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农村推行免费义务职业教育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农村推行免费义务职业教育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随社会发展而提高的话,劳动力短缺问题就会格外突出。当前,我国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扩大对农村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职业教育;同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劳动力资源转化也需要职业教育。而长期以来家庭作为职教投资主体的模式却限制了农村职教的发展。为此,必须设计真正兼顾农民利益的免费中职教育机制,并尽快向农村推广。

关键词:农村;义务中职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由建勋(1964-),男,山东邹平人,硕士学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1-0052-03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企业技术进步加快,而针对农村低收入阶层普及职业教育的力度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短缺问题突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半成品的形式进入市场,致使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出现所谓“普工过剩”和“技工短缺”。对此,尽管全国许多地方政府相继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外出打工、就业的农民工开展了专业技能培训。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投资主体一直是以家庭为主,而作为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大多数收入较低,无法接受较长时间的技能培训,致使技能培训工作收效甚微。如果我们不能重视并有效防止农民工不能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在产业结构升级条件下普工过剩和技工短缺并存的矛盾将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尽快将免费义务教育向中职教育阶段延伸显得迫切而必要。事实上,中央及许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继从2007年秋开始国家对农村及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每人发放1500元国家助学金后,一些地方政府还推出了中职生学费补贴政策,有些地区数额高达每生2500元,更为可喜的是,宁波市鄞州区还推出了职业教育免收学费政策,近1.5万名职高生将免费上职业高中。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看,在农村推行义务职业教育已水到渠成。

一、免费义务教育向农村中职教育阶段延伸,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处在“高中升温、大学热”夹缝中的职业教育,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一直没有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先天不足;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财政投入低,社会认可度低,被“打入另册”,又使职业教育后天乏力,致使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随着企业技术和工艺的改进而同步提高的话,劳动力短缺问题就会格外突出。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农村已表现得非常突出,由于职业教育成本偏高,农村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学生家庭又多为弱势群体,教育支付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在难以支付子女继续学习费用的情况下,为省几个读书钱,或早点挣回几个油盐钱,就过早地让未成年子女离开学校,走上打工挣钱道路。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愿意继续支持子女就学,但子女学科知识不扎实、把继续学习看成“畏途”,因看到上高中升大学无望,在周围初中同学外出较容易找到工作的负面效应影响下,也过早地离开学校,投入到低层次的劳动力大军之中,造成目前劳动力市场中低层次劳动力聚集、岗位竞争加剧,而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并制约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目前,因劳动力技能短缺而造成的“技工荒”,已给我国的职业教育敲响了警钟。为此,通过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向中职教育阶段延伸,可从制度上解决农村人口上不起职业学校的现实问题,有利于提高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使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输出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可以说,免费义务职业教育是预防我国人力资源技能短缺的未雨绸缪之举,也是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消除贫困、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免费义务教育向农村中职教育阶段延伸,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劳动力增值并快速回收投资的主要途径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时,往往只携带一种资本――劳动力。这个资本的价值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教育。一个农民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进入城市,和未经职业教育直接进入城市相比,劳动力的价值完全不同,反映在就业上,就是巨大的收入差异。既然职业教育能提供高额回报,为什么各级地方政府或社会无法将这部分投资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根源在于劳动力的投资同其他投资有很大的不同,劳动力投资后形成的人力资本,产权界定非常困难。从资本形成的那一刻起,劳动力所有者就拥有了完全的支配权,任何地区的投资,都可能使其他地区受益,而投资人几乎没有任何途径确保其投入不会流失。况且,作为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地方政府,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由于财权上收,事权下移,许多地方基层政府财政比较困难,不少县财政的相当数量资金已用于义务教育,再拿出资金发展职业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地方财政无法从众多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民中征税收回投资,即在教育投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之间无法建立有效的联系,地方政府自然就无力更无心大规模投资职业教育。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投入是以人力资本流失最小的方式――以家庭为基础提供的。由于大部分农村家庭无法或不愿承担职业教育支出,结果“职业教育潜在需求量大和现实普及率小”的矛盾十分突出。而现代国家之所以能够大规模进行职业教育投资,是因为人才流动在国家范围内大体上是封闭的,无论劳动力在那个地区的企业工作,只要劳动力在国内,国家就可通过税收将投入的人力资本间接地收回。事实上,这种空间战略在所有层次的国家都可以采用,我国也不例外,随着分税制实施以来国库财政资金的充盈,中央政府有能力也需要成为职业教育投资的主角。因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劳动力无论如何流动,基本上都在国家行政边界以内,且国家直接投入的是低收入家庭支出最大的项目之一――教育,而不是获益路径曲折得多的基础设施,因此,国家投资的效果在低效率的经济流程(这是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普遍特征)中损耗最小。事实上,如果将农村人口看作是一种没有加工的“矿藏”资源,免费义务职业教育则是将矿藏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利器,它有利于使广大农村尽可能多地抢占技能型人才市场,大规模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国家则可以通过这一战略,从就业单位间接收回投资,在国家的层次建立起免费职业教育的“投资――回收”机制。农村地区也可以通过职教投资的本地消费和输出劳务的汇款两个渠道获得受益,并实现平衡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功效。

