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戏马台”剖析楚汉体育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戏马台”剖析楚汉体育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

摘 要 徐州户部山戏马台为楚汉时期项羽所筑,以观战士戏马,融军事体育价值于一体,并作古代体育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古代体育文化。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戏马台所折射出的古代体育文化“戏”、“马”、“台”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戏马台 剖析 体育文化

一、前言

有徐州第一名胜古迹之称的“戏马台”位于徐州市中心区户部山岗之上,其最初是为项羽戏马阅兵所筑,后为刘裕登高宴僚所用。这不仅源于其独特的政治军事价值,还有其深厚的古代体育文化,特别是古代体育建筑文化的蕴藏。也正好反映出了我国社会对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筑的冷漠态度。本文从“戏马台”这一特色体育建筑出发,剖析其内在蕴藏的楚汉体育文化,旨在唤起人们对楚汉体育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开发意识。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戏马台”中蕴藏着的楚汉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戏马台”中蕴藏着的楚汉体育文化进行了剖析与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戏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武”和“戏”这两个现在含义迥异的字,却都与“戈”有着不解的渊源。正所谓“止”“戈”为“武”,“又”“戈”为“戏”(“又”为手型,表示“取”)。“武”是“以武力制止战争”的含义,是军事作战的艺术;“戏”是源于生活的又一种竞技表演,是民众生活艺术的反映。“止戈为武”——放下武器是武术的最高境界,制止纷争是习武的最终目的;“又(取)戈为戏”——兵器的目的不在是为了习武,而是为了娱乐。一取一放间,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武德的尊崇,对于休闲娱乐的回归,对于体育功能的追求,可见一斑。从战争中的“兵器”,到民间生活的“百戏”,可见中国古代体育的虽起于军事,却繁于市井。

由此可见,“戏”在中国古代各色体育活动的诞生于发展与军事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代体育的很多项目都是源于军事训练的需要,不仅如此从六艺中的“射”、“御”,春秋战国时的“拳勇”、手博、“举鼎”,隋唐时期的“武举”,明清时的武艺和技击都可见一斑。

(二)马

戏马台最初为项羽阅兵所用,同时也蕴含了楚汉时期“马戏”的内涵。中国马戏的起源,应从历史上畜牧马和使用马这两方面的发展情况来分析。从出土的实物看,战国以前,中原兵将作战及达官贵人出游均以马驾车,人在车中而马不单独作为坐骑。战国时期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为富国强兵,于公元前307年在国内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军事改革,命士兵脱去汉服长袍大褂,改穿胡服窄袖短衫,废车战为骑射,在中原地区首创了单骑作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此后,中原各地才逐步有了单骑作战的习惯。单骑为马戏的起源产生了重要条件。

通过以上文献记载分析,“胡服骑射”是中国马戏产生的重要条件,楚汉交战提高了“马术”需求,随后汉武帝时期,官马民养"是马戏产生的基础,汉政府对诸技艺的大肆提倡是中国马戏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楚王项羽在建筑戏马台之时,虽不曾提出“马戏以为乐”的明确观点,但是在楚王的生活中,观马阅兵已经体现出其重要的体育娱乐价值,并成为中国古代马戏文化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并折射出了楚汉时期军事体育的特点。

(三)台

台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高而平的建筑,又称平台,一般用土石和砖头垒砌而成,用来眺望或游观之用。事实上,很多著名的古台并不只是一座孤立的平台,台上常建有宫苑。现存的北京北海的团城,就是一座著名的古台。它是一座5米高的圆形城台,面积约4500平方米,台上有殿、台、廊庑等建筑物。台也有用来观测天文和气象的称观象台、天文台。北京建国门内有一座砖砌的高台建筑上陈列着大型的铜制天文仪器,原是明、清两代的天文观测中心。军事上用来传递战争消息的称为烽火台。长城内外就筑有很多烽火台,如遇敌情,白天燃烟,夜间点火,以传递信号。长城上每隔300米至400米筑有一座墙台,呈方形,是士兵巡逻放哨的地方。至今在“丝绸之路”上还能看到不少当年的土台,都是古代的军事建筑设置。

我国古代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的举办地一般都在“台”上举行,比如角抵,文献通考上说,作为宫廷的娱乐活动,角觝是各种表演节目的压轴戏。摔跤手临上场前,左右军就擂起大鼓。在急鼓声中,一个个上身的壮士绕场而入,寻对扭摔:一交上手,场外的观众就呐喊助威。分出了胜负之后,观众欢呼,急鼓三通。此台多称为“擂台”,而此种项目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可观性。由此可见在楚汉时期,源于军事战争需要的马戏列入体育项目后,其激烈的对抗性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使它称为当时极具观赏性和实用价值的比赛项目。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戏马台”为切入点,探讨传统体育文化、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取向,并在深度研究体育建筑同时,提出了如何在新时期形成有徐州特色的旅游——体育旅游,进一步明确体育建筑在促进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从而使历史文化古城——徐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郭殿崇.谈“户部山”与“戏马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1).

[2] 李小龙.纪念性建筑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取向[D].合肥工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