一)研究对象

1 问卷调查

随机选取辽宁省大连市4岁儿童的父亲或母亲600名,据此进行初测问卷的项目分析。随后随机选取辽宁省大连市4岁儿童的父亲或母亲500名,据此进行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最后形成正式问卷,并从辽宁省大连市随机抽取33名4岁儿童的父亲或母亲进行家庭规则问卷调查。

2 儿童自主性测查实验

对上述随机抽取的辽宁省大连市33名4岁儿童(男女比例相当)进行自主性测查实验。

(二)研究工具与材料

1 问卷

参考W.Jensen等于1983年编制的家庭规则量表。根据我国家庭的实际情况修订问卷。

2 实验材料

采用邹晓燕设计的自主性实验模式。具体实验材料如下:

自我依靠测试:一个“形状盒”,即一个木制中空的盒子,盒子的六个面均有呈各种几何形状的孔,这些孔只容许同样形状的积木通过。

自我主张测试:一幅只用虚线勾勒出的斑马轮廓图,因为只是轮廓图,因此看起来也像鹿或驴。

自我控制测试:各种新颖的玩具,如积木、“厨房”玩具、遥控汽车、迷宫板、穿线龟、“小木匠”玩具等。

(三)研究过程

在W.Tensen等于1983年编制的家庭规则量表(共35个题目、8个维度)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家庭的实际情况编制初测问卷。初测问卷共包含88道题,由六个维度构成,分别是:孩子自己的规则,父母教育孩子的规则,工作日规则,闲暇时间规则,庆祝日规则和扩展家庭规则。在辽宁省大连市进行问卷的初测,形成样本一。将样本一的420份有效问卷用于项目分析,删除经校正后题总相关的平方与多重相关的平方载荷小于0.3的项目,保留56个项目。用筛选后的56个项目在辽宁省大连市进行第二次施测,形成样本二。采用SPSS11.5对样本二的384份有效问卷作探索性因素分析,最后形成由4个维度、21个项目构成的家庭规则问卷。

对随机抽取的33名被试进行自主性发展水平的测查实验。向33名被试儿童的家长发放家庭规则问卷,考察其家庭规则水平。最后,整理数据并统计分析。

(四)编码

问卷题目设五个选项,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采用五点计分法,分数越低说明家庭规则水平越高。

自主性测试由三名评分者在现场通过单向玻璃观察或观看录像,分别对每位被试的自我依靠、自我主张和自我控制水平进行评分。

自主性测试包含三部分:自我依靠测试、自我主张测试和自我控制测试。

自我依靠测试:主试坐在被试的对面,让被试把各种形状的积木放进盒子里,观察并记录被试的反应。按行为出现的次数累积计分,分数越高表明求助水平越高,即自我依靠水平越低(编码及赋分见表1)。

自我主张测试:主试拿出斑马轮廓图,问被试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待被试说出答案后,主试自己看一下图并说出自己的答案(与被试的答案不同),并问被试谁说得对。主试观察记录被试的表现。然后,主试再仔细看一下图,并更改自己的答案,再一次问被试到底谁说得对。主试观察记录被试的表现。按行为出现的次数累积计分,分数越高表明从众水平越高,即自我主张水平越低(编码及赋分见表2)。

自我控制测试:主试(儿童的父母)从玩具箱中拿出玩具与儿童一起玩,观察到儿童对玩具产生兴趣后,对儿童说:“好了,你的游戏时间到了,现在请你把玩具放回玩具箱里吧。”从发出命令开始计时5分钟,用摄像机记录儿童的表现。观察儿童三方面的行为表现,按行为出现的次数累积计分,分数越高表明任性水平越高,即自我控制水平越低(编码及赋分见表3)。

(五)数据分析

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分析。为了便于进行相关分析,4岁儿童自主性测查实验采用反向计分法(即分数越高,自主性水平越低),家庭规则问卷也采用反向计分法(即分数越高,家庭规则水平越低)。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规则问卷的结构

1 家庭规则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初试问卷回收形成的样本一进行项目分析,删除32个题总相关较低和多重相关平方小于0.3的项目,剩余56个项目。对56个项目再测后回收形成的样本二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Bartlett球形检验和Kaiser-Meyer-Olkin度量,得:KMO值为0.881,表明因素分析的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Kaiser,1974);Bartlett球形检验值达显著性水平(sig=0.000),表明变量的相关矩阵差异显著,因此,可以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

在因素分析中,采用Varimax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来提取因子,其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4个。根据因素分析的原则,删除数据载荷小于0.3的项目和多个因子载荷相对较接近的项目,然后

重新探索。经过反复的因素旋转,提取出4个因子作为问卷的4个维度,保留其中的21个项目作为最终的正式问卷题目。其中,4个因子可以解释的总变异为51.508%。这4个维度分别为:教育孩子的规则(包含7个项目)、闲暇时间规则(包含6个项目)、庆祝日规则(包含5个项目)和扩展家庭规则(包含3个项目)。各维度的操作定义是:教育孩子的规则――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的照顾,包括生活起居、游戏活动、语言交流、文化礼仪等方面的教养和教育;闲暇时间规则――下班后、周末或假期的家庭安排,如购物、游玩、在家团聚等;庆祝日规则――家庭成员的生目、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等规则;扩展家庭规则――和亲戚的来往。

2 家庭规则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为了检验问卷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同时采用alpha同质性信度和斯皮尔曼一布朗分半信度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总问卷的Alpha信度为0.8596,分半信度为0.7923,重测信度为0.883(p

3 家庭规则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分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性水平(p

