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境启思 8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境启思 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使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一直是我们物理教学研究的焦点。在这其中,合适的问题情境是实现跨越的桥梁。本文分析了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的特点,并从实际出发,例举了几个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04-02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让你吃下,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问题情境,是学生感觉不是很容易,而又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需要通过努力去找到目标的学习情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有了问题,才会主动探索,进而才会有创新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愿意参与,在情境中分析各种信息,提出问题,勤于思考,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的特点

1.问题情境要具有科学性,依托知识点,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合理设置贴近现实的情境,表述清楚明确,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问题情境具有新意,能够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一个精彩的问题情境,应该能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在这个情境中,学生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能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情境才是最具有探究性,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

3.问题情境适合学情。我们应该控制情境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到,这样才能激发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认知的需要,形成认知的内驱力,将原有知识顺利迁移到新知识中去,进而完全进入情境。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

4.问题情境具有启迪性、开放性。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保障。启迪性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深度思考。开放性为学生的深度思考多角度思考提供了空间。它能帮助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揭示知识本身的内在矛盾,为学生创造力的训练提供机会。

二、创设问题情境有效途径

1.从生活现象中提取问题情境

物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让学生领略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物理的价值,会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尤其是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种种“谜团”,引导学生领略物理的奥妙。如在讲扩散现象时,借助身边的场景,列举学生各种感觉器官能够感受的到的例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如:炒菜时飘出的香味,一滴墨水滴入水中使整杯水都变色等。

2.从实验中提取问题情境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往往带给学生惊奇与矛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继而兴趣盎然地展开层层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着科学的奥妙,物理的乐趣。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这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可以采取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勇于展示,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情境中学习、收获。如: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节中,通过向线圈中插入和抽出磁铁,模仿法拉第这两个实验,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在递进的实验中结论逐步完善。

3.从物理学史中提取问题情境

物理学史解释与分析了历程的形成背景与规律,真实记载描述了物理科学形成发展历程,它不仅包含物理科学知识体系逐步成熟发展的过程,也包括科学家们探索追求真理的事实与故事。利用生动详实的物理学史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知识,而且通过了解物理学家艰辛、曲折与坚持,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在进行电磁感应的教学之前,先介绍一下电生磁到磁生电的研究历程,尤其是物理学家法拉第探求科学规律的信念,在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努力与坚忍,让学生看到,再伟大的科学家,他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成功的教训,有成熟的想法,也有些粗糙的想法,在这一点上,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属于信念更加坚定的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与熏陶。

4.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复杂的物理过程用形象的方式展现。这种方式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例如:我们在讲到内外电路电势变化规律时,要让学生理解内电路沿着电流方向电势逐渐升高,外电路沿着电流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如果采用书上的图或者平常所采用折线图,都不够形象,学生

很难理解,因此,我采用了一段动画,动画中,将外电路的电势降低比喻为小孩坐滑梯,将内电路的电势升高比喻为坐电梯,这样一圈圈周而复始,对应于电流在电路中不断的流动,非常贴切,形象,学生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来,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科学的目的是发问.他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学生将从被动的回答问题逐步走向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