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元语用意识的元语用学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人们在运用语言时,多少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种反射性意识就是所谓的元语用意识。人们在运用语言时都会受到元语用意识的支配,它从高一级的层面――元语用层面上对语言的使用进行调控和管理。
关键词:元语用意识;反射性;概念化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10-02
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头脑里或多或少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有的语言选择都体现这一点,有的昭然反射它自身,有的反射其它语言选择。Verschueren把这类语言所体现的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正在进行的言语活动的反射性意识称为元语用意识。Verschueren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它与元语言、元语用学密切联系在一起。对语言使用的研究脱离对人脑的研究是不完整的,因为任何外界因素都要通过人脑的认知操作进而对人的语言行为产生影响。Verschueren对元语用意识的提出和阐述,一方面使语篇的元语用功能找到了行为的载体,说话人(听话人),另一方面也使说话人(听话人)作为言语行为主体的地位和意义得到了明确的诠释;为我们从元/语用角度讨论意识与语篇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方向。
一、元语言和元语用学
“元”(meta-)是变化、转变的意思,意味着人们谈论的对象不再是外部事物而是谈论本身。Saussure指出,语言符号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心理实体,把概念与音形紧密结合在一起,即“所指”(signified)与“能指”(signifier)结合,符号才自动产生意义,在常规语言使用的系统中,词作为语言符号,总是代表着语言系统以外的对象,但是如果词所代表的概念并不是语言系统以外的对象,而是语言符号本身,那就是元语言。元语言这一概念最早是由Tarski1936年提出的。元语言是第二次序语言(second-order language),它所代表的语言是对象语言(object language),也就是first-order language。第一、二次序语言可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如用英语来描述汉语的使用,或来自同一种语言系统。比如,grass is green是常规语言,或第一次序语言,“grass is green” is true if and only if grass is green. 这时,下划线部分就不是常规语言,而是第二次序语言(元语言),其意义是语言本身。在我们日常会话中,常会使用到元语言,如:这就是我的看法,我想说的就是这些,等。
元语言反映了语言的自指性/反射性,因此元语言也称为反射性语言。我们平时对他人或自己语言的引用、评论、疑问等都是语言反射性的表现,反射性是语言系统区别于其它符号系统的重要特性之一,没有它,语言系统就会陷入瘫痪,无法运作。类似的,Silverstein认为语用作为一种符号过程,其展开、定位依赖于与之同时存在的更高层次的符号过程,即元符号过程,元符号过程以语言使用本身为所指对象,是一种元语用过程,体现了语言的元语用功能,元语用学就是关于这一过程和功能的研究和描述。意大利语言学家Caffi认为元语用学(metapragmatics)或是研究语用学自身的理论,它的基本问题、认识基础、研究方法、理论走向等;或是讨论各种语用规律或规则背后的背景和适用条件;再就是研究反射性语言(reflexive language)。对反射性语言的使用实际就是所谓的元符号过程,因此,对反射性语言进行元语用研究,其实就是研究其在语言行为中更高层面上起到的管理和调控问题。
二、元语用意识
可以说在一定的语用环境下,语言使用者在使用元语言时所表现出来的意识状态就是元语用意识,但单单这样看,并不能揭示出元语用意识的实质。本文并不把元语言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an object),而是把它作为语言运用的一个层面或维度(a dimension of language use)来看待,即语言使用中,语言的元层面,或者说语言的元语用功能。
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或多或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就是说人们对这一过程有一种反射性意识,这种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语言的使用。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别人交谈时,其中一个自己在与别人进行正常对话,而总是有除了对方之外的第三个声音(另一个自己)回响在他的脑海,告诉他不要这么说,要那么说,对方是想怎样怎样,等等,这个声音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交谈的正常进行。元语用意识就好比是这个声音,只不过,对正常的语言使用者来说,两个“自己”是合二为一的,那个声音也是在正常、积极地指导谈话的进行(除非是故意不合作),而不是受什么分裂精神的影响去进行无端的指引。这种意识投射到语篇中,所有的语言选择都体现了这一点,只是有的表现得更为明显,它们或是反射到自身,或是反射其它的语言选择,属于元语言的形式,是语言元语用层面的体现,这也是这种意识被称为“元”语用意识的原因。元语用意识从高一级的层面上,元语用层面上对语言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调控。高度的元语用意识会使语言使用者对正在进行的语言活动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应当怎样遵循社交规则,当前情景下遵循规则的哪些方面,遵循的度又如何,等等,以此做出恰当的语言选择。这就意味着,语言使用者不仅要遵循社会文化规约,同时也受交际目的的支配,有时他甚至会公然违背社交准则,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方说,“You did a great job, and I’m not being polite.”说话人故意违背礼貌原则,以表达自己真诚的赞美,后半句是典型的元语用语言。
