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一部小众的个人“表演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一部小众的个人“表演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影子,以虚证实。它的存在,一证明本体,二证明有光。

影子张傲嘉,上海人,在800秀上演“音乐剧脱口秀”《我》之前,已经淡出上海演艺圈很多年,以至于有很年轻的记者当她是“看起来有点像韦唯的阿姨”。

“跨界”的身份

她确实长相独特。身高1.75米,总是梳着一根从头顶垂到腰间的马尾,黑色西服套装,显得胸丰、腿长。走路时,一转身,西服后摆会飘起来。从后来的《我》中得知,她有拉丁血统,曾曾祖父姓“费尔南多”,名“小世界”。她的奇特源于“小世界”。受美国圣公会的派遣,这位传教士于上世纪初,从美国纽约来到中国上海,建造诸圣堂,这座不久后可能会消失于复兴中路淡水路的基督教新教教堂。

也许因为这股血缘,“影子・费尔南多”长得高的同时也令她比东方人易胖一还是从《我》中得知,她想成为音乐剧演员的第一步是减肥。当年,只身一人从美国纽约来到上海建造诸圣堂的曾曾祖父,很快就融入了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生活。“小世界-费尔南多”遇到了一名上海女演员,就此驻扎雁荡路旁的培文公寓――如今的妇女用品商店。影子的曾祖父“大世界・费尔南多”不久后出生。因此,影子拥有的1/8拉丁裔血统,使得她看起来长得神秘一却也一时搞不清出处。

她的长相和身世,也使得她的“定位”既国际化、多元化又缺乏归属感。她不像费翔那样的混血明星,黑发白肤却奇妙地映衬着一双蓝色的眼睛,有着一种一目了然的不可思议的魅力。她的出现,有气场,但却令人恍惚,怎么来形容这个边际模糊的女性呢?

就像这台演出――中英文混搭的独白、以英语为主的歌曲演唱,但是还在演唱中文歌《旧梦》的间奏时分,继续独白……一边,还要表演。舞台比较空,左有红色电话亭,右有古董八音盒,天幕前有台阶,但这些都只是偶尔被追光照亮时才看得见。偌大的舞台,就凭影子一个人挥洒。她偶尔还会骑上一辆老式自行车……这台演出被冠以各类前缀“舞台剧”、“音乐剧脱口秀”、“单身剧”……反正,这确实是影子一个人在100分钟里,以各种说话、演唱、舞蹈等表演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及自己与上海的联系。

个人“表演”历史

“个人口述历史”这个学术名词已经广为人知了。大意就是从个人口头讲述自己经历和回忆,折射出历史时期的各个层面,从而成为“史料”。从影子的《我》的内容出发,这是一个人以各种形式“表演”而出的“个人表演历史”。

如果她所表演的全部属实,那她的出生与际遇,几乎就是“海纳百川”的活例。全剧从百老汇的舞台上开始。她站在百老汇的马库斯剧院最高层的最后一排看音乐剧――这个剧院是他曾祖父“大世界”曾经当过实习生的地方,他参与了该剧院的建造。影子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芝加哥表演艺术学院拿到音乐舞台剧表演硕士学位之后,就辗转于各类剧院,参与音乐剧面试。

当《花木兰》这出难得的以中国故事为背景的音乐剧招募女主角时,影子兴冲冲去报名了。她的高大令考官狐疑其身份,“你真的是中国人?中国女孩不都长得像小个子、单眼皮的刘玉玲吗?”“我是上海人……”总之,影子即便唱得不错,但是形象上不过关,中西难辨的外形,总让她与主角失之交臂。

她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去少年宫报名合唱团的事情。她开口就唱英文歌,让东北口音的合唱团老师不耐烦。于是,她连忙改唱中文儿歌,却依然让老师不满:“我们这里是合唱团,不是招独唱演员,你怎么总想着突出自己呢?”

