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卫学昌散文三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卫学昌散文三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母爱如天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暨天下所有的母亲

又一个母亲节到了。想在网上订做一束鲜花送达,怕母亲说我太新潮太奢侈浪费;想专程回老家探望,又怕母亲埋怨我影响工作;想买一些好吃的孝敬一下,又太遥远难以兑现。

还是写一篇文章吧。这篇文章,自我学写作文时就想写,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总是无从下笔。因为想说的话越来越多,想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加丰富,每开启一点闸门,思绪就像潮水般涌动翻腾,大有摧毁自我之势,迫使我强行把思维的窗户关闭。这些年,我一直用行动在写,用心在写,总觉得写得远不深刻,远未达标。但我会一直写下去,争取写得更好。

圣经云:“上帝支付不起芸芸众生,才缔造了母亲。”

一位作家说,“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往来的飞船,假如有,我即使倾箱倒箧也在所不惜,为母亲购买一张往返的机票。不知道人辞世后到底有没有魂灵,假如有,我即使翻越千山万水也心甘情愿,为的是再看一眼母亲慈祥的面容。”

我要说的是,如果设立有“诺贝尔母亲奖”,我愿倾其所有、竭尽所能为母亲争取。影视、文学中有许多关于“母亲”的形象,在我看来,这些形象虽经拔高,但与我的母亲相比仍黯然失色。我的母亲是天底下最好、最伟大的母亲,这一荣誉她当之无愧。

古今中外,曾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歌颂过母爱,赞美母爱的文章亦不乏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之佳作。但大多是失去母亲后的追忆怀念,留下了许多未报答母爱的终身难以弥补的遗憾。在这一点上,我是幸运的。我的母亲尚高龄健在,我还有机会报答母爱。但平心而论,几十年了,母亲把毕生的爱倾注到我们儿女身上,我们又为母亲做了些什么,虽然有机会、有时间回报母爱,又能够回报多少。我觉得,即使再给我五十年的机会,即使从现在开始就专心致志地回报母爱,恐怕也是要留下遗憾了。我在诗作《母亲》中写到:“当我想起这一把伞时/这把伞已为我挡住了终生的风雨/当我想起这一件背心时/这件背心已为我护住了终生的孤寒/当我想起感恩的时候/我的心已经破碎。”还来得及吗?答案是否定的。博大的母爱是不可能报答得完的。有人说母爱如山,有人说母爱如河,有人说母爱如水,我说母爱如天。母亲就是我的天。母亲给予了儿女一个爱的海洋,我们只能回报一滴海水;母亲给予了儿女一个爱的广漠,我们只能回报一颗砂砾;母亲给予了儿女一个爱的太阳,我们只能回报一缕阳光;母亲给予了儿女爱的四季,我们只能回报一个负疚的黄昏;母亲给予了儿女一个爱的银河,我们只能回报一腔潮湿的心曲波浪……

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是完美的。在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遥远征途上,母亲把传统中华女性勤劳、智慧、真诚、善良的美德,把儒学纲常的孝道伦理,把西岐故土忠厚贤淑的妇道演绎到了极致。

母亲从小就失去了母爱。上世纪三十年代,母亲出生3岁多,外婆就撒手而去,留下了母亲和小两岁的姨妈这两个苦命姐妹与外公相依为命,同时也剥夺了母亲终身的母爱。外公是一个绱鞋匠,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暴戾严厉的家训,从小就造就了母亲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胆小谨慎的性格,而严谨勤俭的家风家教,却把母亲调教成了一个心灵手巧、善理家务、工于烹调、恪尽孝道的良家闺秀。

也许是受尽了没有家庭主妇、孩子无娘的痛楚,外公早早就给母亲选择了公婆双全的主家也就是我们家,16岁过门成亲。当时正值解放前夕,父亲刚投身革命在县大队当通信员,整天忙于事业很少回家。我的爷爷是传统的农民,满脑子封建礼教且秉性乖张动辄打骂。幸好我的奶奶心中有佛相对比较开明,能够在大家庭森严的清规戒律的缝隙中给予母亲有限的宽容和指教。母亲自小失去娘亲没有缠脚,出门时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脚媳妇,虽然非常清秀漂亮,但在“脚小为美”的年代自然要遭白眼。加上缺娘的孩子没有像样的嫁妆就没有足够的身价,幼小的母亲在当时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公,每次路过安葬在老沟的外婆的坟地时,母亲都要放声痛哭许久。后来我才想明白,那哭声里所蕴含的,是对母爱的思念,是对娘亲的倾诉,是对超载心灵重压的释放。

