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MI患者血浆SAA、Hs—CRP、N—pro—BNP水平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MI患者血浆SAA、Hs—CRP、N—pro—BNP水平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 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后,接受常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A组(n = 28)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n = 28)强化剂量(20 mg/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设健康对照组(n = 24)。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血清hs-CRP、SAA、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治疗后1、2周A、B两组血清hsCRP、SAA、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B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3个月B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CI术后给予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短期即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且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剂量,有利于AMI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中图分类号] R8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b)-0056-0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危重心血管急症。多项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除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粥样斑块、抗感染、抗免疫、恢复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从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AMI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可能存在的降脂外效应,强化治疗是否可使患者获得更大的益处,为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心内科首次确诊为AMI(均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并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6例患者,年龄38~75岁,平均(54.6±12.8)岁,男34例,女2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4例,来自本院体检中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病前2周均未服用他汀类药物。

1.2 治疗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在入院24 h内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每晚1次;B组(28例):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感染及抗氧化药物。随访3个月。服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1.3 测定方法

A、B组分别在入院24 h内开始用药前和治疗后1、2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8 mL,B组一次采集空腹肘静脉血8 mL,其中2 mL采用Triage测试仪以干式快速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其余血液标本在采集1 h内分离血清后于-70℃保存,同批采用盲法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检测hs-CRP、SAA。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SPS 11.5软件,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hs-CRP、SAA、N-pro-BNP水平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血清hs-CRP、SAA水、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 < 0.01);治疗后1、2周A、B两组血清hs-CRP、SAA水、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B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2.2 随访3个月心血管事件比较

观察记录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均较A 组少见,B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2)。

2.3 安全性观察

所有入选者均完成试验。B组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减退、便秘),齿龈增生1例,2例肝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继续服药后复查肝酶未继续升高,无肌病、变态反应和肾功能异常。

3 讨论

AMI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在不稳定斑块的发生、演变及破裂过程中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hs-CRP不仅是特异炎症标志物,更具有直接促进炎症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以改变斑块结构,促使斑块破裂[1]。赵明中等[2]的研究发现,hs-CRP增高组患者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相对较重,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冠状动脉病变相对较复杂、较严重。Johnson BD等[3]也发现,SAA血浆浓度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随着SAA血浆浓度的升高,斑块的稳定性下降,其血浆浓度的检测可作为判定斑块不稳定性及预后的指标。BNP是主要由心室分泌壁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与心血管事件及左室重构有一定相关性。最近研究发现AMI患者发病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即显著升高,24 h内达到高峰。其峰浓度不仅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而且与心肌缺血相关。

瑞舒伐他汀是目前他汀类中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最强的药物,且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4]。本研究结果显示,AMI患者PCI术后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浆中SAA、hs-CRP、N-pro-BNP浓度,且随着剂量增大,时间延长,其浓度下降越明显。提示PCI术后应用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控制炎性反应、有助于机体促炎和抗炎失衡状态的恢复及改善心肌缺血和室壁顺应性,且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为: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修复血管内皮功能,上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减少超氧化物的形成,促进NO合成;减弱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减少粥样斑块内巨噬细胞数目,抑制巨噬细胞生成氧自由基和分泌酶的能力,使斑块趋于稳定;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和抑制AngⅡ介导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可以改善心功能,并能阻断与心肌肥厚相关的不同的细胞内信号途径[5]。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事件的影响:一项关于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汇总显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与服药时间相关,即治疗时间越长,获益越大[6-7]。应用他汀类药物1、2、3年及6年以后,心脏事件的危险分别减少11%、24%、33%、36%[8]。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服药后随访3个月期间,B组比A组总体事件发生率低,但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可能与随访期短、入选病例数较少、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有关。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抗感染、抑制免疫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室壁顺应性等作用。近年来随着新型、高效降脂药物的研发以及降脂药物联合治疗的初步尝试,强化降脂治疗必将给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大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严勤,胡靖超,吴士尧. 他汀类药物早期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高敏C 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 上海医学,2003,26(9):645-647.

[2] 赵明中,胡大一,陈学英,等. 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预测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4):378.

[3] Johnson BD,Kip KE,Marroquin OC,et al. Serum amyloid A as a predicto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 in women:the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 Sponsored W omen S Ischemia Syndrome Evaluation(WISE)[J]. Circulation,2004,109(6):726-732.

[4] 罗俊. 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进展[J]. 心血管病进展,2007,28(3):480-483.

[5] 孙珊,吴尚勤. 阿托伐他汀非调脂作用的最新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11(2):141-144.

[6] 黄伟光. 冠心病病人N端前脑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10(5):337-339.

[7] 曾凯,陈良龙.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研究新进展[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2):201-203.

[8] Topol EJ. Intensive Statin Therapy-A sea change in cardiovascularvention[J]. N Engl J Med,2004,350:1562-1564.

(收稿日期:2013-01-08 本文编辑:袁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