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童话类课文教学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童话,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说给儿童听得一种富于幻想的故事。在语文入选教材的童话故事中,细观各篇,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能力提高,在文本的呈现上除了主题的共性特点,也从纵向上呈现出年级的细微差别。三年级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内容依旧浅显易懂,但在文字表达上更彰显语言的魅力,致力于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描写,是学生迁移写作的很好的范本。下面我结合《三袋麦子》的一课的教学谈谈童话类教学具体策略:
一、整组导读,预习先行
在教学童话之前,教师可让学生预习整组课文,试图让学生在学习单元课文前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教学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积累活动。如在课前让孩子收集带有动物的成语或者成语故事,使学生对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知识积累中渗透情感的积累。
二、概括内容,理清层次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课文内容又一定的难度,而教会学生抓关键词句的方法:“人物+怎么样?”抓住主要人物、关键字词来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则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更好更坏地把握文本内容起着关键的作用。如在教学《三袋麦子》时,可以这样来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师:看看这些小问号,小猪、小牛、小猴怎样对待土地爷爷送给他们的这一袋麦子的?找一找是课文的哪几个小节。生:2、3、4小节。指名读第2小节,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用笔把关键词找出来,标一标,说一说小猪是怎样对待这袋麦子的?一生读,其他标出关键词。生:我找的关键词有:迫不及待、磨成面粉、做成食品。生:迫不及待、做成食品、馒头、烙饼(齐读词语)。
学生在本文的学生中掌握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就可以在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的学习时做到举一反三,很多学生就能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内容讲清了,当然文章的层次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情景再现,还原人物
1、角色扮演。如:在教学《三袋麦子》时,教师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来结束课,效果会更好。在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后,如果请学生分别扮演土地爷爷、小猪、小羊、小猴,表演课文中一年以后,土地爷爷拜访他们时的情景。强调抓住“神秘”、“兴奋”等神情,并且把文中的生词“节俭”、“收获”运用到自己的人物对话中。这样,学生不仅在教师的点拨下学习到不少的精辟词句,而且对所学的词句进行及时的巩固,最主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字词句,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把文中描述性的语言转化为人物对话),不仅是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内化的过程,也是口语交际的训练,是即兴口语表达的锻炼,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表演让学生的能力从多方面得到提高,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轻轻松松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质。
2、品读对话。以揣摩人物的心理为抓手,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从而感知人物形象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如:课前,老师应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特点,认真分析了学情,课堂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由故事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鉴于此文通俗易懂,学生多多朗读便能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老师可以设计了学生不同形式的读,从读中感悟课文内涵,再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现出来。学生从读文中认识到小猪贪吃,没有长远打算。教师就此继续引导:“小猪身上有没有可取的一面?”学生通过感受、质疑、讨论得出:小猪很会生活,懂得享受。
3、对比。从段落逻辑看,重复段落、类似表达在本单元课文中出现比例很高,比如《蒲公英》中对两颗小种子受到诱惑的描写,《三袋麦子》中对三个小动物对麦子不同处理方式的描写,《哪吒闹海》中对哪吒三次闹海的经过的描写都是大同小异。这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接受和记忆,又可为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构段方式提供许多语言训练点。深入挖掘训练点,提升学生写作的水平。
四、读写结合,学会表达
三年级是以阅读为主向读写并重过渡的年级,学生写作的机会增多,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可以从本课的学习中发现写作的素材,关注三个小动物与土地爷爷的态度两大块,关注文本语文字的描写。关注文本的结构与写法。在学生学完描写小猪、小牛的片段后及时提炼片段的写法。询问学生:作者是怎么写的?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看到的――想的和说的――写怎样做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文本的结构进行对小猴的仿写。当然,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农作物种植的过程熟悉,学生没有能充分发挥想象。此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麦子的种植的方法。并且可以联系前文:“上等麦种、饱满的、黄灿灿”等词语来进行写作辅导。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小猴的心理会怎么想,会怎么做?读写结合的方式也可以改为设计小猴和土地爷爷的对话:“你怎么会种的呢?你是怎么种得好的呢?你准备怎么处理这些麦子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续编或构思新的故事情节。这既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创新,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此得到充分发展,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在训练中得到加强。
综上所述,在童话类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它作为文学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它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不能形式化、表演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童话类文本的教学,使学生在童话那个亦虚亦实的奇妙境界里,分辨真善美,强化思维,陶冶情操,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教育。立体架构,多元滋养。将童话教学植根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土壤,相信学生一定会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起来。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