(二)家庭规则水平与4岁儿童自主性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规则总分与4岁儿童自主性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71,p

(三)孩子的照看者对家庭规则水平的影响显著

研究发现,由父母亲自照看孩子的家庭其家庭规则水平高于由其他人照看孩子的家庭,且差异显著,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规则、闲暇时间规则和庆祝目规则三个维度上(见表5)。

四、讨论

(一)家庭规则问卷的结构

家庭规则问卷由最初的6个维度筛选后剩下4个维度,工作目规则和孩子自己的规则2个维度因差异不显著而被删除。对于家庭规则问卷结构改变的原因,研究者认为可能源于国情。如,工作日规则,相对于中国文化所推崇的集体主义思想,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人们会把工作和生活严格分开,工作就只是工作,人们在下班回家后就会完全脱离工作;而在我国,人们在家庭生活中也常常要考虑工作问题,有的人还经常需要加班。甚至把工作带到家里来完成。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了在我国的家庭规则中工作日规则并不突出的现象。对于孩子自己的规则也是一样。美国的家庭崇尚一种有规则的自由,父母尊重儿童的合理意愿,儿童有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规则的自由,因此,他们在践行符合自己意愿的规则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高。而在我国的家庭里父母大多习惯于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比如强迫孩子参加各种所谓的“兴趣班”,让孩子遵守符合父母意愿的规则,等等,因此,儿童很难长期践行这些违背自己意愿的规则,甚至会出现反叛情绪。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国的家长不太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突出的表现就是有的家长会溺爱孩子,表现出过度的自由放任。此外,如果父母双方并不是一致地遵守规则,也会对孩子践行规则有消极影响。种种原因造成我国的家庭规则中孩子自己的规则并不突出的现象。除了国情因素外,也可能是这两个维度的问题设置不够恰当,不能反映该维度的内涵,因而造成因素分析时的差异不显著。对于这个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二)家庭规则与4岁儿童自主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除了扩展家庭规则与4岁儿童自主性的相关不显著之外,其他维度的家庭规则都与4岁儿童的自主性发展显著相关。这与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相类似。已有研究表明,家庭规则与儿童的合作能力、社会竞争力以及顺从性相关,其中顺从性表现的就是自主性中的自我控制维度,而稳定的家庭规则能让儿童发展出良好的自我控制意识。对于儿童来说,规则的建立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监管。来自一致的、有条理的家庭的孩子更可能在面对不利环境时表现出自我管理能力和亲社会行为。

另有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主性关系的研究认为,教养方式与儿童自主性发展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鲍姆林德的研究,她指出:专制型父母强调孩子的顺从,溺爱型父母给孩子过多的自由,这样反而容易使孩子更多地卷入到不良行为中去;而权威型父母对子女既有尊重又有限制,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这些研究结论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证明家庭规则对儿童自主性发展的价值,因而家庭规则可以看作是教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而扩展家庭规则之所以与儿童自主性不相关。原因可能是扩展家庭规则涉及的是家庭以外的其他人,也就是亲戚,而亲戚往往并不直接参与到对儿童的教养中。

(三)孩子的照看者对家庭规则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由父母亲自照看孩子的家庭其家庭规则水平高于由其他人照看孩子的家庭。这可能是由于其他人照看孩子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和快乐,而在家庭规则方面会相对放宽要求。如,何奕敏(2004)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发现,在隔代教养模式下,有近6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任性、自私、冷漠、忧郁多疑、缺乏热情和爱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严重,常有违纪现象;二是性格孤僻,多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三是不讲文明礼貌,缺乏上进心;四是怕吃苦,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国外的一些研究也发现,除父母外,对儿童而言,祖父母获得了最高的情感等级、重要性等级和价值等级,然而在友谊、亲密性、工具性帮助等更多具体的社会项目上,祖父母获得的等级相当低。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即儿童经常将祖孙关系描述为没有情感动力学冲突和没有亲子间责任的独特关系。

五、给父母的建议

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对3~5岁儿童的家长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稳定、一致的家庭规则,促进儿童自主性发展

本研究发现,家庭规则水平与儿童的自主性发展显著相关。因此,要想有效促进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家庭需要建立稳定、一致的规则。只有建立了稳定、一致的家庭规则,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才能确切地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会发生什么。而如果缺乏稳定、一致的家庭规则,就会使家庭的整体功能陷入混乱,家庭成员无法明确各自的职责,那么,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缺乏安全感。建立稳定、一致的家庭规则需要父母对整个家庭作出适当的计划或安排,并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直到这些规则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或传统。而且这里所说的一致既有时间上的一致,也包括父母之间的一致。只有稳定、一致的家庭规则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日常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进而促进其自主性的发展。

(二)尽量由父母亲自教养孩子

本研究发现,由父母亲自照看孩子的家庭其家庭规则水平高于由其他人照看孩子的家庭。可见,在教养孩子方面,父母是最佳的人选。因为只有父母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只有父母才能建立起最适合孩子的家庭规则,并让这些家庭规则有效地运行下去。在现代的中国社会中,“4-2-1”的家庭结构体系已经很普遍,常常是四位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而很多父母则由于工作的原因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把照顾孩子的责任托付给老人。然而,许多老人往往因为溺爱孩子而忽视家庭规则的建立,又或者是由于精力有限、观念落后,不能为孩子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家庭规则,这是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的。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比较叛逆、固执、独立性差,甚至会产生诸多不良行为。由此可见,父母在家庭中尤其在孩子心目中的角色和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养孩子的主要责任只能落在父母的身上而不是其他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