我的母亲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儿媳。

母亲对祖父祖母的孝顺是方圆几十里闻名的。祖父因患半身不遂加上严重的痔瘘,在病床上度过了十几年,母亲每天除要下地干活、给家人做饭外,还要给祖父做数餐细粮小锅饭,熬许多遍茶,数度扶坐扶躺,还有大小便、衣物涮洗等,都主要靠母亲承担。特别是窑洞里那种旱烟、霉臭气味让人不堪忍受,连几个姑姑都不愿靠近,我每次进窑洞总要屏住呼吸憋一口长气,而母亲却无怨无悔,默默地去承受这一切。相比之下,祖母的身体较为健康,但大多数时间都用在拜佛诵经做善事上,没有时间也不可能承担家务,担子就压在母亲一人肩上。在我的记忆中,祖父对家人时常大声斥责、骂口常开,但母亲从来没有顶过嘴、耍过性子,委屈时只有悄悄抹泪。父亲对我说过,祖父祖母的高寿是母亲的功劳,大家庭的和谐兴旺也是母亲的功劳。我也感到,我们五个子女对父母亲的孝敬,来源于母亲榜样的力量,同样也是母亲的功劳。

我的母亲是天底下最贤淑的妻子。

母亲与父亲结发六十多年,在我记事以来,从来没有发现母亲与父亲大吵大闹、无理取闹的现象。相比之下,父亲虽然平时讲理,为人直爽淳厚,但遗传了祖父的大部分性格,暴怒起来往往歇斯底里。母亲都是委屈忍让,不顶撞不对抗,有很多次都是我们兄妹旗帜鲜明地站在母亲一边进行声援。和外人发生争吵时,母亲都是熄火劝解,从不火上浇油。对于家庭里外的林林总总,母亲从来不吹耳边风,不做反面工作,不掣肘,使父亲在事业上能够尽忠,家庭能够尽孝。父亲数次给我们儿女说,“我晚年的幸福是你母亲给的。”是的,这么多年,母亲对父亲的照料的确是体贴入微、心细如发。直到现在,父亲的起居、饮食都靠母亲一手操持。早上把洗脸水烧好,漱口水准备好端到房间。父亲患有哮喘病冬季最为严重,为了保持家里的温度,母亲每夜要起床几次给土制锅炉里加煤。每天傍晚,母亲都要把梨削好,切成块拌上白糖和蜂蜜上锅蒸好,用于父亲夜间食用以祛火消痰。

母亲心胸宽阔,无私大度。过去爷爷奶奶住在窑洞,我们住在瓦房,父亲每次回家,母亲总是让父亲把好吃的全部拿去先看望爷爷奶奶,由奶奶统一筹划分配。幼时我家的粮食每年都有很大缺口,夏收前的几个月就眼巴巴地等待生产队分配的返销粮,有时还要落空。好在父亲是国家干部,每月有30多元的固定收入,可随时购买一些粗粮、麸皮来弥补,家境还算过得去。几个姑姑、表姑嫁的多是贫困农家,每年青黄不接的季节,总是携儿带女前来省亲,一住就是十几天、几十天。那时雨特别多,自家的、姑姑家的孩子一大群,尿布屎布、脏衣服一大堆,都是母亲一人到池塘或河里浆洗,晾在窑洞、房间里的衣物星罗棋布。姑姑们围绕在祖母身边做着自家的针线活谈经论道,而一日三餐都靠母亲下厨。窑洞中的厨房在阴雨天容易倒烟,加上潮湿的柴火不易燃烧,浓烟常常熏得母亲流泪。我的五六个表兄弟妹,每年的学费、书杂费都靠父亲供给,母亲从不阻挡计较。我想,母亲能够做到这些,除了她人格里固有的美德外,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她对父亲、对家庭深厚博大的爱。

母亲心灵手巧,非常能干,是老家有名气的巧妇。父亲在外工作,除夏秋农忙时能回家帮忙外,平时自留地的农活如除草、松土、浇地、施肥等作务,都是母亲拖儿带女来完成。而且这些活只能在空余时间做,白天三晌还要到生产队挣工分。因为当时我家是缺主劳力的“倒灌户”,即每年的出工拿不回口粮。为了家庭的生计,母亲一手承担起了治家理财的责任,起早贪黑,在家做饭洗衣、照顾老人,在外修水利、上农田,样样都是行家里手。母亲虽然自幼失去娘亲,但在没有娘亲调教的情况下却精于女红,只能说明母亲天资聪慧。每年过年,母亲所剪的窗花都成为妯娌的抢手珍品;母亲裁剪、缝纫衣服的技能,做鞋样、绱布鞋的功底,使周边村妇们倾倒;母亲所织出的粗布既漂亮质地又好。尤其是上织机前要将纺好的纱线梳整编排成经线,其经纬关系、逻辑组合、排列次序是保证织布成功的最为关键的技术,老家称为“经布”,这理所当然也是母亲的专利;母亲的酿醋技术堪称一绝,从制、配料、加温、发酵到淋醋时机的掌握都妙到毫端;母亲工于烹调,即使乡下的洋槐花、榆钱、苜蓿、野菜甚至榆树皮打成的粉,一经母亲之手,总让我回味无穷……

