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开发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根据相关原则构建有效、合理的实践导向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这将有助于推动高职课程改革,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实践导向;高职课程;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於实(1961-),女,江苏丹阳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高职研究;凌寿铨(1963-),男,江苏江阴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研究;陈珂(1977-),女,江苏无锡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实践导向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编号:2011SJD880032);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编号:KT2011485)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3-0060-02

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心是课程开发理论的学习和进行课程开发的设计,很少设计和组织相配套的系统的课程评价,从而使整个课程开发过程缺乏一个对课程整体反馈和反思的环节。构建实践导向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建构专业的课程门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内容的组织形式、形式的实施结果,实现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构建实践导向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意义

在高职教育活动中,课程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与直接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课程评价是引导和鉴定课程开发、建设、实施全过程及其结果的重要手段,更是课程质量的保障,是课程反思和课程创新的推进器,能促使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职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促动教学管理者实施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督。

高职教育 “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明确了高职教育“高层次、职业性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特征,由于长期受到普通高等教育学科教育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未能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这几年的课程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还是有差距,课程体系总会留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式的痕迹,未能真正体现高职课程的“职业性、技术型”特征。学科教育是让学生掌握科学,而科学的目的是寻求基本的理解,其结果通常是用语言、数学符号来表述思想和观念,是符号体系;职业教育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技术的目的是寻找制作物品的方法,它是一个过程,是行动体系。

实践导向高职课程体系正是关注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具体职业有关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当发生职业变化,面对新职业能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按工作结构确定高职课程结构,典型的工作任务、行动导向的教学和全真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工作态度和社会价值观—技术实践能力,正确完成相关职业中的任务,满足工作的需要,能胜任工作。

要保证实践导向的高职课程建设顺利进行,就必须构建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这对于完善高职教育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优化高职教育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与建设,而且使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匹配,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更是让学生建构高职教育课程技术知识的完整意义,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践导向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依据相关的职业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导向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不仅为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规范和标准,而且也体现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向,达到实践导向高职课程以评价促建设、以评价促改革的目的。课程评价通过系统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课程在实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性上进行评判,促进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一)评价原则

1.职业性。评价标准的职业性:实践导向高职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遵循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因此,要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实践导向高职课程,根据岗位工作和岗位职责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建构课程内容序列,根据工作环境确定教学环境,根据教学要求确定“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及“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2.广泛性。参与评价的广泛性: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最终是通过毕业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来体现,职业教育是面向工作岗位的教育。因此,实践导向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的主体是接受该课程教学的学生、相关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技术和实践专家、相同或相近专任教师、高职教育的课程专家等。

3.社会性。课程价值的社会性:职业教育立足于为社会培养人才,满足企业和行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实践导向的高职课程的开发——逻辑起点、实践导向的高职课程评价——逻辑终点和实践导向的高职课程的建设过程均是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社会需求和职业需求既是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是课程建设的价值标准。

(二)构建原则

1.课程的开发体现持续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来实现改造社会、改造职业岗位的目的,劳动过程是一个应用技术过程,是一个融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元素的综合过程。因此,实践导向课程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构建原则就是课程开发能否体现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课程是否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构建学生知识、技能和经验同时,能否促使学生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能否塑造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格魅力。

2.课程的内容体现以人为本 。实践导向课程评价体系要考察课程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在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良好心理素质、科学精神、敬业的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培养。设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的职业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独立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习得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