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安恩和奶牛》的主题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恩和奶牛》的主题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笔者认为,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不能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参,或者引向自己既定的方向,而应该真正地遵循“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原则,让学生在作品中获得自己的真实体验。

正常情况下,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时,都是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来进行,其中尤以对人物的分析为重。因为从概念上看,小说是借助于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这就指出,把握人物外在和内在的形象特点,对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

《安恩和奶牛》这篇小说是近几年出现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解读本文时,我们会扣住“牲易市场”这一大环境,以奶牛的“卖”与“不卖”为主线来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层层设悬,让读者带着满肚的疑问,到文章的结尾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奶牛是不卖的,它太孤独了,安恩要让它来散散心。进而,我们能提炼出小说的主旨: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人类应尊重世界的任一生命。

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是毫无异议的,或许这正是作者创作的初衷。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去把握作者的这一思想,去体会,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本文还有隐性的主题,这是值得我们教师关注的。

一、 讽喻社会

首先,作者设置的故事环境是一个牲易市场。那么在这样的地方,一头奶牛被人牵来,别人会去考虑牛是否“孤独”吗?可能只会考虑这头牛值多少钱;其次,作者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对奶牛进行了细致地刻画,然后点明“它是一头好母牛,而且显而易见已经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而且,作者在刻画奶牛的时候,突出“它的浑圆的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这就明白无误地传递了这样一种观点:奶牛就是产奶给人喝的,老了就宰掉,而这一观点的产生与“牲易市场”这一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再次,在和安恩交易的一些人中,作者重点突出的就是:一个锱铢必较的人、一个穿着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实际上除此以外,我们回过神来想想:一个老人,牵着一头健壮的奶牛,来到了牲易市场,会给人什么印象呢?所以,在分析课文的中途,我曾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安恩牵着一头奶牛来到了牲易市场,给别人造成了什么样的误会呢?这一误会说明了什么呢?由此,我们可以有这样一种观点:作者借助这篇小说,是为了讽刺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一种较为直接的交易利益关系,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利益之外,人们很少会想到其他。

二、 孤独与关怀

在课文开头,作者直接点明这是一头“孤独的奶牛”,接下来,作者在第一段中花费了大量地笔墨刻画了安恩这个老妇人的外表“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一般来讲,人物刻画是小说的重点,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作者如此刻画安恩的目的是什么?仅是为了表现她的善良和勤劳、体贴?事实上,当一位“老妇人”牵着一头“孤独的奶牛”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她们在牲易市场显得是那样的另类。奶牛是孤独的,那么安恩呢,她孤独吗?从人物描写上可以看出,安恩在来市场之前是经过了一番打扮的,变得很干净,很体面,但掩盖在这样的外表之下的安恩无疑是孤独的,她也渴望有人来关心“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所以,她牵着她的奶牛来了,不仅仅是为了奶牛,也是为了自己。

三、 关于“善良”

安恩是善良的,她为了让奶牛不再孤独,来到了牲易市场,宁愿让别人对自己产生误解。“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读到这里,我们确实会被安恩的善良打动。但我们不禁要问一声:安恩真的“善良”吗?因为文中有这样一句:“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么,奶牛长大后产下的小牛犊哪儿去了呢?可以说,奶牛孤独的原因在于安恩,是生活让安恩卖掉了小牛犊。由此,在安恩带奶牛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的背后是否包含了另一种情绪?笔者认为:她的善良应是内心中对奶牛愧疚的外在表现。

【工作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西场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