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台多媒体系统的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台多媒体系统的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电台多媒体系统将不仅仅是为播出系统服务,提供包括工作站、节目制作、文稿写稿、网上广播、新媒体业务等服务。多媒体系统将成为全台业务的核心,多媒体系统汇集了多种节目资料来源,如电视台媒资、其它电台节目资料,以及电台内部本身各个系列频率的分库资料。这就要求多媒体系统采用可自定义的柔性数据库,可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创建,符合各自所需。并且有自定义的自动归档机制。同时又要求多媒体系统采用通用的标准应用接口,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高耦合。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特别是高度的数据安全保证。

关键词:柔性数据库 自动归档机制 标准应用接口 高耦合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143-02

1 引言

广播电台作为国家重要媒体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音视频资料,各种节目制作与播出工作站的大量使用,需要大量的数字化素材进行支撑,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的优秀节目需要进行保存。随着电台内节目的种类日益丰富和庞大的音频资料高效快速存储的需求,对音频资料的全台调用和查询也日益迫切,因此,有必要架设一个高度的数据安全保证全功能的多媒体系统

2 多媒体系统的业务要求

多媒体系统建设完成以后,将满足以下下业务需求:

(1)实现规范管理,便于计算机平台使用;(2)抢救、保护、转储有价值的媒体资料;(3)科学的编目,方便检索;(4)充分挖掘自己的版权价值;(5)支撑多种生产系统、系统;(6)方便各个机构之间的资料及版权交换、交易。

3 多媒体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应用架构设计

如图1所示,媒资管理系统为JMAM(Jetsen Media Asset Management)采用SOA的设计架构进行模块化开发,分为数据层、公共服务组件层、应用子系统层、用户工作区和关联业务系统几个层次。

3.2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我们将媒资系统的整体业务流程分为三大阶段:资料入库阶段、编目标引阶段和检索应用阶段。

3.2.1 资料入库

资料入库阶段指的是各类素材经过数字化后存入到媒资系统的上载缓存区,准备提交深度编目的阶段。根据资料的不同类型和来源,我们分别阐述:

CD类音频资料:对于这类资料,首先需要进行CDDB信息的自动提取,CDDB信息一般情况下需要连接至Internet,通常采用的CDDB数据库一般有微软CDDB或者FreeDB的,当然也可以采用比较权威的Gracenote CDDB。

卡带、DAT等传统介质:此类介质直接通过上载采集工作站进行资料的数字化,采集过程中进行QC校正和初级编目,然后进入深度编目环节。

DVD:此类介质直接通过DVD灌录工作站进行视音频资料的数字化,采集过程中进行初级编目,经过集中QC后进入深度编目环节。

3.2.2 制作系统资料入库

(1)制作系统完成节目成品的播出审核后,调用播出系统的 Webservice进行上播出单操作,同时调用媒资系统的入库归档Webservice服务,将媒体包推送至媒资的上载缓存区,进入深度编目环节。(2)制作人员如果认为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音频素材有长期的保留价值,可以在制作系统填写素材的初级编目信息描述。制作系统具有相关权限人员登录媒资系统入库页面后,新建一个空的媒体包,然后关联相对应的媒体文件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媒体包。调用媒资系统的入库归档Webservice服务,将媒体包推送至媒资的上载缓存区,系统后台自动解析媒体包,媒资入库审核人员对资料进行内容审核和质量QC后,合格的直接进入深度编目,不合格的则调用制作系统消息通知服务返回审核信息给制作系统,这是一个异步处理过程,审核结果可以通过制作系统发送消息给相关提交人,也可以将审核结果以列表方式显示在提交人的归档历史记录中备查。(3)媒资人员可定期对制作暂存库的内容进行检索浏览,拣选有价值的素材,采用“拉”的方式进行资料入库。此处的浏览检索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媒资系统直接访问制作系统的B/S页面URL去拣选素材,另一种方式是采用Webservice的方式发送查询申请,获取查询结果集,通过媒资系统开发的软件进行结果页面的展现。前者实现相对简单,但系统间的耦合度较高。媒资系统相关人员通过页面进行媒体包入库,添加响应的素材文件,提交后台,有系统后台驱动交换平台把媒体文件从制作系统暂存库传输到媒资系统上载缓存区,进入深度编目环节。

3.2.3 编目标引

我们定义的编目管理流程,涵盖了编目任务的派发、打回转发、任务监控、编目多级审核、访问密级设定等环节,同时为了严格管控、确保产量,在我们日常的编目管理中,对编目人员工作量可实现按日、按周、按月、按季度统计等功能。同时,经过多年的实际工作积累和不断的编目研究,捷成媒资系统内置了超过百万字的音视频资料编目知识库,收集了大量的编目常用知识,如新闻人物生平、名家名角、戏曲流派介绍、方言地方戏简述等,对于编目队伍的培训、编目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编目任务派发阶段,可以根据不同的编目对象,进行不同编目任务的派发,比如我们可以对媒体包整包进行任务派发,也可以对媒体包中某一属性集进行任务派发。只有这个媒体包中属性集都派发完成后,此媒体包派发任务才完成。