但是,元语用意识又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交际目的,交际目的或策划都带有很强的“故意”性,因而多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提前性的。与目的相比,意识是深不可测,捉摸不定的,它可以是源自头脑中某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可以是刹那而过的莫名向往,因此,很多时候元语用意识都是隐蔽、不易察觉的。元语用意识作为对自身所处的、正在进行的语言活动的反射性意识,它与人们怎样认识这一活动有关,其实质是源于头脑对语言活动的概念化。Verschueren将输入知识转变为概念的过程称为概念化。交际目的,不管是先于还是在交际中产生的,都属于头脑对语言事件进行概念化认知操作的因素之一,影响着元语用意识的产生和作用,反过来,很多时候,元语用意识在语言层面上留下的痕迹(元语用意识指示语)也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交际目的。
元语用意识是人脑对语言事件的概念化理解。人脑是人行为活动的主宰,语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社会文化条件、情景因素及个人因素等,这些因素只有在被人脑感知、接受并加以加工的情况下才能影响语言使用。人脑关于世界的知识来源于人对世界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已使外部世界内化为头脑中的各种框架、图式、脚本等认知模式和知识基块,在对具体言语活动的概念化过程中,它们被激活、加强、移动甚至改变。因此,虽说元语用意识有时只是被认为是意识的程度问题,但它与认知操作是息息相关的。
三、元语用意识指示语及其功能
元语用意识是抽象的,看不到、摸不着的,但元语用意识指示语是具体可见的,Verschueren把元语用意识在语言层面上留下的痕迹,即能够反映元语用意识的语言形式称作元语用意识指示语(indicators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它们包括转述性语言(reported speech)、元评语(metacomment)、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模糊限制语(hedges)、转换性语言结构(shifter)、言语行为动词(linguistic action verb)和提及性语言(mention)。
可以看出,元语用意识指示语的分布是相当广泛的,也就是说,在语篇的很多层面都有元语用意识作用的痕迹。指示语的功能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从听话人角度,元语用指示语所体现出的诸如说话人的态度等,为听话人(语言接受者)提供了理解语言事件的线索和方法;从说话人角度,说话人(语言使用者)会做出特定的语言选择,以使听话人按照他希望的某种特定方式去理解他说的话,或者他会希望自己在交谈过程中树立某种形象,或给对方留下某种印象,元语用意识指示语的会话修正功能,为说话人进行“面子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提供了手段;从交流整体角度,元语用意识是双方不断寻找交谈基础,使语言事件得以顺利进行,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Caffi C. Metapragmatics. In: R. Asher (Ed.),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Oxford: Pergamon and Aberdeen University Press. pp. 24612466. 1994.
〔2〕Mey, J.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M].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1.
〔3〕Saussure, F.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 New York: McGraw-Hill. 1959.
〔4〕Silverstein, M. Metapragmatic Discourse and Metapragmatic Function. In J. Lucy (ed.), Reflexive Language: Reported Speech and Metapragma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5〕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Edward Arnold Limited. 1999.
〔6〕Verschueren, J. Notes on the role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in language use [J]. Pragmatics 10 (4). 2000.
〔7〕侯国金.元语用意识与策划[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