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壮宝宝,捏出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消化不良、睡不安稳是宝宝们的大问题,也是妈妈们的大难题,如何化解?当一切西医方法无能为力之时,一起来试试捏脊吧!
捏脊疗法话原理
捏脊疗法是通过捏拿小儿脊背,对小儿脊柱正中线的督脉和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进行良性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本疗法由于主要治疗小儿“疳积”病,所以又称“捏积疗法”。捏脊疗法是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通过捏拿脊背所产生的良性刺激,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手法疗法。是推拿疗法在儿科的具体运用。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脊柱正中有一条重要的督脉,它主统一身之阳气,督脉两旁的膀胱经上又分布着各个脏腑的俞穴,因此,本疗法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达到无病可以健体,有病可以治病的目地。
捏脊助消化安睡眠
捏脊疗效最好的是消化系统,例如小儿厌食,便秘、腹痛、呕吐等。另外就是神经系统,比如宝宝的睡眠障碍,脾气急躁,夜惊不安等。上述情况西医诊断起来可以很明确,但是临床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些症状甚至视为无病,但是从中医来讲,还是一种病态。还有像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的多汗,捏脊疗法可以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捏脊准备好
关好门窗,让房间保持温暖,脱去宝宝的上衣,裤子褪到屁股下。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父母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的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用温暖的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
常规保健捏脊法
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捏至大椎穴共捏6次。
在整个的捏脊过程结束以后,在肾俞穴上,揉法和按法并作,从里向外,从下向上,揉中有按,按中有揉的按摩10次。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肾为先天之本,在条理后天的同时用补肾的方法来起到一种强身的作用。
厌食、疳积
宝宝表现:以长期食欲不振为特征,不思饮食,腹胀,大便酸臭为特点。
操作
从“长强”开始,拇指及食指将皮肤提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着脊柱中线徐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重提脾俞,胃俞、大肠俞1次。
呕吐
宝宝表现:呕吐多伴有腹痛,甚者可呕吐黄胆汁。伤食吐者,吐出物多呈酸臭,腹部胀满,大便臭秽。热吐者,食入则吐,口渴喜饮,舌红苔黄。寒吐者,食久方吐,不酸不臭,舌淡苔白。
操作
常规捏脊3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伤食吐者,重提脾俞、胃俞、大椎,并加按揉2~3分钟。
便秘
宝宝表现:便秘可伴有腹痛。实热便秘者,腹胀腹痛,烦躁不安,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虚性便秘者,面色少华,汗出气短,虽有便意,努挣难下,舌淡苔薄。
操作
重提胃俞、大肠俞,大椎,反复三遍。按揉脾俞,大肠俞,胃俞,长强、命门穴,反复3次。
不可捏脊的情况
1、宝宝的后背有疖肿,外伤或患有某些严重的皮肤病而出现背部皮肤破损的病情应暂缓捏脊,等好转后再进行。
2、宝宝患有某些严重的心脏病,施术时由于宝宝哭闹,可能加重病情或可能出现意外的险情。
3、宝宝患有某些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的疾患,或后天中枢神经系统因感染,外伤而出现明显的损伤,表现为智力明显低下的疾患,按照中医的理论,这类疾患因先天经络发育不健全,或因后天经络严重受到损伤,运用此疗法治疗效果不佳。
4、宝宝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这
些患儿由于捏拿脊背或因宝宝哭闹,可能会加重局部或全身的出血倾向。
5、宝宝正在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如感冒、发烧等。
《母子健康》温馨提示
本疗法适合1岁以上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
操作手法要连贯娴熟。捏脊的过程中不可松脱,应保持一路紧凑上行。双手暖而柔。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第一次给宝宝捏,有些宝宝会有疼痛的感觉,可用力稍轻。
每日一次,晨空腹进行。六天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