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奥运后,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奥运后,中国经济走向何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已落下帷幕,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奥运不仅是全中国的焦点,也是全世界的焦点。与此同时,围绕奥运经济、奥运效应引发的种种讨论也在持续,中国下一步经济走向如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奥运会之前,不少观点都乐观地估计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少GDP增长,多少产业机会,渴盼奥运成为中国经济拐点;但当奥运真的来了之后,又开始担忧“奥运低谷效应”可能拖累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客观、理性地分析和评价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正确评价中国经济的奥运效应

奥运不会成为经济分水岭,也不存在所谓的“奥运后衰退”。首先,为成功承办奥运,中国政府投入了约520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改善环境,扩建城市基础设施等。诚然,巨额投资拉动了中国内需,增加了企业利润,成为GDP增长的贡献因素。但我们更应看到,2002年至2007年,北京年均用于奥运会的投资尚不到全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从建设规模看,北京奥运工程竣工面积为71.83万平方米,只相当于2007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0.0139%。打个未必恰当的比喻来说,奥运投资和中国经济规模相比,仅仅是跳入大海的一只青蛙,其影响甚微,这是中国与世界其他曾经承办奥运会的国家最大的区别点,因此,曾发生在部分国家的奥运后萧条历史不会在中国这艘经济航母上重演。其次,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未变。2008年,是中国奥运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周期性调整之年,二者同时出现是一种巧合,并不存在内在必然联系。第二季度GDP适度回落,是在当前面对国内外经济双重压力之下,中国政府采取宏观政策调控而导致经济主动减速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内部因素使然,与奥运这一外部因素关联度不大。支撑后奥运时代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步入“深水区”,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而诸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12年的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承办,毫无疑问也会适量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每年消费增长基本维持在10%甚至更高水平,内需逐步成为GDP最大的贡献因素;同时,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的不断发展,为中国企业扩大利润保留了足够空间。由此可见,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内在需求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不是因奥运会而始,也不会因奥运会而终。

事实上,奥运带给中国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恒久的财富。就像一座桥梁、一张名片,跨过这座桥、递出这张名片,我们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魅力展示给世界,让世界对中国有了更充分、更真切的认识。迎纳四方宾客的热情,赛事服务的周到细致,团结拼搏的不屈斗志以及包容一切的广阔胸怀,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奥运在品牌、战略、价值观等层面,无疑是一次绝佳的突破契机。联想通过加入奥林匹克TOP计划,对其品牌推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李宁点燃主火炬的设计,更是为其跨越本土、走向世界、打造国际品牌提供了一把钥匙。海尔、伊利、新浪、搜狐、中国银行等无不抓紧奥运战机,作为奥运合作伙伴,他们获得了让全世界关注的机会,在与世界市场沟通的过程中不断蜕变与成长。奥运营销与国际化战略,使中国企业迅速在这场奥运赛跑中脱颖而出,顺势完成了自身战略升级。在这个为中国企业加冕的“成年礼”仪式上,品牌、战略、价值、社会责任,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宣誓词,这在自信心以及心理预期上将是奥运送给中国经济最大的见面礼。

奥运经济的三大动向

中国奥运在让四海宾朋尽情享受欢乐的同时,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传播到了四方。而这个理念正好与中国经济下一步“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相吻合,凸显三大新动向。

环保动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强调环保要求,经济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和谐,这是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一大主题。中国经济不仅要改变以往那种忽视资源与环境约束,以及粗放而又不经济的增长方式,从粗糙的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更应当从环境保护中、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发现新的增长动力,培育新的服务需求,开拓新的发展路径。

科技动向。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发展的中期阶段,中国经济的整体结构已经基本齐备,中国社会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已经形成一定形态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如何保持较高速度与较高质量的增长,是一个大问题,而大力发展科技则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最佳选择。无论是从生产角度,还是从管理角度看,只有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中国经济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这其中,体制与机制上的科学与否,尤为重要。

人文动向。发掘经济发展的人文因素,以及人文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提升作用,将是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下,中国的产业发展如何增强其独创性、提升中国制造以及中国服务的附加值,既是一个微观上的企业经营问题,也是一个宏观上的经济发展路径问题,亟待引起全社会重视。

奥运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试金石”,企业成长的“催化剂”,无论是夸大后奥运经济的繁荣观点,还是悲观的奥运萧条论,都是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不会因举办一次奥运会就能实现持续繁荣,也不会因为奥运结束就出现经济拐点,“鸟去巢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一系列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包括美国经济走弱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房地产业发展可能出现的周期性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企业经营困难等,经济发展遭遇周期性调整和转型压力。因此,正视奥运效应,正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采取正确的调控措施,成为我国为后奥运经济对症下药的良方。

后奥运时期的经济对策

打破奥运后衰退预期,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我国宏观调控仍需保持“微调”方式。一方面,当前通胀态势依然严峻,PPI指数居高不下,人民币升值趋势尚未彻底打破,因此不宜“大刀阔斧”地放松从紧基调。但是,面对突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破产现象严重,经营现金流紧俏等问题,货币政策还应在总量适时微调的同时,采取定向松动政策。重点在优化信贷结构上做文章,切实考虑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企业区别对待,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活力。另一方面,重视发挥财政政策在夯实经济基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税收结构调整,在出口退税、中小企业税收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投资需

求增加。同时,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调高个税起征点以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措施,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此外,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创新理财产品,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以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发挥消费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应有作用。总之,在当前经济亮起绿灯的宏观背景下,随时密切关注经济走向,适时采取微调措施,拉动投资、内需、外需增长,应当成为稳定经济增速的关键。

中国经济金融处于银行主导的环境之下,因此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微调”政策传导顺畅,那么引导银行产业步入健康高效的竞争通道,当是重中之重。就2008年上市银行披露的半年报来看,净利润增长结果喜人,平均增速达80%,拿任何一家外资银行作对比,这一数据都是骄人的。但支撑如此高增长率的不乏有政策因素在其中,净息差扩大、营业税率降低这样非业务性的因素,对利润率大幅增长可谓功不可没。而在贯彻央行政策、实践宏观调控中,银行作为政府与企业、实体经济的中间人,一个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现代化公司,难免会使政策意图在传导过程中发生异化和扭曲,政策效力大打折扣,调控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后奥运时代,随着之前利息调控效应的累积显现,净息差将逐步缩小,同期相比税率降低的优势也将退去,同时又面临地产行业可能出现的还贷危机,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的蔓延传导,以及“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政策压力,银行业经营利润或将受到损失。因此,下一步银行业深化发展,应持续在以下几个方面投入精力:

首先,继续转变经营理念和方式,从片面追求数量调整到数量与质量并重、质量优先的原则上来;逐步优化业务结构,加快金融创新,打破息差依赖局面,重视零售业务建设,丰富财富管理产品,不断提升中间业务占比:加大风险管控能力,以定量、定性结合的方式对信贷风险定期审核,跳出当前“重贷前轻贷后”的放贷怪圈。

其次,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组织架构,形成三会一层的内部监督体制。明晰职、责、权,有效正当利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控制关联交易。

再次,随着金融分业、混业界限的模糊,各监管机构之间应当加大沟通协调力度,保证外部监管的合理、有效与一致,不给银行加大成本压力;同时,在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控目标和银行利益之间考虑建立合理的制度安排,避免银行出现“委托”问题,保证央行政策的有效传导。

治愈奥运投资综合症,正视当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注重奥运提升中国形象的长期作用,把完善银行体系建设作为重点,采取货币与财政相结合的“微调”政策,引导与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们当前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奥运要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IPO”,中国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强大,还需要更多的路演、实践与调整。我们共同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