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农村,新鲜生产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农村,新鲜生产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的活化与复兴,提高在地人的生产水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检验一个乡村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当新的理念、新的返乡青年被新的时代浪潮推动着涌入乡村时,带来了种种新的工具和理论。但是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真正适合乡村发展的模式?旧的一套农村的生产方式难道就过时了吗?返乡青年要如何与农民携手合作?面对这些问题,先行者们有他们各自的经验与看法。

廖嘉展

开启桃米村的青蛙时代

我刚到桃米村时,正面临着严峻的灾后重建的困境。当时要找出一种新的重建可能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台湾 “9・21地震”之后,我们在地震重建时进入桃米社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乡村的穷。桃米地处台湾地理中心的南投县埔里镇,是一个只有1100多人的小型社区。“9・21地震”造成了埔里镇921位乡亲罹难,6206栋房屋倒塌。在地震所带来的巨大伤痛背后,产业的没落,其实是社区居民一直在徘徊,一直想说的问题。

当我们进入社区之后,听说如果地震之后不能发展新的产业,那即便房子盖好了,大家还是不能待在自己的故乡。即便是当地最重要的麻竹笋产业,也无法让回到家乡的青年人以此为业。村民说这是个穷得连鬼都不敢来的地方,那我们应该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重建?彼时,我想的最多是如何让大家愿意在灾后互相取暖,并能够展开共同行动的各种可能性。在这样艰苦环境下,关于愿景的讨论变得非常重要,我们没有运用特别的方法,只是在整合社区的所有资源之后,发现了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桃米村的青蛙。

面对灾难,重建中的桃米村还有什么能够依靠?很容易让人忽视的是,桃米村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单单青蛙就有23种,占据了台湾29种原生种蛙类的80%。所以我们就在猜想,生态有没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在研究生态和产业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了国外以生态旅游和生态社区为发展模式的成功案例,思考把地震之后的桃米定位为结合以生态保育为前提的生态旅游,结合生态社区发展的桃米生态村发展模式的可能性。 在桃米社区重建中,廖嘉展带领的团队通过合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建立“桃米青蛙村”,同时对当地居民进行技能培训使之成为生态解说员,让居民“拿起麦克风就有饭吃”,从而

让桃米社区在生态保育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

但是回到现实中来,如何说服村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桃米社区的居民一来没有资本,二来没有技术,三来也没有土地。这种情况下,桃米的山林与生态资源就成为了它最重要的资本。当我跟村民说,之后你拿着一个麦克风就有饭吃,通过这种生态旅游的模式能够改变整个社区的时候,基本上整个社区的朋友都不相信。甚至觉得如果有这样一天的话,他愿意把头砍下来给大家当椅子坐。所有人听了都觉得很不可思议。没想到真的有这样一天。作为一个在知识层面可以理解的新的可能性,结合国外的经验,我们通过新的学习与新的情境营造,让农民愿意重新来认识自己的故乡。

台湾农委会特有生物保育及研究中心里的研究员彭国栋老师率领研究员来社区,帮我们做了生态物种的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一起号召社区中年轻的朋友参与到这行列。在这样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故乡的物种,他们深受感动。大家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故乡,产生了对于自己家乡一种新的认同感。村民们愿意开始在地震之后,通过不同的学习模式,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这是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培养了30位青蛙、蜻蜓、植物、鸟类的解说员。在试营运展开之后,村民们通过解说拿到了收入,形成了新的经济模式。村民们更加愿意用行动发展自己的事业,建设自己的家乡。(部分资料借鉴2015 SMART乡创・回归美丽乡村峰会廖嘉展老师演讲词)

