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吉本芭娜娜《厨房》论女性主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吉本芭娜娜《厨房》论女性主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日本作家吉本娜娜厨房》的分析,探索了该书所具有的疗愈能力。除了文学本身包含的剧情疗愈力外,该书还具有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的一些主要特点。它既是对心理的疗愈,也是对身份的赋能。

关键词:吉本芭娜娜 《厨房》 疗愈 女性主义心理治疗

日本当代作家吉本芭娜娜的代表作《厨房》,1987年获得第6届海燕新人文学奖,1988年又获第16届泉镜花文学奖,被25个国家翻译出版。除了上述的文学成就外,《厨房》一书也引起了学者对其疗愈能力的探索。例如,刘喜萍在分析该书时,便指出书中包含了一种透过死亡获得新生而进行的疗伤,主人公美影在逆境中积极成长最终走出人生困境。在读完美影的故事后,读者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一番触动,在消极事件中汲取正能量。

这种由阅读带来的积极心理改变,其实在心理咨询中也得到认可和广泛使用。一般而言,无论心理咨询师所持的治疗流派是哪种,他们都会向来访者推荐一些阅读物或影视作品,以此强化咨询中的观点。而且,这种传统在临床心理学中由来已久。举例来说,心理治疗师针对儿童、女性、受侵犯者、生活在跨文化的人,以及其他情绪和人际问题的处理上,都会适当地给出阅读建议。

结合吉本芭娜娜的《厨房》来看,阅读给人带来的治愈能力,似乎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这种能力既包含在文学内在机制里,又体现着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的一种哲学。下文即对此两点展开分析。

一、文学内在包含着疗愈的能力

如马克思所说,文学起源于劳动,取材于生活。这种判断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没有劳动生活,人们的文学素材无处可寻。然而,这种说法过于笼统,难以解释更深层和内在的文学创作机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此做了很好的补充。他认为,文艺创作与潜意识的活动密切相关,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作家无意识心理的外部表达,是作家自己的白日梦。确实,劳动中的人无法进行文学创作,只有在劳动之余的茶余饭后,才有闲余时间和精力。然而,文学这种“外部表达”仅仅是意识对潜意识的转译吗?弗洛伊德认为不是这样,在整个意识内容的转换过程中,潜在的或无意识的内容已经面目全非,换了一种样子释放或变现出来。基于这样的心理动力观点,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那么,读者被唤起的心理机制就是前快乐期(如口唇期)的一些既存欲望。这些欲望或冲突得到释放,心理就能达到平静状态。

在小说《厨房》的故事开头处,作者几乎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人生困境一股脑地写出来:“我,樱井美影,父母双双早逝,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上中学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几天前,奶奶竟也离我而去……”虽然死亡一直是吉本芭娜娜的一个主题,常常出现在其故事中,但这种戏剧性的死亡情结更是作者进入幻想的一种方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阅读吉本芭娜娜作品的读者,也同样是从这种颇具创伤性的入口进入幻想之境的。随着剧情的发展,主人公慢慢接受了当下的事实,并与社会现实生活慢慢有接触,融入社会。最终,一个忽然的正向结局改变了整个幻想的意境,且人物的心态也发生积极朝向的改变,正如书中所写的:“我会不断成长,经历风霜,经历挫折,一次次沉入深渊,一次次饱尝痛苦,更会一次次重新站起来。我不会认输,不会放弃。”同样,《厨房II》也是一样的结构。从一开始的“秋末,惠理子死了”到文末的暖洋洋的房间,一个正向的起承转合,让读者看得心中正能量油然而生。从一开始对惠理子之死的茫然无措,到最后接受惠理子的死,同样是一个令人治愈的过程。

可见,光从小说文字上的运用和故事结构上的特色,就足以显示出《厨房》具有的正能量和疗愈力。而这种疗愈的实施,是透过让读者进入作者构建的故事剧情,随着故事的改变而慢慢进行的。因此,这也是文学内在机制的一种治愈表现。这种心理治疗的方式,可以用多种心理理论解释,比如行为治疗中的榜样说,即有某种心理问题的读者,通过学习书中主角是如何一步步改变,进而掌握走出当下心理困境的方法。

二、女性主义的心理治疗哲学

女性主义心理治疗,与其说是一种治疗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哲学。它将许多女性主义的思想、批判和价值观融入心理治疗的实践过程中,表现在许多具体的治疗方面。比如,这种治疗哲学认为患者是有能力的(赋能过程),是自己经验最好的专家。从小说《厨房》来看,女性主义的表现不是因为作者是女性的,也不是因为主人公是女性的,而恰恰是因为这里的一种治疗哲学。小说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领悟、对物质世界的争取,慢慢走出心理阴霾――这个过程和女性主义心理治疗中的赋能一样,正是赋给了当事者一种精神和力量。另外,从关注女性和少数人群的题材来看(惠理子是一个变性人),《厨房》也可谓一种女性主义倾向的尝试,尤其对文中的惠理子的平淡而冷静的叙述,让读者感到一种包容。而这种包容容易是我们面对无常的人生变数时,所应具备的一种心态。在女性(也包括变性人)的意识提升方面,文中也赋予了十足的能量。这主要体现在《厨房》里的女性人物,完全不同于刻板的日本女性人物,她们能独当一面,自立自强,甚至惠理子从男性变成女性也无形印证了从女性“身上”获得能量的涵义。

参考文献

[1] 吉本芭娜娜.厨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 科特勒.治疗型心理咨询入门:来自行业的声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万向兴,赵翔.论电影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1).

[4] 郭爱妹.女性主义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 刘喜萍.论吉本芭娜娜文学的“疗伤”功能[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2).

[6] 史维.超越于意识之外――弗洛伊德论文学起源和读者接受理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