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在“读经典学作文”实验中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读经典学作文”实验中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怏怏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古诗文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常常一字惊人、一语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这叙述过程充满想像,充满个性感悟,充满独具匠心的思维。在读写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引导的不当,可能会出现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化体验,所写东西苍白无力,毫无思想,毫无灵性可言。那么如何在“读经典作文”实践中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多样化朗读、个性化感悟

写离不开读,读写诗词,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解读行,因为古诗文文本含有广泛的空白,留待朗读者运用想象、联想等方式来填充、完形。要读诗,在读中感悟。通过读者朗读时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以及对比等表现出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读诗要有层次感,每一次读的要求要一次比一次高。我们教学生诵读时一定要专心诵读,一遍又一遍,全心投入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享受,在读中深化。比如,我在引导学生读《小儿垂钓》时分这样几个步骤完成的。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

2.个别读诗,要求注意停顿和诗的节奏:

3.比赛读,要求注意轻重、语速和语调:

4.师生对读,老师读前四个字,学生接后三个字;

5.男女生对读,读出诗的韵味。

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学生的诗意兴趣盎然,从中慢慢感悟诗所叙的事,朗读的语速、语调也出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念到“纶、身、手、人”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最后一句“怕得鱼惊不应人”有些学生把这句读得很轻,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读这句时,应该读轻点,如果大声,音调高会把鱼吓跑的。”而有些学生则认为应该读重点,其原因是“我认为读这句时语调要高点,要读出作者钓鱼时被路人打搅烦燥心里,特别是‘不应人’更要一字一字加重语气。”朗读本来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针对这些独特的感受,我们要多鼓励。读后的感受也充满个性:

“读了这句,我觉得这个钓鱼的小孩很调皮。”

“我觉得他钓鱼很专心。”

“我从‘蓬头’中感受到这小孩很懒,很脏,头发都不整理。”

“我觉得过路人很烦”……

一个个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说出了自己读后的感受。充满童真、童趣。

二、少点儿束缚、个性化拟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里强调了学生自主拟题和自主写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自主拟题训练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作文要提倡学生拟定个性化文题。个性化的文题往往比较新颖、别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使读者一见钟情。读写经典诗词的拟题也非常重要。如在教读写《小儿垂钓》时,有些学生就拟了这些题《改写小儿垂钓》、《稚子垂钓》、《钓鱼》、《钓鱼记》,这些毫无新鲜感,缺乏个性色彩,令人索然寡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以提高自主拟题的质量,彰显学生的个性。

1.提高鉴赏能力。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对一些作文题目进行鉴赏和评判,让他们认识什么样的文题具有个性化,什么样的文题过于程式化。如上面的可以拟定《嘘!鱼要上钩了》、《都是路人惹的祸》、《别吵我!》、《我正忙着呢》等文题,这些题目充满温馨的气息,个性色彩浓,一下就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睛。而像《钓鱼》等文题则过于平淡,属于一般性的题目。教师也可以出示一些文题给学生辨别,让学生仔细读读这些题目,分别给它们打上“优秀”、“良好”、“一般”,打“优秀”的,要让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一般”的则说说不足在哪里,怎样改进。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心中就会有一把衡量文题标准的尺子。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写作内容和拟题空间都很广,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就能拟定有个性化的、新颖的题目。

2.建立评价机制。学生平常的作文要把学生拟定的文题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比较新颖的题目,教师可以在批改时给作文加星,也可在眉批中予以肯定,评讲时在班级进行表扬等,让其他同学借鉴学习。对于没有特色的文题,教师要在眉批中提出建议,评讲时再让他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体会真实生活、个性化构思

个性化的构思包括选择题材,谋篇布局和安排结构等。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经典诗词的理解,课堂上我们可以把诗词的内容形象的再现出来,让学生体验更真实。如可以表演情景剧,以画画的形式画出诗的内容等。通过表演、画画等形式进行构思安排结构。是按总――分――总顺序,还是倒叙、插叙呢?在《小儿垂钓》读写中大多数人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也有个别学生运用了插叙和倒叙。有一位学生采用了倒叙,是这样写的:

都是路人惹的祸

在池塘边的路口,有一位头发乱蓬蓬的小孩拿着根钓竿,与两位成年人正在争论着什么。

“你这俩人真不知趣,那么大声,把我的鱼儿都吓跑了。”

“你这小孩怎么不懂礼貌,向你问路,怎么不告诉人?”

“不是向你招手了吗?还那么大声喊。你什么时候不好问路,非要在我鱼儿上钩时问,你赔我的鱼。”

路人不好意思笑笑说:“原来你的鱼儿正在上钩,真是不好意思。”

原来,这钓鱼的小孩叫张军,是邻村有名的顽童。一大早,他趁父母没发现就蓬着头来钓鱼了。钓了半天,鱼漂好不容易向下沉了几下,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来了两位过路人,大声喊着问路。小孩皱着眉头不理,可问人以为小孩没听见,喊声更大,小孩只能轻轻地挥挥手,问路人不明白小孩的用意何在,还走近小孩大声喊,小孩急了叫道:“叫死呀!”鱼儿一下子就跑了。小男孩一气之下,提着钓竿就冲路人理论……

这位学生采用倒叙的手法,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个性化构思除了巧妙的安排结构,确定表达顺序,还要确定表现形式,采用第几人称来写,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或是第三人称。在《小儿垂钓》这篇读写中,大多数学生都是采用第三人称写的,也有少数学生采用第一人称来写。

四、发挥大胆想像、个性化语言

作文不仅要提倡学生拟题的个性化,构思的个性化,反映个性化内容,也要提倡学生表达个性化语言,阐述个性化观点。如在《小儿垂钓》的读写教学中要抓住诗中有关外貌、动作和内心描写的词语,在写钓鱼这件事的过程中写好人。在外貌描写“蓬头稚子”中,许多学生发挥想像,语言很有个性。

“一个衣衫褴褛,蓬着头发的小孩蹦跳地向河边跑去。”

“有一个淘气又顽皮的小孩,他的头发乱蓬蓬的,从来没有梳理过,像鸟窝一样。”

“一个七八岁的小孩顶着炎炎烈日,披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身穿一件打满补丁的长袍,光着脚丫,扛着钓竿往河边跑去。”

仅“蓬头稚子”这四个字,学生就能够的这个淘气又顽皮的小孩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人物动作和心理等方面描写也充满个性。

“听见喊声,小孩立即站起来对他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对他摇手,嘴里还唠叨着:‘真讨厌,在这紧要关头怎么能打扰我呢?”’

“那位路人,只是向他轻轻地摇摇手,一脸的厌烦的表情,生怕惊跑了鱼儿。”

“这时几只小鱼儿就要上钩了,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行人走了过来向他问路,小孩很生气就不耐烦的向路人摇了摇手。心想:真是的,干什么要打扰我钓鱼!我就是知道也不告诉你们,谁叫你要打扰我钓鱼。”

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写下了这些充满童趣、极富个性的语言,确实让人感到欣慰。同时,学生既汲取了经典诗词中的营养,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如何把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写成符合学生个性化作文,只要教师在“读经典学作文”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和教学方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高雅情趣,充分调动学生读写诗词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从诗词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言艺术中汲取营养,对于培养他们作文的个性化,提高语文习作水平是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