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蕙森:一支笔 一个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蕙森:一支笔 一个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物简介】

陈蕙森先生,1961年生於香港,自幼爱好书画,学习中西绘画达二十多年,幸获名师指导,於1994年假座香港艺术中心举办首次个人书画展。及後多次参与本地及海外机构主办书画展览。此外担任沙田培基小学国画导师,並於本港多间书画研习社兼任导师。

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有着动人的故事,陈蕙森先生更是如此。从小热爱书画的他,由於父亲的不支持,年轻时留学加拿大,学习着如何做一个电脑程序员。在十四年的电子数据处理和代码编写中依然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利用工作之馀研习书画。在2003年,辞掉了那份稳定的工作,转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书画的世界中,从此以书画为伴,教书画育人,从而圆了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程

陈蕙森先生的母亲喜欢画山水草竹,从小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陈蕙森对绘画也渐生爱意。“小时候我就很喜欢书画,看我母亲画的竹子、花草、我都会认真的看着,学习再模仿着画。”谈起小时候的经历,陈蕙森先生若有所思,那是一段最好的童年。“後来我父亲说画画没什麽出路,让我去加拿大留学学习电脑程序,毕业後回到香港,我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一名电脑程序员。但这不是我最大的兴趣,後来我辞掉了这份工作。”陈蕙森先生说,电脑程序员的经历让他在今後的作画教学的实物描述、图画搜寻等方面受益良多。

书画要有所造诣,少不了名师的指点和与各画家的交流。陈蕙森先生的山水画师承岭南派名师,隶书楷书也得到了不少老师的指导。对此,陈蕙森先生有自己的理解,“我看了好多书画,我学的是古典派别,所以基础一定要好。画作在老师的教导下还要思考创新,现在有很多人的作品,不是你模仿我就是我模仿你,想找到自己的风格很是不易。”练习书法也是一样的道理,“隶书和楷书一定要先练字,练力,书法的力度很重要。很多人追求速成,一天两天就想写好字,哪有那麽容易。要从老师的指导下再勤加练习,不断摸索如何下笔才能遒劲有力。这个过程是很要功夫的。”

陈蕙森先生在空閒之馀,也常常到众多知名画家的画展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对比自己的画作有何不同。艺术的交流在个人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当看到更好的作品,才能激励自己不断创作,做的更好。集百家之长,再结合自身的特长加以练习,在艺术创作上肯定能有所突破。

两个月前,陈蕙森先生又在香港沙田会展中心举办了自己的书画展。今天在书画方面已经有所成就的他,背後的辛酸与快乐,也只有他自己得知。梦想,注定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每一次的进步也是离梦想的再近一步。

坚持创新 教学育人

教学育人,是对书画理念的最好传承。陈蕙森先生从事书画教学到现在已有十年,学生有小朋友也有成年人。很多学生的作品拿去参赛都有获奖。陈蕙森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教学经验,“我现在带着一百多个学生,因材施教,各取所长很重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教他们画不同的山水、动物,根据学生所学的程度,循序渐进的加大一些难度。”

书画的自我创作是陈蕙森先生尤为关心的。“我常常跟学生们说,别人画月光,我也画月光,我就要琢磨怎样跟他们画的不同。就得想象自己走到月光中,一朵花正落下;画的鱼儿是游向哪里,是一群还是成双;你画的老虎跟其他人画的老虎有何区别,坐着或者卧着,这些都需要自我创作。”书画的自我创作,一定要有自己的面貌,陈蕙森先生再三强调道。

陈蕙森先生的许多作品,都没有离开过创新和自我创作。《赤鲤跃龙门》,色彩简约鲜明,鲤鱼更是画得栩栩如生,从汹湧的波浪中一跃而起,仿佛要挣脱大海的束缚,进入崭新的世界;《啄木鸟》一图,佈局新颖,一隻啄木鸟站在细枝的末梢,眺望着远方,不知道那里是它的家乡还是有它牵挂的地方;《彩鳞追月》,皎洁的月亮映衬在海底的深处,像极了一颗璀璨的月明珠,鱼儿闻讯爭相赶来,鱼鳞在月光下闪烁飞舞,如梦如幻,楚楚动人。

字如人,画若品。单看陈蕙森先生的画作,想象丰富,创作新颖,柔情的山水,灵巧的飞鸟走兽,在笔尖都神采飞扬,自然流露。书法亦如此,苍劲有力,笔走龙蛇,一挥而就。有一个对艺术如此执著追求的老师,是学生们的荣幸。陈蕙森先生对书画的不断创作的理念,肯定会被学生们领悟和传承。

众人皆醒我独醉

陈蕙森先生性情洒脱,沉稳执著。每一幅画都是他忘我的投入,他遊走在无比陶醉的情境中,或高山流水,或遊子思乡;或雄鹰展翅,或百花爭放。

画家就是这样,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他不断在寻找着自己的面貌,他说,这是一段艰苦的路程。“1956年,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与现代艺术大家毕加索的法国古堡会晤,是中西绘画史上一段传奇佳话,他们对彼此都讚赏有加,惺惺相惜。我还没有遇到自己的毕加索,我也不知道今後会是什麽样。”

陈蕙森先生在提到学习书画对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享受时说,“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我就画画,练书法,我马上能夠愉悦起来。做自己的东西,我有目标,每次想着怎样画的更好,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这是一个圆梦的过程,啄木鸟图,陈蕙森先生两年前就想创作,等待着时间的沉淀,生活的经历而有了灵感,最後所有的意境都浮现在他的笔间。《红树映江山,夕阳伴渔舟》一图,那该是他向往的地方,孤帆远影,顷刻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大多数人都学着如何模仿,陈蕙森先生卻不为所动。曲径通幽处,那里有他们看不到的风景,去不了的方向。一路的艰辛与领悟,都表达在图画的故事里。可以说,每一幅流传千古的名画,都有着主人公丰富的阅历,都是他们一步步的圆梦过程。陈蕙森先生对美术的执著与沉醉,作品蕴藏着的对生活的感情,至少,可以打动每一个欣赏他作品的观众。

陈蕙森先生常自嘲道,众人皆醒我独醉,其实,这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情怀,坚持自我,追求心中的梦。正是像明代著名画家唐寅《桃花庵歌》诗中所吟: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是少不了质疑,但是,陈蕙森先生多年来把对生活的感悟都投放在自己的作品中,坚持创作,永不停息,他的作品,肯定能夠让质疑他的人钦佩不已。

“当我年纪大了,七十岁,八十岁,我还是会继续创作,坚持书画,培育新人。”陈蕙森先生说。一支笔,一个梦,一生很长,只要坚持一个梦想就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