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沉默海啸席卷全球(2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沉默海啸席卷全球(2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推荐人/潘启雯

当世界粮食库存只能供应人类54天的消费时,我们该怎么办?这样的危机阴霾过去似乎只存在于电影或者科幻小说之中,而今它却成了事实: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街头,人们排起了买米的长队,每天每人限购3公斤大米:暴涨的粮价更是相继在海地、埃及、喀麦隆、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37个国家引发抗议和骚乱,甚至政府更替……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并把这场如瘟疫般四处蔓延的粮食危机称之为“沉默海啸”。

那么,这场让全球1亿多人深陷恐慌之中的“沉默海啸”是如何席卷全球的?谁在搅动全球粮食这个“大盘”?英国发展社会学家拉吉・帕特尔博士在《粮食战争》中断言,全球的粮食生产呈“稳定步”增长的趋势,供应端不是问题,市场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现在的粮食危机实际上是一场富国和世界粮食巨头通过不合理的“规则”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过程,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

2007年12月1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1975年以来的首个能源法案,要求减少石油进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实质是把出口的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这个法案让那些长期从美国进口粮食的国家感到迷乱、不安、无所适从,因为粮食被大量用于生物能源,那么粮食价格肯定上涨,会引起与工业品价格的竞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农业,这样工业品的价格也必然会提高。当前世界粮食市场正处于和平年代从未有过的紧张形势之中,数以百万公顷计的粮田被改作生产汽车燃料,而这种燃料排放物的毒性,比起汽油来还要大得多――这成了全球范围粮食危机的一个大祸根。

国际金融大鳄无疑是这场粮食战争的“推手”,他们既是做市商,又是投机者。随着小麦、大豆等农产品价格狂涨,投机资本兴风作浪,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简称为“ABCD”(它们分别为ADM、邦吉、嘉吉和路意达浮)的四大跨国粮商,为了攫取更高额的垄断利润,也在或明或暗地与金融大鳄联手或配合。拥有粮食定价权的这四大粮商在近30年的历程中,把政府渐渐“退出”粮食市场,从选种、耕种、面积、化肥、农药、产量、储藏、运输等环节都占据了,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定价优势和能力。

再者就是食品企业,当今世界逐渐形成了一个“沙漏式”的食物体系:沙漏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是数量庞大的生产者(农民或农场主)和消费者;沙漏中间细细的瓶颈部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的通道――即食品企业。食品企业决定以什么价格从生产者那里收购原料,再经过一番加工以后,以什么价格卖给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在慢慢地丧失粮食或者食品的定价权。

上述这三支力量既是这场粮食战争的最大赢家,也是“沉默海啸”的第一推手。而粮食价格的暴涨暴跌带给生产者更多的是伤害,农业生产周期长、转型慢,而且生产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如果生产者完全跟随市场信号,在看涨的鼓舞下全力投入,很可能等到的是暴跌后的破产结局。其实,全球的粮食生产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者的处境仍是一如既往的艰难,他们既与自然灾害、落后的生产力作斗争,又一直在与市场以及“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作战,也在一场场无法自控的危机中不知所措。

无论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还是掌控着我们饮食习惯和选择的权力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因为它们是“隐形”的。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中国的粮食是否安全呢?在此轮粮食危机中,也许我们能安然度过。但在下一轮粮食危机中,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乐观。

这场“沉默海啸”起码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粮食市场的涨价并不能有效抑制需求,也不能有效扩大耕地,这是世界人口数量以及需求量刚性决定了的;二,粮食贸易商的职责就是把富余地区的粮食运到紧缺地区,同时通过价格给农民传递信号,告诉他们增加或减少农产品种植的面积;三,虽然四大粮商手握全球80%以上的农产品贸易。但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就随时可能把世界上粮仓最少的那家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这样的投机应对措施就是政府应该控制出口、鼓励进口;四,建立具有主导权的粮食市场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杀戮,人类的耻辱

推荐人/杨东晓

年轻的海豹妈妈要生宝宝了,它拖着笨重的身子四处焦虑:找不到产房。就像亚特兰大烈火中的梅兰妮和斯嘉丽在刀光火影中,手忙脚乱地不知道该把孩子生在何处。

它没有梅兰妮的要求高,它不需要温暖的床,也不需要有能干的斯嘉丽来帮忙,更不需要接生婆。它只需要一处冰天雪地,厚实的雪,用来给孩子保暖防风,结实的铺满洋面的冰封,可以让它的孩子练习爬行,免于掉进大洋里淹死――在长满两周之前,小海豹还没有足够的脂肪用来御寒和游泳。

海豹妈妈索求甚少。

它们甚至不知道要存些鱼来过冬,需要吃的时候,才潜到水里抓一条鳕鱼,或者鱿鱼。不过目前,这些好吃的食物也越来越少了,人类还觉得不够吃呢,哪能再留给海豹?

祖先没有给海豹遗传储蓄这一概念,这和人类不同。如今,海豹妈妈连个生宝宝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那边是同族流出来的血染红了的雪地,惨不忍睹,怎能在人类的犯罪现场生下宝宝呢?拖着沉重的身子,再往前挪一步,这边的冰雪太薄,孩子生下来容易失足掉进海里。

北冰洋,这间原本硕大的产房,刚刚遭受过人类的血洗,他们大获全胜满载而归。温室效应助纣为虐,人类来北极已经可以不用破冰船了,船上堆满了流血的海豹,它们有的刚刚长出深色斑块,有的刚满月,连装饰性的斑都还没长出来。

海豹不是唯一被杀戮的生灵,比它们个头大得多的鲸、比它们高寿的大海龟,比它们凶猛百倍的鳄鱼和大鲨鱼也在所难逃,难逃人类的贪婪和虚荣。

虚荣的人类喜欢征服,而且永不言败。他们用“价值观”三个字标榜自己的阶层。但从来看不到满身的价值实在是命债累累:身上哪怕一小枚象牙装饰,都是大象庞大生命的轰然倒下,当人们戴上美丽的海豹皮小帽时,其实正是在往海豹流血的胸腔里钻,像一只吃羊的野狗,或者吃腐尸的秃鹫。

可惜,人类看不到这些。

人类在猎取的满坑满谷时,只感到些微的不舒服,天越来越闷热,热得心燥气短:水越来越肮脏,脏得满杯腥臊:空气越来越不透明,暗得晨昏颠倒。人类的觅食也越来越难,像海豹一样,找不到大个的鳕鱼,能找到的几条小鱼儿,却长了粗大的骨瘤。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感到很挫败,地球还很年轻,但是地球生物已经衰老,也许都不能陪着人类走到飞升其他星球的那一天了。于是,人类终于成为地球的终结者:最后的一滴水来自自己的眼眶:最后的濒危动物,正是人类自己。

万幸,人类当中还有一些聪敏善良的心灵。他们向自然界发出轻轻呼唤:《下吧,北极的雪》,诗一般地开启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终极关怀。他们在保护人自身的同时,开始呼吁保护无辜的动植物。生物世界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人才能有传宗接代的可能。

在对自然的顽抗中,人,是不可能不失败的。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都是高攀,人本是自然界的子孙罢了,谁能和朋友或者长者斗胜斗败呢?

唯有检点和不言胜,才能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共生和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