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日光温室网纹瓜上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日光温室网纹瓜上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复合生物菌群,对秸秆进行发酵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肥和无机肥料,同时,提高温室大棚的地温、气温、改良土壤,对作物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病害、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日光温室网纹

项目编号:GCNT-LN-01

中图分类号:S6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63-1

台安县的温室栽培面积1.33万hm2,2009年台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分别在桑林子镇将坨村、西佛镇小红旗村、黄沙镇大张村、台西区高屯村、高力房、新台等地温室进行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试验。2010年台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县示范推广2800亩地,辐射全县各个乡镇。试验示范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以网纹瓜为例进行说明。

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地点情况: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高力房镇乔坨子村,温室为钢筋骨架结构,前茬为西红柿。供试品种为网纹瓜,生物菌为沈阳应用生态所生产的百沃牌生物菌。

2 试验处理

试验设置处理和空白对照,采用行下内置反应堆。2010年1月30日在定植行上挖沟,采用畦下栽培形式,在畦下挖宽120cm、深25cm的沟,长度和定植行相等,沟内用玉米秸秆铺匀踏实,并高出地面5~10cm,(约按45000kg/hm2,准备玉米秸秆,若是当年的玉米秸秆应注意防治玉米螟),把生物菌、稻糠、水按1:20:15的比例搅拌均匀,发酵一天后撒在秸秆上,用铁锹拍震一次,使生物菌种均匀的散落在秸秆缝隙内,浇透水后覆土厚约20~25cm,沟两端露出10cm秸秆便于通气灌水,整平畦面,然后覆膜。2010年2月19日定植,定植时在处理上用直径为2cm的钢钎打孔,孔距为30cm,孔深为穿透玉米秸秆为准。而后每浇2-3次水要补打孔,打孔位置与上一次错开。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处理植株叶片颜色浓绿,对照植株叶片颜色淡绿,处理单果重比对照单果重平均重0.25kg,处理的始花期比对照的始花期早10天,处理的始收期比对照的早11天,处理比对照增产7500kg/hm2,增收60000元/hm2。去除增加的菌种及人工和其他材料的成本15000元/hm2,及利用该技术节约的二次追肥成本3000元/hm2,实际增收48000元/hm2。

4 秸秆反应堆技术的优势

此项技术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应,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加快秸秆利用的同时,提高了微生物、光、水、空气游离氮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据测定,在CO2浓度提高4倍时,光利用率提高2.5倍,水利用率提高3.3倍,豆科植物固氮活性提高 1.9倍。由此可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体系是一堆多效应

4.1 节约成本市民放心

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植株健壮,不易得病,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证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增加了农产品的品质,能让广大市民吃放心瓜,保障了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4.2 增产增收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提早上市,提高价格,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4.3 改良土壤

秸秆腐化使土壤疏松,增加了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土壤不板结,为下茬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

4.4 改善环境科学利用资源

秸秆的利用,使农民减少了秸秆的占地面积,减少了秸秆的焚烧,从而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使秸秆变废为宝,发挥了自身的作用,能使资源科学利用。

4.5 提高设施温室内温度

该技术所产生的热量效应可使严寒冬天里的大棚内20cm地温提高4-6℃,气温提高2-3℃,显著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抗御低温的能力,进而保护作物正常生长,生育期可提前10-15天。

5 存在的问题

5.1 认识不足

农民对新事物接受的比较慢,认识不足,另外秸秆反应堆技术比传统的种植方式要繁琐,很多农民为了省事,怕麻烦,不愿意用,习惯于传统的种植模式。

5.2 前期投入大

前期购买菌种成本比较大,人工多,没有效益产出,所以,农民怕自己的投入得不到回报。

5.3 宣传力度小,推广不到位

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大部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已经变为经营体制,做技术推广的人员很少,而在农村农民居住又分散,使得新技术不能有效迅速全面的推广。

5.4 经费短缺

缺少推广经费,要使农民尽快的提高认识,必须加大推广力度,培训力度,这就需要推广经费的支持。

6 解决的办法

6.1 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

政府要加强县乡两级部门的农技推广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

6.2 加强宣传培训

推广部门要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科技人员到各个乡镇、村屯,组织农民集中培训,宣传推广,提高农民认识。

6.3 争取资金

科技单位要加大立项强度,把新技术新产品送到广大农民手中,让广大农民先尝到甜头。

参考文献

[1] 王宁,曹敏建,于海秋,等.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杂粮作物,2006(02).

[2] 牟建楼,王颉,张伟,等.浅谈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4).

作者简介:张淑辉(1969-),女,辽宁台安人,台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