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崇文脚下看前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崇文脚下看前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崇文门不崇文,书本笔墨满地扔;文明门不文明,敲诈勒索强收税;九座城门关八座,为何崇文常年开?《古都览胜》栏目本期就跟您聊一聊这老北京的崇文门。

名字最多的城门

北京九座城门,名字最多的恐怕就是崇文门了。元代的时候它叫文明门,到了明代城墙往南移了,门楼子外面加盖了瓮城,这城门也跟着改了名,这才有了今天的崇文门,上面说的是有确切史料记载的名字演变。至于这民间的叫法,可就争议颇多了。

相传崇文门这里曾经有一座哈达王府,所以叫哈达门。老百姓叫顺了嘴,就成了哈德门了。但是也有人说,崇文门原本叫海岱门,海指的是渤海,岱指的是泰山,这二位都位于东边,而崇文门又是北京的东南大门,与渤海泰山的方位一样。更有传说,说登上城门楼子,就能望见渤海泰山。这话虽然听着有点邪乎,但毕竟传了几百年了,所以老百姓管这儿叫海岱门,慢慢儿的就叫成哈德门了。

究竟是先有哈德门,还是先有海岱门,现在不敢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哈德门的叫法,确实是咱们北京方言的特殊产物。难怪哈德门饭店拆迁那会儿,老北京人唏嘘不已、万分不舍。而哈德门香烟热卖了80多年,至今还销量惊人呢。

充当税关的城门

崇文门是收税的城门,不少老北京人可能都听说过,但是究竟在哪儿收、怎么收呢?其实,就在原来的哈德门饭店的位置上。崇文门的税官儿素质不高,不交税的不让过,交了税的还得从您身上再榨出点油水来,以至于老百姓把进崇文门看作是赴汤蹈火。您瞧瞧,这哪儿是税关呐,简直是鬼门关。通常,卖菜的小贩为了避免受到刁难,每次经过崇文门的时候,都在耳朵后边别两文钱,到了门口,税务员伸手自己拿,省得废话更避免冲突。

过去有句老话儿说啊,“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这是说清朝的知县,三年就能赚10万两银子。多吗?得看跟谁比,有人统计过,在清朝末年这10万两银子是比较富裕的普通百姓三年生活费的926倍,相当于现在的4000万左右。但这10万两对于崇文门来说,不过是每年送给后宫嫔妃的脂粉钱罢了。

据记载,崇文门税关每年给后宫嫔妃支配的化妆品钱就高达10万两,这还不算贿赂太监的。清朝太监有句话,叫“内臣盼殊恩,年终崇文门”,这是说崇文门每年都要贿赂太监,为的就是能让太监在皇帝跟前给他们美言几句,保住这个金饭碗。

据说慈禧太后的亲弟弟,也就是隆裕皇后的老爸――桂祥,在当上崇文门税关总督之后收效显著,桂公府立马修缮一新,桂祥倒也实在,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话:“下半辈子总算不用发愁啦。”

酒气飘香却怨声载道

现在的崇文门外大街,早在清朝那会儿可以说是整天里美酒飘香、却又终年怨声载道。这是为什么呢?这得从崇文门的另外一个身份――酒门说起。话说清朝的北京城,有两个酿酒厂,一个在通州,一个在南苑。所有的酒车要想进城,必须得走崇文门,所以崇文门又叫“酒门”,而现在的崇文门外大街,自然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酒道”了。

其实,过去北京的九座城门,都有收税的官员,但为什么老百姓偏偏对崇文门是又恨又怕呢。因为,这崇文门是“酒门”,酒的税比一般的货物都高,但是运送酒的又都是“打工仔”,这收税的也喜欢看人下菜碟儿、欺负弱势群体,往往还对这些“打工仔”敲诈勒索。如此一来,收税人和纳税人的矛盾就愈演愈烈,以至于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所谓崇文门,取“崇尚文德”的意思,但事实上崇文门对知识分子不够尊重,有时还故意刁难。据说所有经过崇文门的商人、游客、学生都得交税,交完之后还免不了受到责难,收税的税官往往会以检查包裹为借口,把学生的书包行李一个一个拆开,乱翻一通,以至于崇文门外经常会出现文房四宝、书本文章满地狼藉的情形。

老北京的“人才市场”

如今的崇文门外,到处是高楼大厦,可在清朝那会儿,这里是一处著名的人市。说这里著名,因为这里出卖的不是一般人,都是犯了罪的官员的家属。曹雪芹的家人就在这儿被当做“商品”出售过。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一部红楼梦就是曹家的血泪史,到了最后荣宁二府被抄了家,除了没收财产,家里的家属奴仆也就都成了“商品”被估价出售。

其实贩卖宦官家属是明清两代的一种刑罚,而崇文门外一带就是进行这种刑罚的场所,这里的买卖不但是公开的,而且还会有告示张贴出来,这样一来就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但不是宣传商品有多好,而是达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目的。因此,这里还有专门的官员负责交易,据记载,负责贩卖曹家的官员名叫“五十一”。您没看错,就是数字的“五十一”,满族人当年有这么一个习惯,拿数字给自己的孩子命名。

不过这种贩卖人口的做法极为不得人心,老百姓门渐渐开始反对人口买卖,所以后来这种刑罚就被废除了。

不敲钟的城门

老北京人都知道,过去北京城有所谓“九门八碘一口钟”的说法。先说说什么是“碘”呢?其实就是一种可以敲出声音的金属片,跟铜锣差不多。每天晚上钟楼的钟声一响,外城各个城门就跟着打碘,就是该关城门了。当时老百姓常说:“城门打碘不等人,出城进城要紧跟。”第二天早晨外城的各个城门再根据钟楼的钟声纷纷开门。但是话说到这儿,外城一共九座城门,为什么是“八碘”呢?这是因为唯独崇文门一年到头都是开着的。

现如今崇文门外大街有一个电车车站,早在清朝这地方是崇文门镇海寺的所在地,为什么会在这儿有一座镇海寺呢?过去,崇文门外有一条护城河,于是民间传说崇文门下面有个海眼,被一只癞头龟给堵着,为了镇住这个海眼,才在乌龟背上盖起了镇海寺。有一天乾隆皇帝做梦,梦见老龟跟他说,“这么些年了,我一直堵着这海眼,这到哪年哪月才是个头啊?”于是乾隆糊弄它说:“您再等等吧,明儿个天亮了一打碘,您就算解脱了。”第二天早上乾隆皇帝一觉醒来,立刻下令崇文门今后再也不许打碘了,以免把老龟吵醒弄翻了海眼。结果老龟就没有出来,这才有了“九门八碘”的说法。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至于这地方为什么不打碘,主要是因为崇文门是京城最重要的税关,每天进进出出的货车特别多,还有很多是给皇城送物资的,所以终年有官兵把守,不能关门,只能每到有事的时候,用钟声来通知老百姓,用以区别其他城门的打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