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龙宝宝“跨洋”比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龙年向来是中国的生育高峰,今年也不例外。虽说黑眼睛黄皮肤的宝宝们个个都是龙的传人,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显然觉得唯有生在龙年、沾上仙气的宝宝才能得到先祖腾云驾雾海阔天空的真传。一些年轻夫妇们早就开始扳着手指头、打着小算盘、人力物力双管齐下,憋足了劲要把宝宝生在这一年。
据估计,今年在中国出生的婴儿将达到1700万,比去年多出100万。年初妇产医院已开始床位难求,金牌月嫂重金难觅,连奶粉尿布都能卖到断货的龙宝宝“卡位”大比拼,不到年末不会落幕。龙爸龙妈们喜迎贵子后也难免担心,刚出生就面临如此激烈竞争的“小龙人”们,以后的成长过程要怎样披波斩浪才能挤出光明之路?
要说这12年一次的婴儿潮,以及由此带来的阶段性资源紧缺并不算是新闻,如今在世的几代“龙人”大都经历过入托难、入学难、就业难等沟沟坎坎,也大都能在谈笑中泰然处之。
但今年出生的新一代龙人,也许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移民。飘洋过海找个清静的地方,远离中国龙人潮的摩肩擦踵,悠然自得地慢慢成长。
即使在已进入21世纪的上个龙年,移民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也仍远在天边,不过这12年里,它却越来越触手可及。单是美国,去年投资移民绿卡中的75%便落到中国人手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也达到15.7万人,成为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由此,龙年效应在美国也开始立竿见影。
年初开始,纽约唐人街地区的医院接待的孕妇人数同比去年已多出35%,洛杉矶的一家体外受精诊所里,从中国或美国本地前来求“龙子”的华人夫妇增长了两倍多。美国一些月子中心甚至打出这样的广告招揽中国客人:“龙宝宝剧增,那么,来美国生孩子吧!”
要论成长环境,地广人稀的美国与人口稠密的中国相比确实诱惑力不小,比如美国小学的平均班级人数只有20人,而在中国,五六十人的班级稀松平常;在美国10%的高中毕业生能升入世界知名的顶尖大学,而中国只有1%的学生能进入国家重点院校;即使在目前经济低迷失业率高涨的背景下,95%的美国大学生毕业6个月内都能找到工作,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只有85%;2010年美国本科毕业生工作起薪中位数为每年27000美元,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3600美元。
这些数字至少意味着在美国孩子们能在相对宽松的空间里舒展开筋骨,而不是被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逼得喘不过气来。
但这种全景掠影、平均数字的比较对于满怀憧憬落户美国的中国“小龙人”们来说却可能是一种误导,因为即使在美国,他们很多时候要应对的也并不是白人黑人或西语裔孩子的挑战,而是和其他的华人孩子之间的比拼。华裔社区的微缩战场,永远把教育放在第一位的中国父母,加上族裔问题错综复杂、一碗水永远端不平的多元的美国,使得这场角逐比起大洋彼岸的阵势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纽约这样华人聚居的城市,唐人街上屈指可数的几家中英双语托儿所早就被一心想让孩子掌握两种语言的华人父母占满,一家只收150个孩子的托儿所等待名单上已经排了1000多人。各种补习班才艺班因为华人孩子的热捧生意长盛不衰。三所重点高中里将近一半的学生都是华人。哈佛、耶鲁、斯坦福;律师、医生、银行家成了虎妈狼爸们见面必聊的话题。他们不动声色地暗中较劲,衡量着自家孩子与同伴、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这样百炼成钢的华人孩子个个身怀绝技,被称为“小诺贝尔奖”的美国高中“英特尔科学奖”,每年进入决赛的选手中华人都占到三分之一,他们中几乎每个人同时还是游泳、象棋、芭蕾、钢琴、辩论、摄影等样样精通的“神童”。
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很多常春藤大学深知华人学生的“底细”,在决定录取时开始在亚裔学生间互相比较。仅比别的考生成绩好已不足以让华人学生进入名校,只有比别的华人学生更优秀才有机会。考分低的西语裔被录取,考分高的华人反而落选,几乎成为美国见怪不怪的常态。
对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龙宝宝们来说,无论是在天还是在渊,无论是在长城脚下还是自由女神身旁,总难免会有群龙相伴左右,互不相让夺路争锋。这也许不是坏事。毕竟,只有在压力和挑战中得到历炼,龙宝宝才真能长大成龙。
(作者为美国资深媒体人)