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色彩美及其神性意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中世纪时期出发,探讨了在这个时期的色彩美,特别是在服饰艺术方面,如何做到上帝光辉的彰显,使艺术通达神圣的殿堂,使其自身具有神性意味。
关键词:色彩;神性;中世纪;服饰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16-01
一、色彩美作为上帝光辉的彰显
9世纪的著名神学家爱留根纳认为:每一种事物都分有上帝的神圣本质,因此每一种事物中都闪烁着上帝之光。如果说上帝是太阳,那么世间万物就是万盏明灯。用光来比喻上帝的存在。基督教艺术中对光的追求,实际上就是对上帝的崇尚。
对于宗教而言,美就是神性的感性显现,没有感性的形式,神性就无法表现出来,而但凡与宗教相关的感性形式,也都需要能够成为神性的表现,上帝光辉的表现。宗教的服装就是最为典型的表现之一。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记载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是服装的起源,身体是欲念的象征和表达,服装是神对人的救赎,是后来道成肉身的基督的预表,是遮蔽身体,对欲念的遮盖。由此可以看来,一方面,服装被作为神圣性的标志;另一方面,对于服装的理解依赖于对人的身体与心灵关系的理解。在很多情况下,服装被视为一种遮盖,对身体的包裹,宗教服装对美的表达就由此得以规定。服装自身具有的这种象征意味,通过人的着装达到与神的沟通。这个时期,服装的主要功能被用来遮蔽身体,款式、材料都不被强调,而本身具有象征性的色彩就成为表现及区分不同意味的重要手段。而且自原始时期以来,颜色就因其丰富的内容,能给人以不同的联想、表情性和象征性,而被用作装饰区分,成为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色彩的联想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远远要比形式美的另外两种属性强烈的多,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说到表情作用,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一筹,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也望尘莫及的。”[1]比如伊斯兰教中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服饰为全白常服,白色长裤,头戴一条白色头巾,犹如传统的处女装饰,以示圣洁。颜色在不同的中有着不同的规定,但是都象征了各自的宗旨及其意味。
“对太阳的欣赏,与其说是它的灿烂照耀,不如说是它象征着上帝的光辉。”[2]在整个中世纪时期,色彩美因其象征的特性分享模拟上帝的光辉而普及于各种艺术形式中。
二、从色彩的象征到神圣的艺术
在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中,他认为艺术与美的本质在于模仿。“艺术与世界之美是模仿现实世界的,而现实世界则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因此,艺术和美的事物与理念相隔两层,是模仿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3]柏拉图认为万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分有或模仿了美的理念。在奥古斯丁神学美学观看来, 一切大自然的美都是上帝之美的一种象征,万物的美来源自于对上帝的分有和模仿。因此,赞颂这些美,就是赞颂美的创造主――上帝, 艺术的使命就在于此。奥古斯丁对色彩等感性因素所表现的与描绘的东西,他认为对此,不是凭肉眼,而是凭心灵去认识。而且他相信以肉眼所见之物愈是接近心灵理智之物,它便愈加完美。正是这种心灵上的认识,使色彩成为上帝之美的模仿,象征了神圣的意味。
分享了上帝的美的色彩的运用在整个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领域极为广泛和重要,除了服饰,还有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广泛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色彩玻璃镶嵌的花窗和室内的玻璃画,特别是当阳光透过那些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彩色玻璃时,玻璃窗上宗教内容的形象仿佛产生了巨大的神力,室内光影交错,气氛更显得虚无缥缈,顿时营造出一种天国无限神秘的幻觉。
中世纪宗教服装同其他的各种艺术形式一样,最初都是作为宗教的装饰,更主要的是对神的品性的表现和赞美。上帝对人类身体的遮蔽,就要通过服装来追求显现,利用色彩为其赋予象征意味,显现上帝之美,和一般的百姓,世俗之人进行区分。服饰这一艺术形式,因为上帝的需求而展示其神圣的一面。
上帝是中世纪艺术的根本主题,艺术的使命也在于歌颂上帝和为宗教神学服务,艺术的象征具有着神圣的意味。“世间万物之所以美,在于它们分享了上帝的美,而艺术正是这一分享的表达,以及对上帝的神圣美的象征。”[4]
艺术不能满足于一时的声色之娱,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情感补偿;艺术应当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出意义,为人类创造一个超验的价值世界。色彩作为艺术表现不可缺失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时期的神性意味的象征对文艺复兴时期乃至现在的艺术创作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孟沛,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
社,2008.
[2] 张贤根.美的规定:从理念、灵魂到上帝――柏拉图的
理念论对中世纪美学的影响[A].载范明华,彭万荣,主
编.美学与艺术研究[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梯利.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4] 杨道圣.服装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张 博(1984-),男,汉族,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广告与传播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