陈统奎

返乡人要用知识改变乡村 陈统奎在2012 年返乡创业,在家乡海南省火山村带领荔枝农进行“转型自然农法”实践,培育不含除草剂、不添加农药的荔枝。

在我回去卖荔枝之前,我们老家已经普遍使用化肥、除草剂、农药。我就跟我父亲以及我村里的种植能手说了要做自然农法,想动员我父亲他们转型,他们直接就摇头表示不可接受。一直到了2012年,我们开了返乡论坛,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创始人唐天乐到我们家看了荔枝园,就鼓励我是不是可以带着农民转型自然农法来卖荔枝,说可以拿到北京农夫市集上去实验。在他的鼓励下,我们先从两户的荔枝农出发,拿出一些荔枝园来试验,不要用除草剂、转型自然农法,而且要检测没有农药残留。2013年,我们的荔枝到北京农夫市集,提货价四十块一斤,后来我们宅配时加上快递费用,卖到198元。我们的定价是从北京农夫市集上定出来的,后来一抢而空,一共卖了差不多一千份。这个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到了2014年,我们就花了更多的力气在淘宝店上做销售,效果也非常不错。

而在这之前,他们还是走传统渠道,农民没有议价权,我们的火山村荔枝王贵的时候22块,低的时候3、5块,价格产生剧烈的波动,而在这个波动之中,农民没有一点主导权,也没有任何的尊严。所以在这样的市场下,农民想赚到更多的钱,就必须要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用最少的成本、人力投入,让果实长得又漂亮又大。所以我们要来破解这个问题,我们希望跟农民谈一个收购价格,成立荔枝产销班,让农民一起来开会,以一个统一的价格供货给返乡大学生团队,再拿到市场上卖,农民就参与到市场定价中来。而定价的结果是,农民比原来多赚了一倍的利润。一直到2014年,我们开始投入做生鲜电商,将渠道拓展到淘宝、微店上去,将我们的荔枝品牌化。但即便是这样,几年下来,我们的荔枝也只卖了9000斤而已。我们只能说明:这个市场上,有一小部分对食品安全要求比较高的受众,对我们是认可的。

经过这一两年的经营,我想坦率地说,我也在不断学习新的功课。你必须要去熟悉商业规律,从定价、营销到品牌、渠道。我们通过一年的市场运作、市场摸索,虽然我们回乡转型自然农法,很多人认为我们很伟大,但不代表我们懂得商业经营,我们还是要从头学起。在乡村土生土长,然后做电商能够成功的案例,我至今没有见过。因为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从生产端的标准制定、生产的管理、品牌的传播、市场的定价、商品的包装……这些都是知识经济的组成。所以我们才要号召返乡,才会出台返乡的国家政策,所以全社会应该形成一种精英返乡的热潮,精英和土生土长的乡亲联手,才能做好这件事。对农民来说,他们不需要懂这些知识经济的事,他们的长处是在地里干活、懂得与土地对话,所以才要有一批返乡的人把这些事情做了,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到好处就行了。

乡村电商不是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因为它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中国的农业。如果生鲜电商没有理念的包装、而仅仅是农民通过一个渠道把东西卖了的话,一点新意都没有。反而是用电商的模式来剥削农民和土地,榨干土地。所以我们希望现在的生鲜电商到乡村,要关心雨水、关心泥土、关心乡村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生态文明的引领,乡村电商到了农村只是原来那一套剥削经济的延伸而已。所以我们才会说,返乡人的回来很重要,他们从外面带回来的知识来改变我们的乡村和生产方式,就是我们鼓励少用农药,不用除草剂。

很多人以为我原本的记者身份是这个项目成功的重要原因。当时我确实通过我记者生涯的一些资源找到了一些合作的平台,但是“找到合作”和“合作成功”是两回事,我们必须承认,人脉、社会资源对于成功有很大的作用,但我通过一年的切身体会,我明白最重要的道理是,我们都要从零开始学习商业的规律和方法。我觉得回到农村,重要的不是曾经拥有什么样的光环,而是你要做对事情。我们这个社会,做对的人太少了,中国人的人口又足够多,现在有微信,能够让一个小地方的人快速成名。通过媒体的报道,你会被广而告之,你就会被外界发现。在今年的返乡浪潮之下,这个人是不是记者、有没有资源,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关系了,如果只有资源的人才能回来的话,那这件事是做不成的。

我把2015年定义为返乡元年,从国家到地方,你能感受到政府正在驱动返乡,再加上总理“互联网+”的概念,这个大背景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摇篮,所以我觉得,从2015年开始,我们可以喊出来,大学生返乡回去不怕了!

