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诗歌赏读披上想象的外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诗歌赏读披上想象的外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诗歌赏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容易引起读者的疲乏与厌倦,在教学中若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赏读的过程也许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许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诗歌优美的语言,幽远的意境,进而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 诗歌赏读 想象 外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103-02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认为:“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想象是实现文学作品再加工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想象读者能感悟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触及到作者的心灵,体验着作者的情感经历,感受到作品语言的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诗歌赏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行走在想象的诗歌赏读世界中,尽情地享受诗歌带给他们的快乐。

诗歌依靠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层幽远的意境、生动形象的画面、真挚感人的情感来感染读者。在诵读与欣赏诗歌时若不借助想象是很难把握诗歌的的内涵,体会到诗歌的美,感悟到诗人的情感的。

一、反复推敲,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用得非常“妙”,它仿佛让人感觉到一阵拂面的春风吹过,江南大地随即遍地披上绿装,绿茸茸的“地毯”触手可及,空气中到处散发着青草的清香,若不借助想象哪有这般美的境界呢?“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道出了贾岛在月夜中轻轻地、缓慢地而又有节奏地敲着朋友的门,显得小心而有礼貌,若不借助想象读者哪能体会到诗人那般心境?“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芳春时节红杏竞相开放、争占春光、姹紫嫣红的喧闹图景,若不借助想象读者的眼前哪能出现这样的画面?

二、激活思维,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诚然,在很多的诗歌中都蕴含着生动优美的画面,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诵读这些诗句时巧妙地展开想象,通过电视镜头读古诗,激活自己的思维,感受诗歌中的画面美,并体会画面中蕴含的诗人的深层情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简短十个字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满脸沧桑,不停用手挠头,头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的忧国忧民的老人形象;每当读到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我们每个读者眼前总会出现一幅动人的画面:一叶孤帆不停向远方驶去,越来越小,最后在碧蓝的天空消失,只见滔滔不断的长江水从天际流来,但诗人李白仍然伫立在那里,深情目送中好朋友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溢于鲜明的画面之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夜归耕图”:诗人很早出去除草,夜晚才扛着锄头归来,走在田间的小径上,圆月已当空,显得格外皎洁。这一切若没有想象,读者是很难感受到如此优美而感人的画面。

三、深切感受,体会诗歌的修辞美

诗歌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形象性与抒情性,其中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最为常见,它们能更充分地展现诗歌的美。若要更好地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妙处,想象不失为一种有效地途径。贺知章《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以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了诗人的惊喜赞美之情。这一切若不借助于想象是很难完成的。的《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同样如此,读者若不借助想象,是很难体会到拟人手法给诗歌带来的美妙之感。

四、跟着诗人一起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想象是诗歌的特点,也是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但读者如果不跟着诗人一起想象是很难体会到诗中那种美的意境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在《望岳》中的千古绝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在阅读时可根据自己登山的经历跟着诗人一起想象:独自一人登上泰山绝顶,俯视一切,群山尽在眼底,一切都是那么渺小,真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通过想象,诗中那美妙的意境会重现眼前;又如《天上的街市》一诗,如果读者不跟着诗人一起想象,是很难感受到天上街市的繁华与美丽,也绝不会体会到牛郎织女牵着牛儿闲走的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想象是对文本情景的大胆猜测,是对文学作品的合理加工,更是一种有效的诗歌赏读方法。它能激起学生思绪的涟漪,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感受到诗歌作品的语言美,进而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理解诗歌的主旨内涵。教师在教学时可伺机诱导,让学生畅游在想象的诗歌赏读世界中,感受到诗歌赏读的兴趣与快乐,既能提高阅读效率,又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促进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祖远.通过电视镜头看古诗[J].语文天地,2010,(2).

[2]莫立刚.想象•思辨•批判[J].语文教学通讯,2007,(12).

[3]徐立刚.语文课堂要给学生留点空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