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63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63例的临床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18-01

中风偏瘫,又称“中风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麻木不仁、语言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63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4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26例,其中,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43-75岁,脑梗死34例,脑出血29例,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34例;对照组63例,其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42-75岁,脑梗死36例,脑出血27例,左侧偏瘫28例,右侧偏瘫3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史以及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拟定。全部病例经颅脑CT扫描确诊[2]。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补阳还五汤的药物组成:黄芪30g,当归尾9g,赤芍12g,地龙10g,川芎6g,红花9g,桃仁12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上肢取曲池、手三里、肩鹪、外关、八邪、合谷,下肢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悬钟、八风。其中曲池、手三里、环跳、阳陵泉为主穴,中等刺激后留针40min。面瘫者配颊车、牵正、地仓、太阳、人中、阳白,每次选2-3个穴位;舌强语謇者加廉泉、玉液、金津、哑门、通里;久病伴有肾亏气血不足者,加肾俞、肝俞、脾俞、关元。操作方法:每个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30d为1个疗程[3]。

1.4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语言清楚,患侧上下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显效:语言稍有不利,患侧上下肢功能明显进步,仍有轻度行动不便;好转:语言有所改善,患侧上下肢功能仅有部分改善恢复;无效:治疗3、4个疗程症状体征无改善[4]。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测定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χ±s)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以P

2结果

治疗组63例,基本痊愈18例,显效22例,好转2O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63例,基本痊愈13例,显效2O例,好转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风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中风偏瘫多发于中老年人,由于体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邪气侵入而致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髓海被扰,脑络受损,元神失养,脑内功能障碍,偏身经气尤其是阳经经气受阻,筋脉失养而发。针灸可促进患者神志、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取穴以醒脑开窍、通督调神为原则,在头部、颈部及受累肢体取穴,能起到舒筋缓急的作用[5]。

按照中医经络理论,根据脑中风患者的经络气血异常变化情况而准确选用相应的经穴进行针刺,具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及安全性高的优点,对脑中风偏瘫恢复起了明显效果。

我们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患有中风后遗症的病人具有多虚多瘀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既能扶正补虚,又能活血通络,提高了临床疗效,故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华.温针结合益损液涂擦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52.

[2]李亚敏.醒脑开窍针刺法合蒙药珍宝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2(2):15.

[3]谢三小.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63例.中国民间疗法,2O13,2l(1):44.

[4]黄天明.快刺手法针刺治疗中风偏瘫100例效果观察.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2):2187.

[5]刘红春.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偏瘫5O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