蔡映辉

所有的基础都在于生态农业

2009 年年底,陈统奎在家乡博学村开启了“蜜蜂共和国”的建设。他打算利用博学村养蜂专业村、位于火山口等特色,带领全村60 余户村

民从种植瓜菜、水果,养殖蜜蜂等传统农业走向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的转型之路

四年半前我刚到向阳,乡里还处于自然经济状:与外界隔绝,乡里的经济全靠外出打工,全乡只有一家卖鸡苗的合作社,没有对外销售,本地农民自给自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农田抛荒越来越多。

在整个向阳乡里,在地人口只有五千多人,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剧。但我感觉向阳已经面临一个转型的时机,不仅农村人会走出去,城里人也会走进农村。虽然“走出去”是一个大趋势,但“走进来”也会形成一个小趋势。所以我首先着手解决的是民生问题,乡村要复兴就要有产业支撑,靠扶贫是扶不起来的。向阳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但沈海复线通了之后,就拉近了与福、厦、泉这些大城市的距离,我们便有机会把好的农产品卖给城里人;最后一步,就是把城里人带到向阳来旅游。因为这里的落后也造就了这里的原生态,整个向阳没有产生污染的企业,但就意味着这里有提供好农产品的基础:肥沃的土壤以及清澈的水源。 向阳乡在最初的探索中,通过发展油菜花海,带动了当地旅游效益,也提振了乡村名气。 回到生态农业的道路上,通过生态农业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继而发展生态旅游,是向阳几年的探索后得出的结论。

一开始我们也经历过探索阶段,因为向阳太没有名气了,我们觉得,你要把产品卖出去,吸引游客来旅游,首先你要有一个引爆点,所以我们在泉州率先种了百亩的油菜花,连续种了三年来吸引各界关注。第一年开花的时候吸引了许多周边城市的人来参观,他们来了之后发现这里的空气和水都非常好。不过有一个问题,做花海的社会效益很大,但是没有经济效益,投资者看不到回报。于是我开始推动土地流转,我最有收获的是,如果一个地方的发展能够先把生态农业做清楚,才会为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交融打好基础。当时我们推动土地流转,开始慢慢有人和企业介入,开始种菜。到了2012年的时候,当时还没有电商平台的概念,一开始我们就从传统渠道打市场,为了要发展农业,就去德化考察黄花菜,回来种了两三百亩,现在非常热销。到了2013年年底,又引进了佛手果和树葡萄,这两年开始做芳香产业,种了千亩的黄樟基地。去年年底,开始有电商团队入驻,整个氛围就慢慢起来了。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推广“三农互联网+”。“互联网+”最关键之处在于,首先要把当地的团队整合成平台;第二,就是要推动他们抱团。向阳的特点就是创业者互相之间抱团,再者就是团队有一个稳固可持续的平台。今年五月份,我们建成了“三农互联网+创客空间”,也就有了让他们能够沟通、对话、合作的平台。同时,我们本地的平台也在发展。至此,也就形成了我们向阳全网营销的态势:有淘宝、有微商、微店,还有很多老百姓都在卖自己的产品。

向阳探索如果有经验的话,就是回到起点,从生态农业开始做。刚开始一两年做的油菜花、向日葵,也没有错,都是在为将来的发展做铺垫。我们当时面临的就是没人投钱了,乡里面也很困难,所以我们就花大力气来做生态农业。我们打造特色农业,精耕细作两三年,产生的效果是很不错的。现在我们所说的“互联网+”和“创客”的理念,都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慢慢摸索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