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人体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中的一点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人体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中的一点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人体解剖学九大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脉管系统具有极其的重要性,它是整个解剖学学习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因此能否让学生掌握好脉管系统,将直接关系到以后解剖课的学习。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03-01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人体解剖学九大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脉管系统具有极其的重要性,它是整个解剖学学习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因此能否让学生掌握好脉管系统,将直接关系到以后解剖课的学习。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明确脉管系统作用,指明学习方向

在脉管系统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明白脉管系统与内脏系统乃至整个人体的关系,当然在学习内脏学时也要提到脉管系统的功能,以便为现在学习脉管系统打下一定的认识基础。这个要点的解决,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上述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楚脉管系统的功能结构,更主要的是使得学生对人体的认识从人体解剖学的分散认识过渡到整体人的概念认识,也就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这一概念链。教师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脉管系统就是人体内的“运输”系统。血液、淋巴液就是“运输工具”,好比现实中的飞机、汽车、火车、轮船,所以,血液、淋巴液在人体内就是可以运输各种物质的运输工具,食物的摄入体内、废物的排泄、生命代谢过程的各种产品等都要靠血液、淋巴液来运输。血管、淋巴管道就是“路”,就是血液、淋巴液这些运输工具行驶的道路,也像现实中一样是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可以到达全身各处,直达细胞旁边。心脏呢?就好比“发动机”,提供动力,让“运输工具”血液、淋巴液在血管、淋巴管道“路”上驰走。经过这样的类比说明,并在整个脉管系统教学中重复灌输这样的思维认识,让学生能很快地明白整个系统的真实作用,能快速地接受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了解脉管系统、血液、淋巴液与人的生命的真正关系。

2 精讲脉管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结构,扫清学习障碍

很多学生在脉管系统的学习中,对基本结构的理解不深,例如:不清楚动脉和静脉的具体概念,结果在学习血液循环时陷入误区,认定解剖图当中红色血管为动脉,蓝色血管为静脉,学习效果当然就很差。经验告诉我们,基本概念结构的准确把握是提高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前提。全面深入理解概念结构比积累大量信息更为重要,它能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无论再繁杂的内容,都离不开对结构的理解。所以我总是把脉管系统中的概念结构给学生重点讲解,例如:脉管系统中的五种瓣膜:右房室瓣(三尖瓣)、左房室瓣(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静脉瓣。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就明白了脉管系统中的五种瓣膜实际上就是控制开关,只单向开放,让血液循环单方向流动。

3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化抽象为形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多媒体教育作为辅助教育技术进入了医学教育领域,并日渐显示其优越性。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也积极地将这项新技术、新手段引入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CAI课件设计,克服解剖学传统中的不足,使医学生对人体每个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血供、神经支配等有一定了解,为医学生今后在活体上诊治疾病奠定必要基础。如心脏的解剖及泵血功能中血液动力学改变,我们以三维动画和实体录像等形式,形象、生动、直接的展现出来,使原本深奥的理论一目了然,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且印象深刻。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适当板书,对于吸引学生的注重力,使学生产生必要的笔记思维练习过程;适当提问、展开讨论,对于增强学生注重力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同步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网络的普及也给教学带来了方便,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自学,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开拓了视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遵循针对性、适时性、适度性原则,留出时间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与学生交流,并针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及时调整,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熟悉过程的飞跃,使教学过程达到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效果。

4 结合临床实践,让学生学会思考

脉管系统的内容相互联系多而繁杂,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临床常见的病例,效果会出奇的好。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脉管系统疾病,但学生对其病因、病理和体征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可以把疾病的病变部位告诉学生,让他们分析可能会出现的临床表现,之后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对心脏及其血管的功能理解就更深了。例如:在讲解“危险三角”时,教师可设计问题“面部危险三角区皮肤破损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就不得不思考面部危险三角区血管分布特点及走行,而且思考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正确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危险三角”的学习也变的较为容易,这样学生就会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久之,也就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对以后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