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与体制创新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与体制创新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要注重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体制、方法和手段,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工作创新

[作者简介]徐锋(1961.08―),赣南医学院人事处处长、副教授;

郭玟(1963.10―),赣南医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因此,要主动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就必须与时俱进,改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传统做法,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与体制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校树立育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使师生员工都成为育人的主体,把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发展人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确立只有人的发展才是事业发展的全新理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彰显对人的关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更重人情味,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激励学生、服务学生、围绕着学生成长和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1、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管理者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自由、权利,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积极地、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已去摸索,让学生学会学习。这里的尊重与信任,并不是在管理上对学生不理不管,放任自由,而是以一种更积极认真的态度,把参与管理变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求,充分信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律能力和相互协调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在尊重信任学生的上体现严格要求。管理者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准则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同时还应成为学生的益友,在学习和生活上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种良师与益友的关系在很多场合是交织在一起的,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

2、要关心学生。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应学生的有效措施,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与学生谈心,解除学生的一些思想负担,积极组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困难,掌握贫困生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关心学生的权利,在奖学金评定、评选先进、选拔学生干部、发展党员等方面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并力求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3、要培养学生。学生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人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对学生不断进行培养和教育,就必然成为学生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辅导员助理制,在高年级培养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富有责任心的学生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辅导老师,培养他们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辅导者、思想上的引路者、人生中的影响者,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4要激励学生。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激励方式,对学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并进而研究如何运用激励的手段来满足学生的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混合体,作为自然人他们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作为社会人他们有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要通过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尤其要注意满足作为社会人的社交、笨重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要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努力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让学生从内心感到来自学校各方面的温暖。

二、努力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创新

日前全国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除少数院校采取一级管理体制外,大多数院校学生管理普遍采用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有一部分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由校、院(系)二级管理向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过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采取何种管理体制应从有利于工作出发,结合学校规模、各学院人数及各专业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但不管采取哪种管理体制都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要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要符合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学生管理的新要求,更要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使学生管理工作更能体现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咨询、维权、关爱七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要在强化学校的服务管理职能的同时,注重强化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在学生的管理教育中的育人作用,强化学生会、学生社团、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使学生管理重心下移,即向院(系)班级等基层组织分权,发挥基层管理组织的作用。院(系)在学生管理上最有发言权,对本院(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个性特点了解最多,特别在面对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带来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决策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没有院(系)的积极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云南大学发生四名学生在校内公寓被害案(马家爵杀人案),民族学院两名学生在校外租住房屋遭歹徒绑架抢劫,以及其他相继发生学生在校外租房被害死亡等伤害事件,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此,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学生住宿的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在校外租房住,对极少数坚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由本人与家长双方签字承诺后报学校备案;各高校要选派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与学生同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思想、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对于校内住宿的学生,要安排学生按班集体住在一起,按班集体建立党团支部。没有按班集体安排住房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做出住房调整等等。这些情况都表明,无论是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还是后勤社会化,班集体的概念不能淡化,学校对学生的服务管理不能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