在编目标引阶段,由于媒资系统的媒体包将视频、音频、图片、文稿都作为不同的属性集存储,因此对这四类元素都将定义不同的编目规范加以描述。同时,在这个环节,提供了版权信息的著录功能,进行人工著录。

在编目审核阶段,主要是对完成编目标引后的信息进行审核,标引不合格的信息可以打回,由编目人员再进行信息的著录。通过编目审核的文件,设定不同访问的密级,实现文件的分级管理。 后台管理系统自动调用水印植入设备进行水印植入工作,经过技术审查和质量检测(人工或自动),资料进入核心媒资库进行资料的信息的。

另外在这个环节,提供内容导入模块,将台内现有的音频库内容一次性导入到媒资系统中。这里需要现音频库先进行数据导出,然后可以通过网络接口进行数据导入,也可考虑采用媒体包的方式以文件方式导入。

3.2.4 检索应用

媒资系统资料编目后,进入再利用阶段。分为媒资内部检索、制作系统媒资嵌入、新媒体相关应用和版权管理应用。

媒资检索可以针对媒体包或某个属性集进行文件检索,可以对单个文件进行下载也可以对整个媒体包进行下载。媒资内部应用基本最终的资料去向为介质输出,在审核机制上需要更严格地进行把控,相对来说,为了保证节目生产的效率,制作系统的下载回调审核通常不会非常严格,一般采用系统后台自动的密级审核和版权资料下载记录。而针对新媒体应用,有两种应用模式,一是以媒体包文件的方式封装输出,另一种是直接以流的方式对外。考虑到节目制播安全和可能存在的转码需求,通常我们会推荐考虑选用前者,即以文件交换的方式维持制播域与新媒体应用域的各自独立。当然如果用户选定采用后一方案,在技术上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所用的音频格式和码率,二是需要根据受众数量确定流媒体服务器的配置和数量。

在版权管理方面利用水印识别设备实时采集各套节目播出后的音频信号,提取事先嵌入在音频节目中的相关数字水印,分析和计算播出数据流中节目版权资料的使用情况和相关信息。将这些水印使用信息汇总后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整理媒资系统中相关的版权信息,定期生成报表反馈给版权管理系统,目前可以采用刻录光盘形式反馈,未来也可以通过高安全隔离设备,通过网络接口的方式传输给版权管理系统。

3.3 系统关键技术设计

3.3.1 成熟的面向生产与归档的内容管理平台

内容管理子系统负责为整个音频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提供底层的公共应用支撑服务。它对媒资系统中一部分公共的应用进行抽象封装,以平台化的方式提供给上层应用,使得上层应用的开发只需要注重其自身业务个性化方面,减少相互之间的重复开发,使系统的整体开发能够更加稳定、独立、可控。

内容管理子系统主要分为:对象管理器、架构设计器、编目视图设计器、检索视图设计器、对象操作服务、数据检索服务、导入导出服务、信息、版权管理等模块。其中对象处理器为整个平台的核心,它负责和平台相关的所有对象的注册、管理、操作、对象转换以及平台运行日志的管理。

3.3.2 设计要点

(1)对象管理器:对象管理器负责内容对象的注册和管理工作,是内容管理子系统的核心模块。在内容管理系统中,一个内容对象(Content Object)对应一个视音频资料、音频资料、图片资料、文稿等类型的信息体,它包含一个或几个对象实体(Object Entity),如视音频资料可包含一个音像磁带实体,也可对应一个或多个文件组实体(一个文件组实体对应音视频文件组的一个版本,如高清资料版、标清资料版、播出版等)。一个对象实体又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元素(Entity Element),当对象实体是文件时,一个实体元素对应一个数据文件(Data File),实体是音像磁带时,一个实体元素则对应一盒音像磁带。

(2)架构设计器:架构设计器是捷成内容管理子系统最具特色的支撑应用。架构设计器在设计上主要采用的是一套遵循的XMLSchema规范。它将对象的数据定义信息存储在XSD模板中,并以文件的方式提供给内容管理平台进行解析、注册使用。

4 结语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系统给广播电台的业务互连和资源共享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网络系统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通信信道的公用性,连接形式的多样性等,使网络存在很多严重的脆弱点。不仅计算机病毒在不断地产生和传播,计算机网络也不断地遭到黑客的袭击,甚至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需要针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对策,而且必须互相补充才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新媒体业务方面力求有所创新,争取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相关部分的评审,为全国广播电台的多媒体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对推进全国广电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Network Working Grou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RFC792).IETF,1981.

[2]Network Working Group.Identification Protocal (RFC1413).IETF1993.

[3]连一峰,王航.网络攻击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冯登国.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Huak A,Cai Y,Shenu S.Patching: a multicast technique for ture on-demand services[J]. Of ACM Multimedia,Sept,1998:191-200.

[6]Wu Jiangxing.China's High Performance Broadband Information Network[J].Communication word,December,2002.

[7]Padmanabhan V,Wang H,Chou P,Sripanidkulchai K.Distributing Streaming media content using cooperative networking[C]. Proc.Of .NOSS-DAV,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