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的学生组织管理工作是学院管理的一大重点,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阶段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做好高校的学生工作成为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问题。本文借鉴管理学中激励理论,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上,以解决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激励;学生工作;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44-02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James)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其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发挥到80%-90%。由此可见,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由于其思想和情绪处于高度激发状态,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前3-4倍。学生组织作为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关系到高校行政管理的效能的提高。因此,在高校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是激发学生组织积极性和潜在能力、提高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

一、激励的产生过程

“激励”一词,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派生于激励理论。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通俗地讲,激励就是针对人们生理或心理上的各种需要,以奖励方式来刺激,使个人完成目标的行为总是处于高度激活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由于人的需要是行为的动因,因此对人的激励,就要从人的需要出发,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满足这一需要的过程。具体说来,就是个体由于内心感觉到有不足之感,便引起心理紧张,后来,这种紧张状态在某种刺激(诱因)的作用下,产生出一种驱动力,表现为动机,导致人采取行动。一旦需要获得了满足,刺激就会失去激励力量,激励状态很快被解除。随之,个人又会萌发新的需要,开始新的心理紧张。激励就是这样一种周而复始的动态过程。由此可见,激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动态过程。因此,高校学生管理中有效的运用激励理论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促进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高校学生激励管理现状

(一)激励权力的不完全配备

激励管理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有相应的激励管理权力。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权力配置并不完全。

(二)奖励科学化不够,学生认可效果不佳

目前高职院校的奖励措施主要是依靠评优和奖学金制度来进行的,在进行奖学金评定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是综合成绩法来确定奖学金的评定,综合成绩通常由学业成绩分、道德水平分、科研成绩分、奖励分这几部分组成。而每个班级的分值测定都不一样。特别是诸如道德水平分这类较难测定的分值通常由辅导员和班级学生干部讨论商定,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奖励制度的不认可。

(三)激励因素选择单一

高校的学生组织激励管理常采用企业类似的激励管理手段,即奖励和荣誉,并不能起到长久激励的效果,其次奖励激励可能会产生不良的激励诱导。荣誉主要指各类评奖和评优,尤其是入党等要求。目标变成了自我私有目标的实现,脱离了学生组织本来要求的组织建立共同愿景。

三、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对策

(一)内容型激励

内容型激励理论认为,各个层次的需要受到的满足越少,越为人们所渴望;较低层次的需要者越是能够得到较多的满足,则较高层次的需要就越渴望得到满足。学生管理中内容型激励理论通常可采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沦提出了五个需要等级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目前的高校学生中通常前三个层次的需要大体都得到了满足,对学生来说具有激励作用的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被他人尊重并得到重视。期望在大学生活中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这种被重视的需要也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具体的措施有:班干部轮值。通过班干部轮值,可优化学生管理工作,让更多的学生登上班级管理的舞台,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能力;可以通过较多的开展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锻炼自我,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其能力与特长的舞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进取心和积极性,推动起他们的热情。荣誉激励的范围比较宽泛,内容也较为丰富,它是从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价值观、个人理想等多方面、多因素的激励方式。通过荣誉激励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得到组织和周围人的认可与赞美,提高自信,在实施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制定相关的荣誉奖励措施,由此满足学生被他人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二)行为改造型激励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是着重研究激励目的理论,通过改造和修正行为来实现激励目的。这种理论主要有挫折论、强化理论和归因论等。强化理论的具体应用可采用奖惩激励的方式,也就是对学生符合教学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奖励强化,以使这种行为的更多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违背教学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惩罚和淡化,避免这种行为在日后的出现。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强化和惩罚都是必须的,而且是有效的,这两种激励的措施不仅会直接作用到具体学生,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同学。通过强化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在强化理论的应用中,学生管理人员应当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有时候物质的奖品会提高学生的热情,有时候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呢的动作也可使学生铭记难忘。

(三)过程型激励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着重研究动机的形成和行为目标的选择,即激励过程的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在学生工作用应用时可使用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进行。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和休斯在研究中发现,外来的刺激譬如奖励,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目标能引到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使人们根据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可采用目标激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在学生管理中,目标设置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技巧,给学生没最适当的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操作时目标设置要考虑的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也要注意到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等方面的问题,在目标设置时要注意目标要有挑战性也要有实现的可行性,目标体系要方向明确、内容具体、时间界限清晰,切不可使目标模糊和抽象。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成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工作涉及面极广,应用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既要注意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又要考虑到激励体系的普遍性和适应性原则,不能僵化地被限制在很小的领域。又不能为了激励而激励,忽略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使用的激励方法应服从和服务于高校的学生工作,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只有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宇晖.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

\[2\]王云丽,倪国巨,汪蕾.基于期望理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倾向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0,(12).

\[3\]王园.基于激励理论视域下的高校科研工作探索\[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8,(5).

\[4\]胡星平.高校大学生激励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5\]罗佳.论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激励机制的构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