我的母亲是天底下最称职的母亲。

如果有人问我,世上最真诚的爱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母爱!在物欲横流的年代,许多爱都变了味,只有母爱不会变质;许多爱都很浮躁,只有母爱最为敦实;许多爱都功利世俗,只有母爱真挚无私;许多爱转瞬即逝,只有母爱永恒常在。

是的,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母爱无所不在。记忆中,上小学的时候,每年都是母亲带我去报名,领到的新书都是母亲给我用旧画张包好书皮,压得平平整整。所用的本子是母亲给我买来麻纸,用白线缝得又结实又美观。上初中要到五里外去上,每天拂晓啼起,母亲准时给我做好早饭,让我吃暖和再去上学。下雨天没有雨鞋穿,放学后母亲总会把我湿透的布鞋换下,放在炕门里烘干,把鞋子里外的泥巴清除干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直到我成年后,即使远隔千山万水,母亲的爱就像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我的身体;即使是在天涯海角,母亲的爱时刻都在我身上紧紧缠绕。母亲常说,“千里做官,为了吃穿。在外要吃好,穿暖,安稳。”每次回家,母亲总是问长问短,问寒问暖,睡前总会在我床头放一杯热开水,天冷时提前烧好热炕,暖好被窝。我想,也许因为母亲从小缺少了自己的母爱,才更懂得了母爱的珍贵,才把母爱加倍偿还给了我们儿女。母亲的爱是无言的,她总是喜欢那样默默地为我做任何事……离家时,母亲总是站在家门口的土坡上以目相送,我下坡了能看到母亲,上坡了能看到母亲,转过弯道还能看到母亲,无论到什么地方,母亲的影子都在我的心里。母亲还说,“不需要吃的喝的,就需要一个踏实。”踏实是什么?过去是儿女的一封家书,现在是儿女的一个电话、一声问候。而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却往往忽略了这看起来是举手之劳却重愈千斤的责任。特别是每当我数日没有向母亲报安,让母亲担忧尔后用颤抖的手指一个数字、一个按键地拨通我的电话时,我眼眶内溢出的潸潸热泪已全是疚愧的味道。

母亲对我们子女的爱,不仅仅是呵护和关爱,更重要的是教诲;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从小到大,母亲曾给我说过许多话,现在看来,都是我终生受用不尽的警世格言。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只是在扫盲速成班识了几个字,但是母亲深谙教子育人之道,有讲不完的故事和童谣。母亲讲得最多的是“铁棒磨成针”、“头悬梁,锥刺骨”、“岳母教子”等等。

母亲说:“字是男儿的一半。”于是我就拼命学写字。用铅笔在作业本上写,用手指在河畔的沙子里写,用柴禾棍在田头土梗上写,用心在脑子里写。从初中到高中,从农村到部队,班级、单位的鉴定、文字材料的誊写、腊板刻制、黑板报、墙报等几乎就是我的专利。是母亲给了我这合格的一半。

母亲说:“男儿的大出息从小本事开始。”于是我就跟母亲学擀面条,学蒸馍,学编织草笆,学缚制笤帚,学作务庄稼,基本上学什么会什么、精什么。玉不琢,不成器,这也是母亲悟性的遗传。

母亲说:“男儿要大聪明,不要小聪明。”忠厚诚实是大聪明,不事张扬是大聪明,眼低手高是大聪明……胡适在《我的母亲》中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同样如此,如果我学得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事风格,如果我学得了知足常乐、豁达大度的心态,如果我学得了坚韧坚定、追求高尚的情操,如果我取得了一点微小的成就,也都来源于母亲从我孩提时期就倾力灌注的“大聪明”。

母亲说……母亲说得太多太多,我们能够听进去的却太少太少,反而往往认为是几番唠叨。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才体验到这些寓谆谆教诲于唠叨之中的可贵和伟大。才终于明白,永恒的母爱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爱,更是从心底发出的爱、真正发自肺腑的无条件的爱,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撼动的、最大、最无私的甘愿。隽永、平淡、柔曼、宁静的母爱,饱含着大山的赤诚,流淌着清泉的深情,映衬着蓝天的纯净,如春雨一样无言溢泻。母爱――你是我生命的原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