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剥茧抽丝 第1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笔者就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水的电离和pH值》复习课为例,谈谈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练的内容,练的形式。练重点,练难点,练易错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发展。
【关键词】习题课;剥茧抽丝;建构;发展
纵观中学化学教改的趋势,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正上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习题课的教学如果不注重设计的艺术,往往如脚踩西瓜皮——走到哪滑到哪。习题课的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必须钻研和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以剥茧抽丝的艺术设计,设计练的内容,练的形式。练重点,练难点,练易错点。才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发展。
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水的电离和pH值》复习课为例,谈谈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本课时作为一堂复习课,如果再强调一些概念性的内容和基础的计算,或者一味的拔高。对于学生不仅没有任何提高,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怎样高效?怎样承前启后?怎样让学生乐于学习?怎样让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建构?笔者首先对本节的知识进行了分析。
知识点分析:
1.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2.水的离子积常数。
3.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计算,这一知识点的计算类型又可分为:有关基本概念的计算:已知氢离子的浓度求pH值,已知pH值求氢离子的浓度; 有关稀释问题的计算:酸溶液的稀释、碱溶液的稀释;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酸和酸混合、 碱和碱混合、酸和碱中和。其中,酸和碱中和类型又可分为强酸与强碱中和、弱酸与强碱中和、强碱与弱酸中和。而各中和类型中又有恰好完全中和,和酸、碱过量的不同类型。
以上这么多知识点,如果逐条讲解、逐条练习则不仅时间上不允许,学生更会感到琐碎和厌烦,更使教学陷入面面俱到,没有条理,没有重点,处处用力却又处处无力的尴尬之地。
经过思考和选择,我确定一个例题。突破1、2两个知识点,并完成教材体系中的承前启后,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确定Ba(OH)2这一二元碱溶液做为关键点,组织一题多变,完成各有关pH值计算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和重难点的突破。由以上的分析,一堂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精讲导拨的粗步教学设计完成了。
二、教学过程
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例1:在25度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答案:12、 2)课堂伊始,我直接给出以上例子,既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心里准备。这一例题的选择,我可以由此引导学生分析。
①水作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②水在一定温度下的电离平衡。使H+和OH-的浓度乘机是一个常数。提出离子积的由来,并强调一定温度。
③由一定温度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电离平衡影响因素,即温度、浓度。在浓度这一影响因素的复习时又回顾了:假如溶液中加酸,加碱,则抑制了水的电离,加可水解的盐,则促进了水的电离,从而为下一节盐类的水解铺垫,进一步强化这一知识。
④同时这一题的选择又是在学生能解出一个答案,对另一个答案感到困惑的估计的基础之上。在有疑处设疑,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之后能有所思,有所悟。也就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创设一个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困惑,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进入“悟境”。
⑤由水中加酸、加碱使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的变化自然过渡到第二个要点的解决中。
2.pH值的计算
这一部分内容的练习确定以Ba(OH)2这一二元碱溶液做为母体,组织一题多变,完成各有关pH值计算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和重难点的突破。具体设计为以下7个小题:
(1)有关概念类的计算
0.05mol/l的Ba(OH)2溶液的pH值?
pH=12的Ba(OH)2溶液的溶质物质的量浓度?
(2)有关稀释问题的计算
0.05mol/l的Ba(OH)2稀释1000倍后的pH值?
pH=8的Ba(OH)2溶液稀释1000倍后的pH值?
10ml 0.05mol/l的Ba(OH)2溶液与20ml HCl混合后的pH值?
(3)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
10ml 0.05mol/l的Ba(OH)2溶液与20ml CH3COOH混合后的pH值?
10ml 0、05mol/l的Ba(OH)2溶液与20ml H2SO4混合后的pH值?
教学时,在简单的点明酸碱性和pH值之间的关系之后,对有关计算简单分类(概念类、稀释类、混合类)。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做过的习题有一个粗略的归纳。消除学生为解题而解题的麻木状态。消除学生对题目变化的恐惧心理,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点明CH+和pH值的换算是基础。
而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如果已知的是碱性溶液,如何从COH-过渡到CH+,然后再计算pH值。这就要求学生思维有较好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其中从COH-过渡到CH+往往成为学生的思维障碍。而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元和二元则更让学生倍感困惑。
以Ba(OH)2溶液为例设计一系列练习正是基于以上两个难点的考虑之后,剥茧抽丝理出的一个关键点。而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练习,让学生在体会拾级而上的成就感中训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兴趣。正是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人本化和学习过程人体化的体现。
三、反思
1.习题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习题课教学设计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师根据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过程的人本化出发,以引导学生发展个性,舒展自我,提升能力,训练思维为归宿。
2.习题课教学设计应注重知识人本化和学习过程人本化
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弱化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作用。知识人本化,不仅注重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顺序和规律来组织教学。而教师在以知识为载体组织课堂时,更应注意以人本主义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理解、感悟、批判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则是一位促进者、引导者和帮助者,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平等中的首席。
3.习题课教学设计应注重问题为导向
散文化课堂设计的注重问题为导向,推动整个课堂,层层深入。问题的设计是整个课堂成功的关键。要求教师设计课堂是要有“3W”意识(“3W”即 “where、what、why”)。where (即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把握班级学生当前的现状,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情况是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前提。what (即怎样到那里去?)也就是问题的设计艺术,这是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关键。当然一切都是在why(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为了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的。然后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步步设疑,步步引导。
4.习题课教学设计应注重关键点的把握
一堂课可能有好多个重点内容,难点内容。那么在这些重难点里选取一个为关键点,剥茧抽丝艺术化的组织课堂教学。让一切教学设计围绕着它,为它设计引课,为它设疑启发,为它设计练习巩固,为它设计结课,从而真正起到以点带面、剥茧抽丝。
【参考文献】
[1]谭顶良《学习风格论》南京、江苏出版社1999
[2]郭元评《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重建》课程研究2000
[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2、7
[4]《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3
[5]《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2
(作者单位:浙江省景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