外形和因应着外形的性格,总让影子处于“是或者不是”的“中间”。她小时候跟着曾祖父“大世界”去复兴公园骑电马的时候,被管电马的师傅称为“小外国人”――可是,她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上海人,尤其在面试《花木兰》的时候。

同样,历史也有着类似的“困惑”或日“螺旋形上升后的自我发现”。例如,影子发现上海的商城剧院,与百老汇的马库斯剧院,在格局构造上几乎一模一样,据说前者是后者的“翻版”。而诸圣堂这个把她曾曾祖父从纽约拽到上海的教堂,听说可能会拆――地产大亨买下了周边地块,建造SOHO区,被戏称为“复兴复兴中路计划”

如果不是因为《我》,我们不会知道这些历史……

英文歌有中文词

因为影子自身经历的“跨界”,使得这出舞台剧也很跨界。在百老汇音乐剧般风格鲜明的音乐声中,影子开始了“自述”。2007年的某一天,她买了一张从纽约到北京的机票。按照最便宜的路线,应该买日金山去北京的,但是她特地要去纽约,为了看马库斯剧院。而在机场,她又看到了一张打折CD《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去上海》。接着,她看到报上的头条新闻:“Shanghai is the Future.”(“上海是未来”)于是,她改签了机票去“PVG"――浦东机场。回到了她出生的浦西,复兴公园一带……

在叙述自己经历的部分,由于内容需要,确实可以称为中英文夹杂的“脱口秀”,不过偶尔插八的具有百老汇或者爵士风格的英文歌里,她又摇身一变,完全以黑人的口气唱着名曲《Mv FunnvValentine》。歌毕、这个相貌似拉丁,口气好似黑人名伶的上海人,开始说普通话了!时空在她一个人身上穿梭。

她唯一演唱的中文歌是白光的《旧梦》――当她回忆起曾曾祖父与吴姓女演员结婚的时候,以那个时代的音乐特征表述确实贴切,在问奏中用普通话讲述当年时光,确实气息贯穿到观众席了……

她确实唤起了上海人对童年时光的回忆。老年人的上海童年在白光的《旧梦》里:中年人的上海童年在雁荡路;青年人的上海童年在复兴公园里的电马上――原来那个电马还是可以调速的。

多少人会有共鸣

这出形式上充满实验性质的剧目,哪怕存在各种不完美,却依然能够轻易俘获在上海长大的人的心。影子说的那些曾经存在、如今不在的建筑、风气,一直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且模糊如影子了,如今却因为她充满表现力的重述而轮廓清晰起来。尤其是也住在复兴公园旁边,熟悉雁荡路和复兴公园电马的我,更能体会时空交错于舞台上的波动。

再者,那些我挚爱的爵士乐和音乐剧片断啊!这一兼具老上海和百老汇气息的音乐,从旋律上就能击中心跳。爵士很上海,两者的共通之处,便是“融合”(Fusion)。影子能以“融合”的方式,演出这样一台剧目,确实本身就是一个很上海的操作。

内容和音乐,已经占据了该剧的八成。因此,该剧在情感上最能争取到的观众就是热爱爵士乐、喜听英文歌,且平常关注戏剧艺术的上海70后――或者地域上放宽到在文化上受到上海辐射的长三角,年龄段上包容部分80后。

如果既不在以上年龄段、也不属于以上地域的观众,会觉得该剧很“上海主义”,以至于撇开八成的内容和音乐,专注于戏剧艺术的表现力。谈及此,确实也有上文提及的“不完美”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影子在叙述、表演、英文与普通话、上海话转换之间的“气场不顺”。天然的语境差异,只有在该剧中才强烈存在,甚至有“冲突”。如何弥合这其间的别扭感,还真需要向真正的脱口秀或者戏剧演员讨教一番。

综上所述,我又推荐了一出小众剧目――小众遍及爱听英文歌的上海文化人,以及散落在海内外的老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