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不同视角下税收负担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不同视角下税收负担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国家税收制度的灵魂以及杠杆效应发挥的有效着力点,税收负担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政府执行力和推进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打破“减税”和“潜在反减税”两种势力的博弈,提出合理化的税收负担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不同视角深入剖析了我国税收负担的现状,这为优化税负结构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执行思路。

【关键词】税收负担;国家视角;区域视角;产业视角;主体税种

1.税收负担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税收负担内涵的界定,形成了“承受说”、“牺牲说”、“损失说”、“后果说”等不同的版本。尽管出发点有所不同,但其落脚点终究离不开“负担”两字。实质上,税收负担是政府依托权威性,借助一定权力的前提下无偿分享纳税者所创造的价值,而给其带来的显性或隐形的损失。税收负担是政府“征”和纳税者“纳”两种行为博弈下的结果,表现为资源和财产分配上的数量关系。对于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政策制定者要准确把握公平效率、确定和适度等原则,进而提升税收负担的整体效率性。

2.基于不同视角税收负担分析

2.1 宏观国家视角

宏观税收负担的统计和计量口径主要包括大口径、中口径和小口径。其中,大口径税负可以用政府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比重来衡量。中口径税负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小口径税负代表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于受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本文采用中、小口径对宏观国家税收负担进行了测算。从表1可以看出,宏观国家税负在2001-2012年间呈上升发展趋势,这可能得益于经济价值总量的增加。税收收入高度依赖于经济发展所创造的价值。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经济价值总量和税收负担呈同向发展。例如,从200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依次为18.15%、8.55%、17.78%、17.77%和9.82%,相应的税收负担增长率为18.85%、9.77%、23.00%、22.58%和23.40%。

2.2 省际视角

针对不同省份的税收负担,本文采用本省税收收入占本省生产总值的占比来衡量。根据图1所示,税收分担在不同省份表现出了差异性,北京、上海地区的税收负担水平远大于其他地区,这与它们较快的经济发展步伐有着紧密联系。

2.3 产业视角

由于经营内容、价值创造方式以及承担税种的不同,三大产业在为国家创造财富和筹集财政资金来源的贡献度上显现出了较大差异。从图2(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税负)可以看出,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的税收负担最低,第二产业的税收负担最重,第三产业税负逐渐向第二产业逼近。从时间趋势来看,第三产业在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发展,第二产业税负除2008年有所下降,其他年份都处于增长态势。工业是集中全社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产业,附加值较高,这可能是导致第二产业税收贡献度和税收负担增加的一大原因。相反,我国农业产物基本属于初级产品,净增加值低,利用水平低,进而导致计税基础低于第二、三产业。

2.4 主体税种视角

流转税和所得税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双主征税种”,在税收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一般认为,税种税负可以采用宏观和微观两种方式来度量。囿于数据可获得性、连续性和结果可比性,本文采用宏观计量口径对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税收负担进行了测度。即税种税收负担率取决于税种税收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从图3(从上到下依次为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税收负担)可以看出,2006年是增值税的转折点,税负结束了前期的增长历史,向下降趋势阶段迈进。营业税负在2008年出现了降低的异常情况,其它年份都保持增长水平。与增值税和营业税相比,消费税的税收负担整体水平较低,但波动性较大,分别在2004年和2009年出现了转折点。从图3不难发现,在2001-2011年之间,增值税承担的税收负担都较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缴纳增值税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近年来,营业税和增值税在税收负担差异空间上有不断缩小的迹象,这对平衡各税种税负上来说是一个利好信息。

3.结论

合理的税收负担对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提升个人生活质量都发挥着积极的外部性效应。不合理的税收负担则会打击纳税者的劳动积极性,降低政府经济执行力度,最终通过扩散效应破坏整个国名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局。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宏观税收负担在时间上呈上升态势,不同的省际、产业和税种,税收负担水平表现出了差异性。从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的调整、区域税收政策制定、产业结构优化、主体税种税负调节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推进税收负担完善的步伐和进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波.宏观税负、产业税负与结构性减税政策[J].税务研究,2010(1):25-29.

[2]张阳,雷良海.我国地区间税收负担差异研究[J].税务研究,2002(12):56-59.

[3]张召朋.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改革发展,2010(8):6-8.

[4]孙玉栋.我国主体税种税收负担的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2006(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