在近期国家财力难以全面满足的情况下,为有效推进免费义务职业教育的实施,建议先在经济较为落后、农村人口较为聚集的中西部地区实施,并通过减少在中西部地区道路、机场、铁路等短期内没有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转而向增值潜力更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投资。同时,整个国家的教育重心,也应当考虑从目前的以高成本的高等教育为主,转向以低成本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另外,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行面对市场需求的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可考虑通过在中西部地区省会和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职业教育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大规模培训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使农村劳动力这个中国最丰富的存量资源保值、增值。

三、免费义务教育向农村中职教育阶段延伸,是突破阻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体制障碍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条块分割、分头管理问题十分严重。中等职业教育三类校分别由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多头举办、多头管理,使得部分职业教育游离于教育资源主管部门的管理之外。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职校之间在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上步调不一,在同一地区隶属不同部门管理的多所同类职业学校林立、学校规模小、教育思想落后、教学设备陈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职业学校为了生存,被迫实行无序竞争,都争着上热门专业,互相挖夺生源,结果使得优势学校也形不成规模。办学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严重地影响了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职业学校“小、散、低、旧”(学校规模小、专业设置散、教学水平低、教学设备陈旧)现象十分突出。同时,条块分割造成的专业设置雷同、规模不经济、教学设备重复购置、教学水平低、招生成本高和办学效益低,在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的同时,还严重损害了职业学校的整体形象,影响了职业学校特色专业作用的发挥,使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职业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和农村人口职业技能短缺两种矛盾并存。农村免费职业教育机制的建立,可以在制度层面上突破阻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体制屏障,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消除原有的“多头举办,多头管理”的陈旧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将各个职业学校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经费拨款渠道和人事关系整合在教育部门统一的管理体制下,达到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实现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的目的。另外,统一整合后的职业教育,可以在共享职业学校办学思想、师资、设备等方面的整体优势基础上,发挥学校的规模和就业渠道等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好学校的特色专业和学科,避免过去同城内不同学校之间在学科和专业上的重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并围绕各地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根据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

四、免费义务教育向农村中职教育阶段延伸,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沿用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缺乏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造成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不高,上岗不能胜任,就业能力不强。这种脱离农民生活、脱离农村经济状况的职业教育方式,不仅不能为农村人口带来很好的就业出路,而且容易使农家子弟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探究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一是学校办学经费短缺,学校师资和办学条件有限,无法开设出足够、多样的实践课程来满足社会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现实需求。二是单个学校学生规模有限,虽然有些试验课程学校可以提供,但由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太少而使开设该课程规模不经济,从而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阶段延伸,既能实现社会职业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使扩大职业学校在校生的规模得到制度保障,又能大幅度增加学校资金投入,增强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改善办学条件。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学校教学资源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的合理分工,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专业教学的研讨以及专业开发能力,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就职岗位紧密结合起来,打破学科型的教学模式,构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主动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凸显实用性。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市场性,专业的设置会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市场所需要人才热点切换较快,知识更新较快,学生就业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继续学习,获取新的就业资格。而免费义务职业教育由于是一种国家行为,全国各地学校可以开展学分互认,毕业生可以在就业地区的职业学校选择很少一部分新的专业课程,成绩合格后就能拿到新的资格证书。另外这种制度安排也为家庭特别困难、急需走上就业岗位的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提供了现实选择。这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提高育人成效,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职业学校对企业和学生的吸引力,强化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谌新民.解决农民工问题要有新视角[N].南方日报2006-2-8.

[2]由建勋,张青霞.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破解“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难”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3.

[3]王水清,贾兵强,向安强.农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高卫东.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类型与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