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师引导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师引导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引导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学习兴趣分成了三个等级,第一是有兴趣,第二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第三是保持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尽量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让学生一直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布鲁纳说:“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需要,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后就会产生有力的动机。”其实,这种好奇心就是学习兴趣。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引导学生保持兴趣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条件,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1.创设温馨的学习氛围。初中生的年龄毕竟还偏小,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差,温馨的学习氛围能让他们心理放松、专注学习。我们可以采用课件播放的形式,以动态的画面和愉悦的音乐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小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比如学习Unit 2 My day (见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这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无论从范围上还是从理解难度上都不大,在学生充分预习词组的读音和含义的基础上,我采取了竞赛活动的方式。首先将全班分成男生和女生两大组,比赛活动分“词汇比赛”、“朗读比赛”、“作文比赛”、“问答比赛”四种。词汇比赛3分钟,要求选派代表到黑板上写,对1个加10分;朗读比赛则要求男生组朗读女生组写出词组并解释含义,反之亦然;作文比赛,限时6分钟,男女生组分别分成四人一组,参考黑板上的词组讨论,为Millie设计一天的活动安排,要求不少于5项活动并且安排要合理;问答比赛是从男女生组中各抽出一篇作文,在投影仪下展示2分钟,然后由男女生组各提3个问题,让对方回答,每回答正确加10分,错误扣10分;最后,决定胜负。这样的活动很有刺激性,学生自然有兴趣。

2.永不批评,经常激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上的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英语教学,就要像苏氏所说,要时时刻刻给学生以鼓舞,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千万不能动辄批评。这样,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才能长期地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新课标下的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学出趣味、学出干劲,引导他们从学会到会学。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每一次测试的结果都告诉我们,有些学生之所以考得不理想,不是他们的脑子笨,是他们没有主动参与教学。不能积极参与受很多因素左右,每一个因素都可能使学生丧失或减弱兴趣,因此,了解学生,让他们轻装上阵是每个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一次上课前,我发现有个内向的女生闷闷不乐,一问,才知道她的英语作业错了两题,自己恨自己,正生闷气。上课时,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女生有强烈的上进心,单凭这一点,就肯定能学好英语。这表扬使她立马精神了许多。下课前我出了两道题,喊她到黑板前来做,她全对了。由此我体会到,解开学生心中的纠结是引导学生会学的基础,教师不仅仅是教知识的。

2.引导讨论思辨。比如,人称代词作主语时用主格,在陈述句中置于谓语动词之前。当学生用错了这一语法时,我绝对不会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讨论,这样,他们的记忆才会深刻。

3.引导信息反馈。这种做法是要求学生把没有学会的内容随时告诉老师,以期在下堂课中及时补救。

实践证明,这三种方法互为辅佐,只要长期坚持,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将不是一件难事。

三、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评价停留在考试与测验上,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评价功能的全面性,即使新课标已施行十年,还有不少学校、不少教师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评判的主要量化标准。事实上,英语教学目标中有许多是难以通过“纸笔”测验评价的。新课标倡导形成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我在评价中尤其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我认为,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学生的内因和行为,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以产生无尽的学习动力。这里,并不是否定同学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评定等其他定性定量的方法,只是说,其他的所有评价都是外因,而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是主要的、核心的因素。引导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正确评价自己:一是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与进步,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不能被点滴的进步蒙蔽了双眼,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二是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既不能因学习的落后而灰心丧气,也不能对自己的退步无动于衷。

一个称职的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引导者。而一个称职的引导者,必须将“学生是主体”这一先进教育理念永远植根于心中和体现在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