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学生自尊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方法 运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量表对323名中学生进行测试,利用SPSS 13.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1)中学生的自尊水平受性别、家庭气氛、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影响。中学生的社会支持受年级、家庭气氛、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影响。(2)中学生的自尊和社会支持不受是否独生、家庭结构和家庭收入的影响。(3)中学生的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相关密切,受家庭气氛、家庭教育方式影响显著。

【关键词】 中学生;自尊;社会支持

Study on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m Them. Shao Shujuan, Wang Jingqun, Dou Wennua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m them. Methods Self-esteem Scale(SES) and Social Support Review Scale(SSRS) were used to assess 323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sults (1)Gender, family atmosphere, parental rearing style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self-esteem; grade, family atmosphere, parental rearing style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support. (2)Single-child or none-single-chile, family structure, family income had not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3)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Conclus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social support and family atmosphere, parental rearing style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m.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 Self-esteem; Social support

自尊(Self-esteem)又称自尊心或自尊感,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国际自尊心理协会执行理事长Branden认为,自尊是我们与生活相适应,并且与生活的要求相适应的感受,是人们在应对生活基本挑战时的自信体验和坚信自己拥有生活权力的意志。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自尊作为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它的发展状况不仅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直接相联系,而且作为一个起中介作用的变量,它对个体的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均有广泛的影响。社会支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当个体在面临困难或威胁时,这种联系可以为个体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是心理社会压力与心理障碍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1]。国内外一般把社会支持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方面。自尊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探讨他们的自尊和社会支持,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生的自尊和社会支持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关系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于2006年11月在江西某厂矿中学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该校6个年级347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23份。男生185名,女生138名;初一42名,初二64名,初三65名,高一40名,高二54名,高三58名。

1.2 方法 自尊量表(SES)(Rosenberg,1965)。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分数越高,自尊水平越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1986)。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2]。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李艺敏等人的做法,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改[3]。将第4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题中的夫妻、儿女两栏删去了,第6题和第

7题中的“配偶”改为“父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全部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年级中学生的自尊和社会支持状况 中学生的自尊水平在性别上显示出了显著的差异,女生的自尊得分21.30±4.63高于男生的自尊得分20.07±3.58(t=-2.70,P0.5)。

中学生的自尊和社会支持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表1的数据表明,在自尊发展水平上,存在年级差异。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高一与初一、高一与高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它年级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自尊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不明显,这与其他研究的结论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2 不同家庭背景的中学生的自尊和社会支持状况 中学生的自尊和社会支持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经济收入上无显著差异。见表2、3、4。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在家庭气氛和父母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见表5、6。家庭气氛为和睦安宁与偶尔争吵、和睦安宁与父母分居之间的自尊水平也显示出显著差异。不协调的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学生在自尊和社会支持上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2.3 自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 统计结果显示,自尊得分与社会支持的总分及它的3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有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236、-0.201、-0.200、-0.185。由于自尊分数越高,自尊越低, 所以自尊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它的3个维度之间都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社会支持越好,越有利于中学生自尊的发展。

3 讨 论

中学生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差异。M.Bolognini[4]的研究表明,女性青少年倾向于有着比男性青少年低的自尊;Harter[5]的研究指出,在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更多地报告内部的冲突,女性的社会化更多地涉及在家庭中的角色、人际关系、情感联系,而男孩则沿着更加独立和自主的道路发展,女孩致力于维持这种多种的关系,并保持其协调,自我中心矛盾成为特别突出的问题。

中学生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不受是否独生、家庭收入、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这与以往的许多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生活、成长的压力是没有本质区别的,而家庭会给予子女尽可能多的的物质资源和心理支持,子女所能得到的物质和心理支持也就不存在差异。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们对此已习以为常。所以是否独生、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在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上不造成显著差异。

中学生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受家庭气氛和教养方式的影响显著。自尊和社会支持的总分及它的主观支持度和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除了客观支持外)在家庭气氛和教养方式上显出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极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多数学者认为,主观支持作为“被感知”心理现实,成为实际的变量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自尊和社会支持的总分及它的主观支持度和支持利用度两个纬度在家庭气氛和教养方式上显出显著的差异,而客观支持在不同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上没有差异,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也与中学生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不受是否独生、家庭收入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结果相一致。

自尊与社会支持有显著正相关。可能原因是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依赖性较强,能否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严重影响他们的自尊水平。

自尊并非与生俱来,它的发展是以个人成长的社会经历为基础,受家庭、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认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提高中学生的自尊和社会支持水平,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当代社会大词典》编委会编.当代社会大词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606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

[3]李艺敏.河南省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3):34-35

[4]Bolognini M. Self 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in early adolescence: Development and gender differences. Journal of Adolesence,1996,19(3):364-367

[5]Harter S.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Self System. Handbook of Child Development,1983,4:55-121

(收稿时间:200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